《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46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42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勿犯错。

要防备自己犯下六种错误或误会。

错误的耐性或容忍。有些修行者缺乏衣物,受尽风寒,外貌可怜,但仍然坚持修行。他们或许缺乏物质,但不需要我们的怜悯。眼前的不舒适是短暂的,也是帮助他们未来解脱的方法。这是一种勇气,而且不同于一般英雄的勇气。一般英雄为了毁灭对手,保护同族,在与敌人相争时受尽苦难,或被敌人俘虏,受尽折磨。

错误的兴趣。一心一意为此生累积财富、权势和享受,而不去修持佛法,也是一种错误。
  
  若欲正确修行,
  以法维护己身,
  以简朴生活维护法,
  以死亡念头维护简朴生活,
  在寂静山洞维护死亡之念。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帮助所有如母众生,带领他们成佛。我们永远不能认为自己禅修有成、曾经闭关、娴熟仪式而自满;也不能因为会念诵,或知道一切关于修行的事而自豪。这些都是修道上的障碍。

勤修世间法而非佛法。这也是一个错误。要记得:“学习是从听闻法教而来;听闻法教可以扭转邪恶;听闻法教让我们唾弃无用的道路。”努力了解所听闻的法教是属于胜义谛或俗义谛,然后努力掌握语言背后的究竟意义,之后要全心修行。这就是进步的方法。许多“专家”尝到佛法的滋味,带着理性知识的武装,却让自己岔入歧途,不断和对手进行辩论,为的是得到世间的满足感。他们所尝到的佛法滋味,反而让他们走偏了。

错误的慈悲。在山间小屋修行的隐士,缺乏食物和温暖的衣物,为了佛法而历经各种艰辛。我们不应当怜悯这样的修行者。我们不应当操心:“可怜的修行人!他们会饿死!”反过来说,真正要可怜的是不断恶行的人,例如杀了成千上万人的军事将领,军事英雄;他们的嗔恨会把他们带入地狱道。我们应将慈悲给予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帮错忙。如果努力让亲友享受世间的快乐和成功,而不让他们接触佛法,也是一种错误。如果真正关心他们,就应当协助他们认识心灵上师,教导他们如何修行。日复一日,要向他们指出解脱之道。好人就像能治病的树,经常接近他们,自己就能变好。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教导别人如何从商,如何欺骗他人,如何战胜敌人,他们也会变得跟我们一样不善。

不妥的喜悦。因敌人受苦而感到喜悦是不妥的。我们应该随喜任何善德,以及该欣喜的事情。反过来说,当人们从事善行,当修行者实行无数八关斋戒(29),或建造寺庙、佛塔、佛像,或印经文,我们要祈愿:“愿他们在此生及来世,能永远行善。愿他们的善行能让菩提心生起。”这是正确的随喜方式。当我们不喜欢的人被上司处罚,甚至被杀死,如果我们因此感到喜悦满足,认为他得到应得的报应,是错误的喜悦。

要走上无误之道,以上六者是要屏弃的错误行为。

(29).八关斋戒(Nyungne):与观世音菩萨有关之严格清净修行。修行包含念诵咒语、严格进食及大礼拜。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45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41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本尊,观世音,诸佛总集;
–咒语,六字真言,诸咒总集;
–佛法,菩提心,生圆二次第·一切修行之总集。
知此,一切皆解脱,持颂六字真言。
  
菩提心是一切修行之主;此外,一心根据上师指示修行,胜过依赖书本的知识智力。黄金和钻石愈提炼愈精纯,因而愈珍贵。对于上师传授的法教,透过精进的修行,我们的领悟会愈来愈深。佛陀说:“把我的话当黄金,切它、熔它、提炼它;仔细检视我的法教,不要只因为尊敬我而接受它。”佛陀的法教如同熔化和提炼的黄金。透过听闻,我们开始了解;透过禅修,我们的领悟愈来愈深广。持续专注地修行,非常重要。在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静坐禅修。禅定时,不要到处动,要安静地留在座位上。站起来只会摔跤!要坐直,不要太僵硬。记住,上等修行者会磨破自己的坐垫,不会磨破自己的鞋底。

对治情绪比离家修行更重要。如果我们离家修行,却有着更强烈的贪、嗔、痴,那么我们的行为对修行而言,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善用对治。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44

《觉醒的勇气》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40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成就三无离。

身、语、意要永远从事正面的行为。当我们在做大礼拜、绕行佛塔之类的正面行为时,心意、语言应当与身体同步。当我们积聚语的善行时,例如念诵咒语,身与心要同时参与。当我们生起善念,身和语也要同时参与。如果做大礼拜或绕行佛塔时,我们聊天,或心中充满各种负面情绪,就如同在吃有毒的食物。所以,当我们做出正面行为时,身、语、意要一体行动。

修心无偏颇;
修行要遍彻。

修心不能有分别心,不要挑选对象,要针对一切,不论对象是否有生命。任何念头的生起,都应该成为修行的道路,而不是修心的障碍。这不能随便说说,要深入自心,真心实践。

恒修所无能避免。

对于无法逃避的困难,我们应当经常禅修。很多人要害我们,要与我们竞争,上一刻友善,下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就背叛我们;有时候,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也因为自己的业),我们就是不喜欢一些人。对于这些人,更要生起菩提心,尤其在困难的时刻。

要尊敬、服侍长辈、父母及上师。莲师曾说:“不要成为长辈心中之痛;恭敬地服侍他们。”帮助他们及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走上菩萨道。不要从事任何与此态度相左的行为。

不依赖余缘。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衣食,健康良好,拥有一切所需,无忧无虑时,我们不应执着,也不该依赖这些好处。反过来说,当我们无法享有这种条件,一切不如意时,我们应当利用这种情况来激励自己的勇气,把困境当做菩萨道路。困难的时候,不能放弃;这反而是我们修持两种菩提心,把一切经验带到修行道上的最佳时机。

今当修主要。

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我们曾是麻疯病患,或受其他疾病迫害。这一切快乐和痛苦的经验,并没有带给我们任何事物。此生,我们走上了佛陀阐述的道路,遇见许多有成就的心灵导师;这一次,我们要把握机会,让一切情境变得有意义,并且去做是最重要的事。

商人来到遍布珠宝的岛屿,却空手而返,他会无颜见人。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我们要善用现在修行的顺缘。如果能够让真实的菩提心生起,就算我们贫困、无名也没有关系。

佛法有两种面向:传授与修行。传授不过是嘴巴的工作,而许多听闻佛法的人却不修行。俗语说:“听法者多,修法者少。即使那些稍事修持的人,也分心而迷失。”

对佛法而言,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佛法要真的去“修”。就算念诵百万咒语、从事各种善行,但如果心是散漫的,就不会有任何利益。如此一来,法教对我们无益,菩提心也没有机会增长。在所有修行之上,要勤修菩提心。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43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39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修三种不可退减。
  
即虔诚、热忱和菩提心。

对上师的虔诚心,是大乘一切功德的泉源。如果释迦牟尼佛本人现前,而我们缺乏虔诚心,就无法看到他的功德,也无法领受他的加持。佛陀的亲戚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没有把佛陀视为觉醒的人;他们误会并批评佛陀的一切行为,被自己的忌妒心战胜,最后往生地狱道。如果能够对上师生起圆满的信心和虔诚心,把上师的一切事业视为正面的,那么就算上师不是无上觉醒者,自己心中也会油然生起了悟的智慧。如同常啼菩萨27,透过对上师的虔诚而成就了空性。因此绝不能让自己的虔诚心退减。

修心是大乘法教的精华。它是从法教的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在佛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如果我们能够修持菩提心,就已足够。事实上,菩提心如同不可缺乏的药丸,我们不能没有它。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结晶。能够听闻菩提心,是多么幸运。宣说菩提心的上师,其仁慈亦无与伦比,因为菩提心本身是无比的伟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运用四种密法事业28,是为了让自己长寿或战胜敌人、土匪等等,那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目前的生活而已。


  
菩提心的法教是多么殊胜呀!只要能够在心中体验一点点都不得了!一刹那的负面念头,将使我们承受无数轮回的苦。反过来说,一刹那的菩提心,可以摧毁无数劫以来,一切恶行的果报。一念的菩提心,能够聚集一切功德和净行。出自这种动机的任何行为,都是属于海洋般广大的大乘事业。我们应当用欣喜和热忱的态度修持菩提心,这种热忱永不能退减。

让自己习惯于菩提心,如同保持花园整洁般,不让杂草、昆虫、木屑泛滥。让我们一起来修持菩提心,结合大乘和声闻乘的功德,使我们变成可以渐渐装满稻谷的容器,或渐渐滴满水的水皿。无论我们是在修持声闻乘或菩萨道的法门,或密咒乘的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一切行为都应成为菩提心誓言的支柱。就算在修行密咒乘,也应保证并肯定我们的菩萨戒。

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听闻、思索及禅修,都应被视为修心的助力。如果能运用菩提心,把一切纳入修心的道路,我们可以培养出不可思议的正面心态。用这个对治方法,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所生起的负面情绪。用这种方式,让菩提心做为我们经常的朋友。

27 常啼菩萨(Sadaprarudita):法上菩萨(Dharmodgata,或昙无竭菩萨)时代的一位伟大菩萨,因自己的勇气、精进及对法的追寻而著名。

28 四种密法事业(Four tantric activities):又被称为四种证悟事业,即息灾、增益、怀爱、及解脱(也就是强迫将意识送往更高的存在境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42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38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取三主要因。

成就佛法的三个主因是:遇见合格的上师;透过他的开示,培养正确的动机;最后,具备必要的资粮。

如果不跟随真正的上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修行。如果释迦牟尼佛没有转法轮,我们不会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该避免。我们已经没有福报亲见佛陀,如果又不跟随上师,我们要如何修持解脱之道?如何认出错误及劣等的道路?如同我们用油来处理僵硬的皮革,使其滑润有弹性,我们要用平静谦虚的态度,正确地修持佛法,不受干扰。最后,我们目前生活在欲界中,如果无法填饱肚皮,没有衣服蔽身,是不可能修持佛法的。

如果俱足三种根本条件,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拥有一切修持佛法的条件。这就像在爬坡时有一匹好马,路途就不会太困难。同时,我们要祈愿所有众生皆能同样幸运。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三种根本要素,应该省思,虽然进入佛法,领受许多法教,但我们仍然缺乏修行的适当要件。

事实上,有许多弟子正因为此而无法正确修行。他们就是所谓的“善业转恶业。”如前面所述, “老瑜伽士发财;老上师结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感到怜悯,并祈愿他们得不到顺缘的因,能在自己身上成熟,因而改善他们的情况。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