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三宝的信心与迷信有什么分别?我的信心没有其他人那么坚定,通过自己的修行能提升吗?
答:我不是很清楚所谓“迷信”具体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只能讲一讲对三宝的信心是怎么一回事。至于它与迷信的区别,请你自己判断吧。
对三宝的信心一般可分为三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或者说是信心的三个层次。
有的人天生就对佛教有好感、有亲切感,见到佛像、经书、寺庙、僧侣、僧衣等,或者听到佛陀、大德的生平事迹,或者听人讲解佛法,心里就欢喜、感动、仰慕,自然而然就相信三宝的功德和加持。他们对佛法或许还知之甚少,却对三宝怀着发自内心的爱敬。这种信心建立在单纯、清净的情感基础之上,所以称为清净信。
欲乐信是指自己也想成为像佛陀、菩萨或倾慕的上师那样具有种种功德、庄严,或者听闻到佛法而愿意按照教导去做,从而获得正法的功德,比如听到轮回恶趣的痛苦之后,生起想摆脱远离的心;听到善趣、解脱的安乐,生起希求的心;听闻善恶取舍的道理后,生起想行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心,等等。这时,对三宝的信心不只是欢喜、爱敬,而且还进一步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三宝那样的功德。
胜解信是在深入了解了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确信三宝是自己走出三界迷途唯一的依怙。此信心不可动摇,不会因情绪、时间、地点、经历的变化而退转。这时,三宝不再是存在于外部、供仰慕的对象,而是越来越与我们的自心融合,成为自心中的安乐和力量之源,并将最终与我们的心无二无别。
从清净信到胜解信,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富有理性。普通人的心是如此易变,基于纯感性的信心虽然也很好,却不够坚韧、深广,不足以持续地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去实践佛法,为解脱轮回而奋力修行。佛陀也曾开示说不要让情绪、偏好主导对佛法的信心,而应通过闻思修去检验佛陀的教言,由闻思而了解教法,由实修而获得 证法功德,在闻思修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三宝的坚定信心。
信心是开启修行之门的钥匙,修行也是不断增上信心的过程。大多数人刚开始对三宝的信心都会比较偏于感性,这没关系,实际上能对三宝自然生起欢喜之心,是往昔积累了巨大善根的结果。若自己或他人有这种清净的信心,我们应当真诚随喜。以后随着闻思修行的深入,再不断巩固信心,使清净信增上为胜解信。就像聚光镜把阳光聚于一点使稻草燃烧一样,无伪的信心能把三宝无处不在的加持在我们心中聚焦,点燃我们内心智慧与慈悲的灯火。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使痛苦的彻底止息、智慧的圆满显发成为可能。–希阿荣博堪布上师
佛法融入生活
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转为菩萨道,达到既积累福慧资粮,又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样一举两得的效果。
具体做法
1. 苏醒
发愿“祝愿一切众生能从无明黑暗中苏醒过来,最终成就佛的果位。” 同时发誓:“我今天一定要过成有意义的一天,我今天的生命一定要做到有价值。”
2. 起床
“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法身,并从法身中显现出报身和化身去度化一切众生。”
3. 穿衣
“愿天下所有众生具有惭愧心。”
4. 系腰带
“愿一切众生的善根都能够双运。” 智悲双运,福慧双运,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双运。
5. 坐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金刚座。”
6. 进门
“愿一切众生能够进入解脱之门,进入解脱之城。”
7. 入眠
“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
8. 做梦
“愿一切众生能够证悟一切法如幻如梦。”
9. 做饭(生火)
在煤气炉一打开,火燃起来的时候,首先在火的中间,观想一个吽(Hong)字,吽字再变成金刚空行母,也即五部佛当中属于金刚部的空行母。身体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并以右屈左伸的坐姿端坐于莲花垫上,身上的装饰,是像金刚萨垛一样的报身佛装饰,与密宗其他空行母不同的是,金刚空行母的嘴巴是张开的,并要将她的舌头观想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舌的总体。
在做饭之前,先要在煤气炉旁准备一点沙子,然后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身口意所积累的所有罪
业,都集中于自己心脏当中的藏文黑色བཾ(Wam)字,然后在肚脐下再观想火的种子རཾ(Ram)字,足心观想风的种子ཡཾ(Yam)字;此字产生风,从而点燃肚脐下的火种子字,燃烧的火焰经过身体往上窜,将心口的བཾ(Wam)字往上推动,并从鼻孔排出,这时观想བཾ(Wam)字变成蝎子进入沙中,与沙子融为一体,然后尽力念诵“嗡啊吽”,同时观想沙子和罪业通过嗡啊吽的力量转化为甘露。
之后念几遍咒语:“嗡班杂尔扎嘎卡卡卡河卡河,沙尔哇巴帮达哈那刚目格日业梭哈”,
并用拇指和食指抓一点沙子扔到火里,其间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通过咒语的力量转化为甘露,融入到金刚空行母的口中,从而消除业障。之后念三遍百字明,念的时候,要具备四对治力,
依止力:将金刚萨埵作为皈依境,发愿行菩提心。
破恶力: 对自己以前所造的一切罪业生出非常强烈的后悔心,发露忏悔。
恢复力:发誓“从今往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
现行力::为了清净罪业而作的念咒、磕头、放生、吃斋等等行为,都属于现行对治力。
其后再念:“嗡班匝尔墨”,同时观想金刚空行母回到法界当中,就像佛从法界当中显现色身度化众生,事业结束之后,又融入法界一样。
10. 走路
首先观想一尘中有恒河沙数的佛刹,走路的时候,观想自己在转绕成千上万恒河沙数的佛刹,这样就能将走路的行为转化为道用了。
11. 穿新衣
穿新衣服,特别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时候,可以念诵咒语:
嗡梭巴哇悉朵沙尔哇达摩梭巴哇悉朵吭。
同时观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从空性当中产生一个供品的种子字ཧྲཱཾ(Zam ),然后再观想种子字变成天人的衣服,先供养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再供养本尊,之后才是自己穿着,这样穿衣服也可以积累资粮了。
12. 洗澡
众生和菩萨看到的水不同
凡夫不清净观 — 液态物质
八地菩萨 — 水的本体是玛玛格佛母
如何转为道用
1). 观想玛玛格佛母种子字པཾ(Wam)
2). 再将པཾ(Wam)观为金刚佛母
3). 念咒“班杂尔扎革新当革日梭哈”
4). 祈祷金刚佛母加持自己能清净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
5). 观想金刚佛母化为甘露融入洗澡水,之后再洗澡
生起次第修法》如何快速消除一生的不清净观象
1). 种子字是消除投胎时阿赖耶识上的习气
2). 在莲花座垫的日月轮上,观想种子字
3). 把种子字观想为本尊手里法器
4). 法器发光,最后变成本尊
密宗修法见效十分快捷,但是没有灌顶,不能听,不能修,连密宗的法本都不能看。
13. 吃肉
要点澄清
1). 释迦牟尼佛关于肉食的根本态度:
肉食我过去没有开许,现在不开许,未来也不开许。肉食的过患:吃肉非常影响慈悲心的诞生与成长。
2). 吃素 ≠ 学佛,不吃素 ≠ 不能学佛,为什么?
如果说不吃素就不能学佛,这样很多人就不能学佛了,就会中断这种人的善根。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不走极端,这是佛对我们的要求,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3). 密宗可以开许吃肉吗?
不开许!密宗经典和大乘显宗经典基本上一样,根本没有开许可以把肉当成食品来吃。
4). 刚刚学佛的人是什么要求?
能吃素当然很好,但如果不能,至少要做到自己不点杀,不吃活的生命。
如果家人对吃素不理解,不和他们计较就行。
家里人如果要杀鸡杀鱼,能劝就劝,实在不行,自己绝不能杀,这是最低限度。
5). 上师为什么要讲将吃肉转为道用?
要清楚:并非开许吃肉!只是在实在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念咒减轻罪业/利益被食用的众生。
6). 什么是“实在没有办法不吃肉”?
比如说,在青海湖的湖心,有一座海心山,过去很多修行人会到那座山上去闭关。在山上已经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如果海浪碰到岩石,而撞死了某些鱼类,修行人可以依靠这些鱼肉来维持生命。
如何将吃肉转为道用?——念咒
念咒之前首先要知道——
自己吃肉是有罪过的!(认罪)
要对面前的众生发起真正不造作的慈悲心,然后念咒,念完以后,给肉食吹口气。
念咒语
“嗡啊布日阿(ra)吽,克咋日阿梦”(100遍); 或者
“嗡啊布日阿吽,克咋梦梭哈”(7遍)
念完咒语对众生的骨肉吹口气,之后再吃肉。
作用:消除吃肉的罪过,被吹气的众生可以免堕恶趣
X 既然佛经都说念咒吹气不但可以消除罪过,而且被吃的众生还不会堕恶趣。那我吃肉不是比吃素还好吗?一方面众生不需要堕恶趣,另一方面,我也可以饱享口福,这是自利利他的事情啊!如果我吃素. X 罪过
我们不能以为念咒可以减少罪业,同时还可以利益众生,就心安理得地去吃肉。还是要以吃素为主,这是佛教显密共同的要求。只有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才能念这个咒。
14. 吃饭
1). 上等方法:
会供: 以清净的食物供养清净的佛的坛城 (会供也是积累资粮、清净密乘誓言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前提条件:有清净观 (清净观的最低限度,是通过闻思,从理论上完全能接受一切万法是佛的坛城)
观想:
所有的食品当作会供品
自己的身体是佛的坛城
念一个简单的会供仪轨
2) 中等方法:(念诵咒语 –上供)
A 在一个小盆里面做供品。
B 然后念诵:嗡啊吽。通过念诵此咒,就能将食品转化为甘露。
C 念完以后,按下面次第上供:
供养对境 :咒语
供上师:革日班杂尔涅吾底阿吽。
供养三宝:热那班杂尔涅吾底阿吽。
供养本尊观世音菩萨:罗格修日阿班杂尔涅吾底阿吽。
供养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嗡啊吽班杂尔格热得哇扎哥呢班杂尔涅吾底阿吽。
D 按照下面次第下施
下施对境:咒语
供养护法:吽哈惹德班杂大阿康梭哈。
护法的眷属:吽哈惹德班吱阿康梭哈。
其他各种各样的护法:嗡阿扎班吱阿斯呗梭哈。
E 上供下施完了以后,也有念诵《随念三宝经》的传统。
F 也可以省略 E,下施之后开始吃饭。
3). 下等的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
A 对自己身上的寄生虫发慈悲心
B 发愿:我暂时用食品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希望未来我能通过传法,给它们指一条解脱之路,让它们得到无上的安乐。
可以一顿饭间圆满上、中、下三种方法
受食简供:
敦巴喇美桑吉仁波切 无上本师即佛宝
交巴喇美丹秋仁波切 无上救护即法宝
珍巴喇美根登仁波切 无上引导即僧宝
嘉内滚窍森拉窍巴钵 供养皈处三宝尊
15. 吐痰,吐口水
念诵咒语:嗡阿西啊哈日呗梭哈。
16. 擤鼻涕
擤鼻涕的时候,念诵咒语:嗡嗓噶那啊哈日呗梭哈,这样鼻涕就变成了饿鬼眼中的美味。
17. 流汗
念诵咒语:嗡马拉啊哈日呗梭哈。
18. 排大小便
排大便的时候,念诵咒语: 嗡布达哈日呗梭哈。
排小便的时候,念诵咒语:嗡嫩杂啊哈日呗梭哈。
19. 剩饭剩菜
念诵咒语: 嗡 俄啧扎 啊哈日呗梭哈。
20. 绕塔
念诵咒语:南无巴噶哇地,热日那给 阿嘚杂呀,达塔噶大雅,啊尔哈地,三渺三菩提呀,达呀他,嗡惹呢惹呢摩诃惹呢,惹呐布杂亚梭哈。
21. 践踏佛影
念诵咒语:班杂尔呗噶啊扎马吽。
22. 磕头
念诵咒语:嗡南无满则西尔耶,拿昧斯西尔耶,拿昧额达麻西尔耶梭哈。
功德也可以增上一千万倍。
23. 供花
念诵咒语:嗡南无巴噶哇地,日吡呗给嘚 阿砸呀,达塔噶达雅,啊尔哈地,三渺三菩提呀,达呀他,嗡吡呗吡呗,摩诃吡呗,吡呗斯日吡呗,额尔巴唯,吡呗嗓巴唯,吡呗阿瓦葛,阿呢梭哈。
念七遍,功德增长千万倍无论看到任何漂亮的东西,都可以供佛。只要利用念咒的方便,积累福报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24. 行善
念诵咒语:嗡嗓巴阿,嗓巴阿,波玛纳萨阿,玛哈臧巴吽帕。
想现前咒语的能力,发挥咒语的作用,相信咒语是很重要的条件。
意幻供养
意幻供养比实物供养的范围更为广大。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的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入行论中关于意幻观想供养的颂词:
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
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
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
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
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
莲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
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為淨土宗六祖,亦為法眼宗三祖。自幼信佛,戒殺放生。錢文穆王時,大師尚未出家,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輒買放生。後被告發,審訊的時候,他不妄語,自始至終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盜了多少次,盜了多少錢。審問官又問:你盜去幹什麼用?他說:放生了。這個法官是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案件,他自己沒有享受,卻拿去放生了。所以就把這樁事情報告皇帝,皇帝一看也覺得好笑,就吩咐下去按照法律來辦,按照法律判死刑,殺頭。皇帝特別囑咐執行的監斬官,交代他:「綁到法場殺頭的時候,看看他害不害怕。如果他害怕,有恐怖的樣子,殺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若無其事,把他帶回來給我看看」。他被綁到法場,不驚不怖,非常從容,歡歡喜喜。這個監斬官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害怕?他說:我一條命換了千千萬萬的命,很值得,有什麼好害怕的!監斬官把這個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問他:你想幹什麼?他說:我想出家。因此皇帝成就他出家,皇帝給他做護法。大師投明州翠巖禪師出家,次參天台德韶國師,發明心要。受法嗣,為法眼宗嫡孫。
大師發願求生西方,日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日暮時往別峰行道念佛,隨從常數百人。清宵月明之夜,時聞螺貝天樂的音聲。忠懿王敬重其德,聞此大為感動,歎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為大師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賜號智覺禪師。
大師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數千人。常為眾人授菩薩戒,施食放生,泛愛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眾生,以作往生淨土之資糧。勸勉大眾老實念佛,以身作則,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義學藩籬,精修萬行,莊嚴淨土。其所作《四料簡》對後世修淨土者影響極大: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永明大師亦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之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大師集大乘佛法為一身,融通各宗、會歸淨土,持律精嚴,欣求往生。其以華嚴一乘為究竟圓妙,以吾人靈明妙心為萬法之本源,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身體力行,理事雙修,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
宋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焚香辭告眾人,趺坐而化,時年七十二歲。據云:永明大師乃阿彌陀佛示現。大師走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故事。國王發了大心,想辦一個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什麼意思?「無遮」是無條件請客,凡是出家人,這一天皇帝供齋,都可以來應供。這個不要發請帖的,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來,一律歡迎,決定沒有拒絕的,千僧齋。在這供齋期間,當然座席也有上座,也有首席,首席當然是高僧大德們。這些人彼此都謙讓,互相的推讓,都不肯坐這個上位。正在大家謙虛推讓的時候,來了一個和尚,大家也不認識他,過去也沒見過,來這麼一個和尚,穿的也很普通,邋裡邋遢的。這個和尚耳朵很長,所以人家給他取個綽號叫「大耳和尚」。這個和尚看大家推推讓讓的,他就跑到上位坐下來了,因為都是出家人,於是也不便說他。供齋後,人都散掉,都走了。國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發心供齋,有沒有聖賢來應供呢?聖賢應供,福報就大了。大師說:今天有。國王說:什麼人?大師說:錠光古佛今天來了。皇帝說:是哪一個?大師說:就是坐在上位那個大耳和尚。
這下子國王歡喜,立刻派人找這個法師,到處打聽。結果找到了,他在一個山洞裡面打坐。國王派的這些人見到法師,知道他是錠光古佛,身分暴露了,哪一個不到那裡去拜的?他一看大家來找他,只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亂說話,他說了這一句就往生,就走了。所以身分暴露之後,立刻就走;不走的,那就是妖言惑眾,就迷惑眾生了。大家聽了這句話,心裡想:錠光古佛走了,「彌陀饒舌」這個話是錠光古佛講的,那永明老和尚是阿彌陀佛來的。不要緊,還有阿彌陀佛在,趕緊回去報告。回去報告時,剛好跟皇帝撞了一下,「什麼事情這麼慌張」?「報告皇帝,大耳和尚找到了,他已經往生了」。皇帝也著急的說:「他怎麼走了」?但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皇帝立刻就懂了,趕緊去拜永明延壽國師,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來的。還沒有出大門,外頭有人進來說:「永明大師圓寂了」。永明延壽大師是這樣往生的,示現給我們看,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佛。現今阿彌陀佛聖誕日乃以永明大師的出生日為準。
大乘佛教如何开许不善
小乘佛法强调,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不能杀、盗、淫、妄,甚至念头一起,本质上就是罪业了,所以,小乘佛教永远都不开许做杀、盗、淫、妄这十种不善业。
大乘佛教却与此不同,在某些真正能利益有情的特殊情况下,大乘佛教可以开许作十不善当中的七不善[1]。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开许呢?必须具备三个或两个条件:
第一、是绝对没有丝毫的自私心。掺杂了自私目的的杀盗淫妄,就属于十不善,也是永远不被开许的;
第二、非但没有自私心,而且对对方有着极其强烈的慈悲心。
第三、造作者的境界一定要超过普通的初学者。
一定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开许作一些表面的不善业。否则,假使是在贪心、嗔心,或者愚痴无明的支配下造作杀、盗、淫、妄,就与世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差别,实质上就是罪业,这样作对众生不会有任何利益,大乘佛法亦不会开许。
总之,只要具有强烈的慈悲心,没有丝毫的自私心,至于有没有其他条件,已经不重要了。
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成佛之前的因地时,曾多次有过这样的抉择,佛经里有很多这种公案,其中有个公案是这样讲的:
一次,有五百个商人去远洋取宝,满载而归的路上,其中一个人企图私下将其他人都杀掉,然后自己独呑珍宝。
他们的船长在得知此事之后想到:这些人虽然表面上看来都是在家商人,实际上却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杀害了他们,首先,被杀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很大的痛苦,而更严重的,是杀人者必将堕入地狱……
再三斟酌之后,船长最后决定:如果杀掉那个人,虽然我自己将独自承担惨堕地狱的后果,却可以在救护几百个菩萨的同时,也保证了此人不堕地狱。
于是,他当机立断地杀了那个人……
事实的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堕落,反而圆满了多劫的福德资粮。这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公案,大家应该都知道。
当然,佛经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记载,通过这些公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大乘教义认为,为了让众生免堕地狱而情愿牺牲自己去杀人的情况,就不是罪业。无论是杀人还是偷盗等等,都要看当事人的动机。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很富裕,却既舍不得布施又舍不得供养,实际上他的钱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利益。而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人正饥寒交迫,面临着濒临饿死的困境,此时,作为一个菩萨,他可不可以去偷这个富翁的钱,然后布施给贫困的人呢?
大乘佛法不但允许,而且认为菩萨就应该这样做。虽然为了贫穷的人去偷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是抢劫犯、小偷之类的坏人,他的名声会受到损害,甚至还会为此而堕入恶趣,但考虑到众生的利益而去偷盗,就不仅不会造罪,而且还是应该鼓励的事情。
即使业已成熟99.99%,密续大师还是可以扭转一切
宗萨仁波切
业的消灭和转化
(弟子):我有一个问题,也有一个忏悔和故事要说。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和尚,不是西藏的,跟您说应该没有关系吧?是*南的和尚。他问我一个问题,有一天他遇见一位年轻的美女,他觉得自己恋爱了,所以问我:“这是我该执着的吗?我是否应该就这样放弃我的戒。娶她,爱她,尊敬她,最重要的是我会崇拜她。因为我对此禅修,发现我觉得,自己在过去世是只流浪狗。那时她留我,照顾我,她给过我很好的生活。而且她还教导我,使得我现在由于业力成为一个出家人所以我想娶她,不仅是爱她,而且崇拜她。作为回报以抵消我的业,不然,我的业会跟着我。可能,我下辈子或者之后的生世都会发生这样的事”。
那是故事的部分,我要坦白的是,有时候我会有一样的感觉,不是说我遇见一个男的,使得我想放弃誓戒,不是这样。但是我很爱我的女儿,我很爱我的孙子们,我很爱我的狗我想当我的狗死以后,这个业就结束了。当我的女儿说:“妈,受不了你”的时候跟她的业就耗尽了,而当我的孙子说他没时间给我时,我跟他的业就耗尽了。那就是我的坦白和忏悔。他问我的这个问题,我没法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教育,去做很好的揣测。所以我去问我的老师,他是应该娶这女的把业耗掉,还是说他必须修行无执。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猜我可以回答这个,相对上也许还算容易的回答。不过你打开了一个大的题目。教导业力比教导空性,要难得多很多。首先,你的故事跟你的问题,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广泛来讲,基本上有三种宗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都讲到业。现在每个人都在谈“业”。多到连英文的牛津大词典里都有业这个字的出现。但是,即使是许多佛教徒对于业力的了解,特别是,我从东南亚这里听到的,我听到一种非常偏向印度教或者耆那教的解读方法。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主题。你所讨论的,提出来的。在佛教里是个很重要的主题,你提的问题很重要。因为,你的问题暗示了业是固定的。你所说的“耗尽”记得吗?这说法意味着“业”是你创造了因和境缘。然后你必须要经受那个经历,否则,你没有办法可以逃脱。于是你就卡在那上头。你明白我要说的吗?你必须要经历那个业果,这种讲法比较像印度教的。顺便一提,也不是所有的印度教,我想只有印度教的某些宗派。
耆那教的某些宗派,他们讲的法就像那样。在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这绝对不是真的。现在回到你的例子。这个出家人他其实可以经由成为出家人并且继续维持出家众的身份,甚至是把功德回向,以这样的方式来耗尽跟这个女孩的业。而不需要娶她或者是报恩。我们在这里要很小心,否则,你就是在主张生命中的注定,宿命的情形。如果你相信命中注定,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佛教的哲学里。我必须界定这个讲法,业有点像是煮鸡蛋。需要锅子,水,火去煮它。因和缘等没有什么障碍,像是有只羊经过把它弄翻,那么蛋就会被煮熟。就算你祈祷蛋不会熟,但是,鸡蛋就是会熟,对吗?现在你的问题比较像是这样,那个蛋已经99.99%熟了,那么这就很难把他逆转。
一般来说就很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带进密续的东西。如果你把密续带进来的话,是的!就算是99.9999%熟了,密续大师还是可以扭转一切。必须是如此,否则,何必修金刚萨埵呢?明白吗?修又有什么用?我们过去既然已经造了这么多的恶业,无论如何都要经历这些恶果。所以,还不如什么都不修。所以你提起的这点是非常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