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4.6 4.7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6

一般人的心念之流是连绵不断的,但事实却非如此。你会发现自己每个心念之间存有间隙,当当下的念头逝去,未来的念头还没有生起时,你会察觉间隙的存在,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所以,禅修就是要让念头缓慢下来,让间隙愈来愈清楚。

4.7

即使佛陀也不免一死。他的死是一种教示,震撼那些 天真、怠惰和自满的人,唤醒我们了悟世事无常的真理,及死亡之不可避免的实相。佛陀临终时说:

在所有的足迹中,
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
在所有的正念禅中,
念死最为尊贵。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4.4 4.5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4

在某种时空环境下,你必须把某些事当真,但如果你太过于执著,当真理真的来敲你的门时,你就不懂得把门打开了。

–佛陀

4.5

想像一个你很亲密的人正在受苦,当你吸气时,观想自己以慈悲心吸进他的苦痛;当 你呼气时,观想你把你所有的温暖、治疗、爱、喜悦和快乐流向他。

现在,慢慢扩大你慈悲的范围,首先去拥抱你觉得亲近的人,然后是你觉得较疏远的 人,再来是你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最后甚至扩及那些你觉得简直像怪物或残暴的人。让 你的慈悲变得广大浩瀚,遍及一切众生,无一例外。

— 索甲仁波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4.3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3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个年老的女乞丐,名叫“倚赖喜悦”( Relying on Joy )。她常看见国王、王子和人们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她衷心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那样供养。但她乞讨到的油只能点燃一小盏灯。不过,她还是把这盏灯点燃,放在佛前并祈愿:“除了这盏小灯,我没有什么可供养,但我希望经由这供养,将来能够得到智慧之灯。希望我能解除众生的黑暗无明,净化他们的业障,引导他们觉悟。”

当晚,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前来收集灯时,发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只剩下那名老妇人所供养的灯,一直烧到天明。他觉得白天不需要点灯,就想把它吹熄,但无论他怎么吹都吹不熄灭。

佛陀始终在旁边观看,就说:“目犍连,你是不是想把那盏灯熄灭?这是不可能的,你甚至无法搬动它,更别说熄灭它了。就算你把所有的海水都浇在灯上,它还是不会熄灭;所有的山川和湖泊都熄灭不了它。为什么呢?因为这盏灯是以无比的恭敬心和清净心所供养的,这个出发点使它产生无量的功德。”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4.2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2

就像作家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才能下笔如行云流水;舞者也要经过长久耐心苦练,才能舞出曼妙的舞姿;所以,当你明了禅坐的效用之后,就要用尽全部生命去修习,这需要付出极大的毅力、热情、智慧和训练。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4.1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1

万事虽如梦幻泡影,
也要善尽其事。
不管善或恶,
接受或拒绝,
你只要开怀大笑!

— 龙钦巴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