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教言

上师教诲分享

祈请后,经上师允许,分享当前上师正在指教弟子们五加行实修的教言,希望对道友们有所帮助。

ཉི་མ་གཅིག་ལ་རྣམ་རྟོག་འབྱུང་བའི་གྲངས། །
一日产生散乱数
འདི་ཞེས་བགྲང་བར་དཀའ་བ་ཆུ་རླབས་མཚུངས། །
其无准量如波浪
དོན་མེད་འདོར་ལེན་རེ་དོགས་འདུ་ཤེས་དེས། །
无义取舍得失想
ཤ་ཐང་ཆད་ཆད་རང་སྡུག་རང་གིས་ཉོ། །
终于疲倦自苦受
མི་འགྱུ་དབང་མེད་རྣམ་པར་རྟོག་པ་འདི། །
不由自主此散乱
འཁོར་ལོ་བཞིན་དུ་རྒྱུན་པར་འཁོར་བ་ཡི། །
如轮恒常不断转
རྩ་བ་གཉིས་སུ་འཛིན་པའི་སེམས་ལ་ཐུག །
根本执取二元故
གཉིས་འཛིན་མེད་ན་སྤྲོས་པ་ཡོད་མི་འགྱུར། །
若无二取离戏论
སྤྲོས་པས་བཟུང་ནས་ཚུལ་མིན་ཡིད་ལ་བྱེད། །
执取戏论生邪见
ང་ཞེས་སྙེམས་ཤིང་བདེ་སྡུག་འདོར་ལེན་གྱི། །
我执傲慢受痛苦
རྣམ་རྟོག་དྲྭ་བ་བར་མ་ཆད་པ་འདི། །
不断散乱此迷幻
རྨི་ལམ་དུ་ཡང་རྒྱུན་ཆད་མེད་པ་ལ། །
梦中不断亦延续
ལེགས་པར་གཞིག་ན་འདི་འདྲའི་དཀའ་བའི་ཁུར། །
如法深思背负累
དོན་མེད་སྡུག་བསྔལ་རང་གིས་རར་ཁུར་ལས། །
无义自受痛苦外
དབང་མེད་བྱེད་པོ་སུ་ཡང་མ་མཆིས་པས། །
不由自主无主宰
དཀའ་བའི་ཁུར་འདི་ཕོག་ན་མི་ལེགས་སམ། །
舍弃负累岂快哉?

麦彭仁波切著
空海师译


学习中观时如何抉择空性?

上师教言:

我们抉择无我空性的时候,首先要用中观推理的逻辑理论来抉择。

如果认为我存在就应在五蕴当中,因此依据中观的推理逻辑,过去印藏论师们用七相木车因来抉择,五蕴一一分析以后五蕴当中找不到一个所谓的独立永恒不变的我,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我。但这时,很多人认为五蕴拆分后是不存在的,但堆积起来可能会存在,因此印藏的论师们用了一个一粒粒的沙子中寻找不到奶和油,这样的沙子堆积起来也榨不出奶和油的逻辑,来推翻这种观点,这两个拆分的推理是过去大德们特别推崇的比喻。现在很多人把七相木车因用汽车来比喻,我们执着汽车的时候,不会拆分来执着的,整个汽车的样子,里外、功能就当作汽车,寻找汽车的时候,我们要拆分所有的零部件,发现这些都是个体的,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汽车,所以同样的,细微的个体中不存在汽车的时候,堆积起来也找不到整体的汽车存在。个别人也有认为堆积起来的时候存在汽车的观点,这时推翻这样的一个零部件组装以后也找不到汽车的比喻,和沙子堆积起来榨不出油和奶是完全可以类比的,零部件组装以后虽然有各种功能,但我们的执着当中不会将单纯的功能叫汽车,功能与汽车不是一回事。组装后有功能和一粒粒沙子堆成各种形状的沙丘,也是同样的,不同的因缘下产生不同功能,这以上是要推翻我们执着为实有存在的我执的理论比喻。可以这样理解。

沙子能不能挤出牛奶,是另外一件事情,说不能就是前面所说,在实有执着中什么都不能推理的理论,说能就是从空性无自性的角度。沙子能不能挤出牛奶,从理论上行的通,实践上也是可以存在的,著名的中观论师月称菩萨,就是在石头上画了一头牛挤出牛奶的,月怙主赞月称菩萨:“由心得自在,画牛亦出乳。”如果你认为只有牛才能挤出牛奶,其他任何东西都挤不出牛奶,那就说明还没有明了中观的根本理论,能不能做到是一件事情,可不可以实现又是另一件事。只要是彻底证悟空性,一切都是可以的。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中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可以这样理解。

虽然大家抉择空性时,用各种中观推理逻辑来分析拆分,但是不可能立刻有空性的体会,这些都是正常,但是最起码首先要有准确的见解,通过理论闻思以后相续中具足中观见,并且是有定解的中观见,然后串习修持一定会产生体会空性的觉受,再坚持修持才能存在证悟空性的境界。当你的空性见并非是定解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动摇的,此见并非是正见,这种情况下无法令内心产生体会,更不用说证悟。我们内心深处留着具生我执的情况下,无论怎么推理逻辑都不可能顿时产生体会。甚至产生准确的见解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多依靠中观论师们的理论,不依靠论师们的理论,只是自己猜测想象都是妄加的戏论分别,不是智慧的分析抉择空性。希望对大家理解空性有所帮助。

🙏

听闻空性妙法必须具备的条件。

上师教言:

显宗的经典里面,也有说到释迦牟尼佛未来会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到这个世界度化众生。所以可以说很多善知识,名副其实的这些善知识就是佛的化身,佛的化现。就是要这样看待,这个是显宗里有的。密宗里面的,就是对待上师,要视师如佛的这种说法。

最重要的,闻法者对空性也好、对任何讲法者要有信心,这些在显宗、密宗中都说的非常多,不具足信心有什么过失,只要是真正的修行人、追求解脱者,准确来说无论显密,要对上师有信心,对佛菩萨讲的法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对说法者要有恭敬心,在这样的基础上听课才能算是如法闻法者的法器。

还有要相信因果,这是肯定的,佛法本身就是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成立的,无论是显宗或者密宗,任何法都是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成立的,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是在深信因果,深信轮回的基础上才成立的。所以连对因果的见解都动摇的情况下,那根本就不具备任何闻受释迦牟尼佛教法的资格,不是具德法器,这个也应该是很清楚的。

第二个,如果学习中观的人认为因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关系、不存在。说明自己根本没有彻底懂得中观、空性的理论,如果彻底了解,就能够知道一切因果轮回的显现都是因为空性才显现,这叫缘起性空。如果学了空性因果就不存在,那是一种严重的邪见。所以学习空性的人,深信因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佛经当中说,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给一些不具备根基,不是如法法器的人讲空性,因为这些人不是如法的法器的缘故,可能会对大乘的空性生起邪见而堕落地狱。所以必须要观察弟子的根基来传讲空性,这个说法是有的。

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如果对没有具备空性根基的闻法者,不可以随便讲空性,这个在佛经当中也是有的。但是也有一些佛经当中讲了,无论他是不是空性的如法法器,虽然他听了空性之后可能会因为生起邪见堕落地狱,但是因为他听过空性法的缘故,他一次堕落地狱,但是由此种下了空性的种子。这也是功德,也有这样的说法。

中观四百论里的一个颂词,就是说闻法者的法器有三个要求。《中观四百颂》云:“正直智慧以希求,此为听闻之法器。”也有说“正直智慧以希求,则为闻法之法器。”这个翻译可能有各种版本,“正直”就是不堕两边,还有要具足“智慧”,明了哪个是了义,哪个是不了义,哪个法义准确,哪个法义不准确,要具足能够明了分辨这些的智慧。还有希求心,这里就带有信心,对解脱的信心、对法义的信心、对上师的信心。对解脱的信心,那深信因果就是不可缺少的。虽然颂词的解释有很多种,但是这些都是包括在里面的。

很多人听法,只是为了想学一点东西,想听一些以前没听过类似文化知识的内容,如果听到了自己就很高兴的利用起来。除此之外对上师没有尊敬,没恭敬,没信心,普贤上师言教里,闻法者的部分讲的很清楚,这是一种严重不如法的闻法动机和行为。佛陀在世的时候,对空性法和密法差不多一样的保密。只传给特殊具足法器的人,不会公开的,但是现在,就没有这种讲究了。

《你真的相信金刚持密乘教言吗?》

虽然大家未见过,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德,藏传佛教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这里摘录尊者著作《普贤上师言教》中的部分内容:

《续部无说义忏续》中说:“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违犯誓言招致的不祥)过,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以悔自过之心发露忏。”

如颂云:“犹如一滴腐奶汁,可毁一切鲜奶汁,失毁誓言之一人,能毁诸具誓言者。”

不仅如此,就算是一位上师、高僧大德、成就者也避免不了被冒渎晦气染污上。举个例子来说,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期间,一次,由于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阳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可是尊者却无阻无碍地来到了黑红血湖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头上留下足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虽然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但是后来因为一个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结果染上了冒渎晦气而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言语成了哑人。此外,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雪域乞人仁亲花(指其本人),仅有失戒敌可害,唯有师尊能救护。”

大家用这些法义来对照自己的相续,我想问一下,此段内容大家过去闻思过吗?法义能够理解吗?相信了吗?在意了吗?你遵守了吗?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重视密乘誓言的人如白天的星星一样极为罕见,但追求密法的人却如此之多,这究竟是智信还是迷信呢?卓滚朗吉日巴尊者等已经证悟的大成就者都惧怕誓言不清净之人,现在的很多居士们却根本不怕,这是无知者无畏?还是根本不信金刚乘教言?谁能给一个准确的答复?

这些纯粹是我的一种善意的提示,也算是以慈悲来救度那些追求解脱者,我相信这里会有具有正知正见的居士。

                 空海合十


上师:


2023年5月佛诞日道场

弟子G:

静听天籁坐禅时,封顶云开见佛祠。金像双手抱真经,慈眉善目半莲姿。风吹香气扑鼻来,花开草长润心田。十方虚空皆一色,禅心自在无尘缘。 — 白雪岑《禅意峰》

弟子M:

所现器情周边土石与微笑含生振翅音等皆为尊您三密之坛城。

弟子D:

“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为是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承长流,故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罗蜜。” — 《坛经》

上师:

此与彼岸等,皆为戏论境
秒空光明境,远离言思故。

显现非浊境,
离境非实相,
缘起秒空故,
自然清净现。

上师:

希望大家用心感受佛陀的教言。不是理解文字就结束,而是要感受法义,如果每一个佛教徒的夫妻之间是这样做,哪里能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

弟子:
皈依和上师瑜伽有什么区别?

上师:
一开始皈依三宝是叫做因皈依,也是受皈依戒,是凡夫进入佛们的根本基础的法门,成为佛教徒、佛弟子,接下来的修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获证果位三宝实相的修法。

皈依的最基本条件必须是对三宝生起信心,要有坚定的信念,此信念是三宝能令我们脱离轮回之苦海。

皈依这个词的意思:凡夫皈依者,畏惧三界轮回之过患时依靠三宝,将三宝作为依怙者,是这个意思,有皈依处与皈依者能所二元。

果皈依是从获得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说的,是果位,因此名称叫做果皈依,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所二元的皈依处与皈依者,这个时候已经获得究竟解脱了。

上师瑜伽是密乘的修法之窍诀,此修法虽然在前行中,但是在密乘中属于正行修法,密乘认为上师的身语意就是佛法僧三宝,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修上师瑜伽也是修持皈依三宝,准确的说上师瑜伽的修法是在因皈依的基础上快速证得究竟三宝实相的修持方法,修上师瑜伽是快速修持究竟三宝实相,而不是修持因皈依法。

上师瑜伽修法条件是恭敬与信解,但是与因皈依时的敬信有所不同,因皈依的敬信是皈依者明了释迦摩尼佛等三宝功德产生的敬信;而上师瑜伽的敬信,是确信上师与佛没有区别的敬信。

我上次给大家讲过,一切修法都没有远离皈依处三宝的功德与修法,所以大家要认识因与果的三宝至关重要。

《上师瑜伽修法核心精髓》

第一总义
ད་ནས་བླ་མ་མཁས་བཙུན་བཟང་ལྡན་གྱི།།
今后断除视师为
གང་ཟག་ཉི་ཚེ་འཛིན་པའི་ལོག་རྟོག་བྲལ།
贤净慧者之邪念
ཤེས་བྱའི་ཁྱོན་དང་དབྱེར་མེད་རོ་གཅིག་པའི།།
与所知境合为一
མཁའ་མཉམ་ཡོན་ཏན་དད་པས་མཇལ་ཤེས་ཤོག།།
遍满功德愿信见

第二释义
སྣང་སེམས་སྣོད་བཅུད་ལམ་ཁའི་ས་རྡོ་དང་།།
所现器情周边土石与
འབུ་སྲིན་ཕྲ་མོ་འཕུར་བའི་གཤོག་སྒྲ་ཡན།།
微小含生振翅音声等
ཁྱེད་ཀྱི་སྐུ་གསུང་ཐུགས་ཀྱི་དཀྱིལ་འཁོར་དུ།།
皆为尊您三密之坛城
རྟོགས་ནས་འཕྲུལ་བའི་བློ་ངན་སངས་གྱུར་ཅིག།
愿证断除幻化诸妄念。

作者堪钦齐美仁增
译者:空海师


说明:这八句颂词节选于名副其实实修实证的堪钦齐美仁增所著的法王如意宝祈愿文,此命名是译者的行为。如果大家把上师瑜伽最终能修成这样的见谛,就彻底到位了。

弟子问:什么是胜义谛的皈依?我们念诵10万遍的皈依诵,是在二元对立的心态下祈求庇护,如何才能将心念切换到胜义谛的皈依?

上师:

上次我在前行讲记里也有一些简单的解释,可能解释的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再讲一下胜义谛的皈依。要明了究竟胜义谛皈依,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胜义谛。当然从显宗、密宗还有大圆满等不同角度,都有描述胜义谛,解释的理论也非常多,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这里我们从中观的角度来简单讲一下,因为中观的见解也是最接近无上大圆满的见解

世俗谛一切诸法之本性是远离戏论的法界空性,这就是诸法的究竟实相,称为胜义谛,也称为无漏智慧法身佛,或是佛的本体身。我们只能简单、权巧地这样讲,因为只要讲到胜义谛和世俗谛这二者时,永远都只能从世俗谛的角度,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所以寂天菩萨说“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当你真正证悟到胜义谛究竟实相时,就已经远离了一切戏论二元对立的状态,也就不存在能所,没有胜义与世俗,也就不需要再通过世俗谛去描述胜义谛。因为此时的境界已经远离语言、文字等一切造作、戏论、有为法的表达。虽然胜义谛是如此远离言思,但想要去解释胜义谛,也只能通过世俗谛当中用语言文字来描述。

作为修道者、皈依者,见解是至关重要的,要明了只有证悟究竟本体的实相,叫胜义谛皈依。万法皆是胜义谛的幻化显现,胜义谛的幻化显现实际上与胜义谛并没有区别,这就是二谛无别。但是因为我们无明分别二取的缘故,产生了二元对立的认知,实则胜义谛本来如此,并非显现之外还有一个胜义谛存在。

那么如何从这种二元对立的皈依回归到胜义谛能所不二的皈依呢?那就是要明了证悟究竟实相的皈依处——佛五身中的本体身。这一点上次讲过,今天会进一步讲到本体身与我们修道者之间的关系。

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就像水与冰的关系,原本水的功能和作用,在变成冰的时候就发挥不了,但其实冰与水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冰并没有远离水的本质,如果冰融化了就会回归到原来的水,此时水的功能与作用就又能显现出来。修道者与胜义谛皈依的关系也是如此,修道者是冰,胜义谛皈依是水,要皈依胜义谛,就要体会胜义谛,用智慧来证悟胜义谛,一旦体会并证悟了胜义谛,此时的修道者就证得了佛的本体身超越了能依与所依之分别,不存在皈依与皈依者,这就是回归胜义谛之皈依,也是回归到究竟果位之皈依。

我们修皈依的时候,念诵十万遍皈依偈就是一种趋入胜义谛皈依的方法,是一种策略,以这种方式来相应佛之身语意,以引发出内在本具的佛性功德。我们身语意皈依释迦佛等三宝就是因皈依,因皈依处的佛就是化身佛,所谓“皈依佛两足尊”,佛陀以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让我们最终能成就内在三宝,或现前内在三宝的因。

我们处于世俗谛,在因果法则之中,因皈依与果皈依也是因果关系。虽然众生和佛陀本质是相同的,就像水与冰的关系,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冰的状态不是本来的我们,我们原本是水的状态,二者的本质相同,是无有变化的。《达摩悟性论》中说“离冰无水,离水无冰”,我们要到找本来的水,就要明白水不需要向别处寻找,冰融化后即是,因为冰本来就是水,所以我们在身语意三门之外没有别的修行处。经由修持因皈依,最终证得果皈依,就是化冰为水的特殊方法。在修皈依的时候,我们使自己的意皈依佛意,自己的语皈依佛语,自己的身皈依佛身,令佛的身语意在自己的身语意当中现前,所以究竟胜义谛之佛不需向外寻找,而是于自己的身语意当中寻找。通过念诵十万遍的皈依偈,就如同提升温度融化坚冰一样,我们本具的佛性因此显现。总之,我们的身语意和佛的身语意就如同水与冰,本质是一样的,为了相应于佛法僧究竟三宝而念诵皈依偈,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并于自相续中产生定解、决断。同时,必须要在敬信中念诵十万遍皈依偈,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特别的方法将二元对立的皈依切换到胜义谛的皈依。

若不能懂得这些殊胜的道理,我们就无法真正修持皈依,更不能将因皈依切换到果皈依中了。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要修因皈依,要明白因皈依的重要性,因为必须在自己身语意坚定敬信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佛法僧的功德,明了佛法僧的实相。因皈依的根本就是敬信与誓言,在具足敬信与誓言的基础上念诵十万遍皈依偈,是最容易能体会自己的身语意与佛法僧三宝功德相应的修持方法之一,也就是化冰为水的方法之一。在这种敬信之中,不断提升对究竟三宝的实相的体会,这样因皈依就能逐渐被带入果皈依之中。作为初学者,没有因皈依的修持就无法达到果皈依或胜义皈依,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的见解,念多少万遍偈颂也不会与因皈依有多大的关系,更不会产生果皈依。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是什么是胜义谛,然后要知道如何皈依胜义。我们现在是世俗的状态,无法一下就证悟胜义谛。所以作为初学者来讲,应该一步一步的修行,首先要修因皈依,皈依自相续之外的一个众生的相续,就像悉达多的相续,他成就了佛果,我将这个佛作为皈依的对境,叫做皈依佛。然后我们对释尊生起信心而修持念诵,最终慢慢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外在的因缘,启发认识自己内在的心的本性——究竟实相,就是前面所讲的胜义谛的皈依。成就果皈依的时候,自己的相续就能够成就佛的果位。从因皈依到果皈依,这其中的因和果的关系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十分重要

 
弟子:

今天好高兴!今天吃晚饭前我念诵供养词的时候突然真的特别希望佛菩萨真的可以品尝,这个愿望非常强烈,以至于我想透过我的感官让佛菩萨感觉到食物的味道。所以我就想替佛菩萨慢慢地喝一口杏仁露,仔细地品尝它的味道和口感就像佛菩萨也喝到了一样,慢慢地吃一口河粉感觉它的味道想象佛菩萨正在很喜欢这个味道。一顿饭慢慢地吃下来感觉好高兴,以至于最后做了回向😄

这样一对比,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饭前念诵做得有多马虎。而且我每顿饭吃的都散乱和不经心。原来恭敬吃饭,让自己好好吃饭是可以做供养的🙏

如此以来,我有任何受用,都可以想象佛菩萨正在通过我的感官在享用……我有任何痛苦,佛菩萨也正在感受,所以我会在烦恼中竖起正念,所有的时刻我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去体会……😄

感恩上师🙏🙏🙏

上师回复:

这个就是真正认真修法的时候自己收到的积极的反馈,其实修法不难,行为上谒没有什么关键的差别,就是在心态上、发心上,希望你不要忘记这种感受,自己时常能够关照自己的状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在修法,这样下去,信心、成就都能够获得,为你高兴。

上师开示:

我非常希望大家无论修什么法,或者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都能训练提起正知正念来摄持自己的一切。这样我们自然会善念多、恶念少,因为我们任何动态都是在正知正念的状态下,很清楚明了自己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稳定是我们修法的根本、证悟实相的基础和方法,所以我们所谓修法的短短时间中,禅修、打坐、念经时,正知正念串习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太少了。如果我们不利用平时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训练提升正知正念,我们的相续、正知正念的力量,很难明显的进步。所以,如果你日常生活中训练正知正念的状态,不耽误你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只是我们太习惯散乱,不断地串习散乱的状态,因此一开始训练日常生活的正知正念的状态是比较困难的,一旦习惯了这样的训练,你会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自己清明的状态,越来越好,不需要问任何人,自己非常有体会。特别希望大家要知道真正修法的重点,虽然我们也有口中的念诵,行为的礼拜等等,但是重点一定是相续的发心和清明赤裸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师关于世俗菩提心的开示

佛法都是方法,方法称方便法,世俗菩提心是方便法门的意思,让你成就胜义菩提心的方法而已,并没有降低菩提心的价值,自我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如果你认为只是利用众生而自我解脱,这并非是菩提心,这是更自私的一种心态,利益众生而自我解脱,这实际上并不是世俗菩提心,如果这样理解世俗菩提心,那就是错误的观点,如果你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实际上无法利用众生而自己成佛的,如果只是利用众生就是为了自己的解脱,那这种思维连小乘都不如,小乘自我的成就也并没有利用众生,何况是大乘佛法,这种理解并非世俗菩提心,佛教的方便与智慧,本质是无有异体,世俗菩提心以悲心为主角度,胜义菩提心以智慧为主角度,但是胜义的菩提心是大悲体性的智慧,所以究竟的菩提心就是智悲双运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不究竟并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出发,我要成佛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并非为了自我成就而利用众生。世俗菩提心不究竟的原因是,它不是究竟的实相缘故。无论是世俗菩提心里的愿菩提心也好,行菩提心也好,只要为了自我那就不是菩提心。所以个人修菩提心的时候,为了自我那就不是菩提心,这是个人的执着问题,不是佛陀讲的菩提心的问题。所谓方便并不是利用众生而成就自己的方便,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自我成佛的方便。这个区别非常大。

造作的菩提心不是真正的世俗菩提心,无造作的菩提心才是真正世俗菩提心,无造作的菩提心不会有为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初学者发菩提心是造作的,但是为了自相续中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而发的,无造作是不需要特意的去想我要发菩提心,而是自然而然自相续中生起的菩提心,无造作不等于远离了一切戏论,她是世俗菩提心,当然也意识层面的了,无造作菩提心不是胜义菩提心,这个区别还是比较大,我们凡夫的真正的世俗愿行菩提心,最终必须是无造作的菩提心,如果我们相续中没有无造作的菩提心,等于自相续中的真正的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如果一位真正的实修者不可能没有无造作的菩提心,只是存在无造作的菩提心不稳定的问题而已。
 
 
弟子:

上师,我们有不少师兄都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看西医没用,看中医可能暂时缓解,时间长了就没效果了,以至于满世界寻访名医,期待奇迹发生。恳请上师慈悲开示如何面对这种境遇,怎样和佛法修行相结合?感恩上师🙏🙏🙏

上师: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个世界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大,人们的内心欲望日益增上,科技的各种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健康,还有加上自己的不健康的饮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心态习气所引发了各种慢性疾病。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等。而且需要有医德的医生,因此,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不要只寄望于某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从平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生活要有规律,特别是心态,要有平常心,一切要看淡一些,尽量学会少欲知足。

如果是虔诚的佛教徒,佛法强调生命的无常性和苦的本质。坦然面对疾病和痛苦,我们可以通过正确认识和接受生命的无常性和苦的本质来减轻我们的痛苦。佛法还提供了一系列的修行方法,例如禅定、行善、忏悔,祈祷药师佛等并念咒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痛苦、减轻负面情绪,增强内心的平静,甚至有些疾病得到康复的作用。另外,佛法还强调了因果律。我们也相信因果法则,也要面对和接受因果的报应,并自己的的疾病来代替众生的种种烦恼痛苦,以自他相换的方式来发愿,还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会产生因果关系,影响我们的未来,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如法取舍善恶因果,平常进行行善、布施、忏悔等善行来积累正因,同时要正确对待一切事物,减少不良行为和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未来命运。总的来说无论如何,要有乐观的精神,乐观的心态是最终我们能胜利疾病的前提的根本条件之一。

 
上师:
 
 
上师:
 

马云说:碰上困难的时候修复一下自己,不要跟着别人去抱怨,因为抱怨别人的时候其实脑子已经出了问题,应该想办法,自己错在哪里?我该调什么?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很难,但是改变自己才有希望。佛说依法不依人,无论他是谁?

这些话,实际上讲的内容就是佛陀的教言,只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来。如果这句话是位有名气的大德说出来的,我们会感觉很有力量,如果是从自己特别有信心的上师嘴里说出来,那感觉就更有加持力。

这些话仔细一听就非常有道理,我们有些人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他人的错,于是到处抱怨、到处说自己有多可怜,不过我也知道,对于有这类问题的人,不一定能感觉到这些话有多么重要,多么有道理,对于这样执着自己见解的人来说,再殊胜的佛陀教言都无法进入自相续。比如这句俗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过去的老人说的话还是真的很有道理的,本身世界上人类教育学都是将老者的生活经验作为教育素材内容学习的。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总是归咎在别人、归责在外境上时,他永远不会回头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更谈不上自我的提升或改变。这类问题对于不同人群意义差别很大,如果作为一个只求生存的普通人,也许好坏都是自己承担,觉得自己改不改变都无所谓,但是对于渴求解脱,渴求自我提升的人,就不得不重视。因为要提升自我,我们先要学会“照镜子”,不然你学再多都只能成为衡量别人的标尺,对于自己有什么益处呢?整日盯着别人,觉得别人这里自私、那里不精进,最后别人成就了,自己作为“管理员”还在轮回流转。这是这个问题的最核心的逻辑,这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再说第二个层面,不是所有说自己可怜说别人过失的,事实就一定是这样的。我们自己如果作为旁观者,参与到事件当中,就要了解事情的全貌,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不然不就成了因他人的烦恼引发自己的烦恼吗?事情彻头彻尾的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那么所做出的建议和判断,就不太有效。

所以总的来说,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听话要听什么样的话,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上师:

吃再多的药只要治愈不了疾病,吃药的意义何在?同样的道理,只要对治不了烦恼的学修再多也是意义何在?

这位伟大的圣者,就是我的根本上师曲恰尊者,应该是我多世累积中累积的福报现前而遇到的尊者。他老人家无论讲什么显密经论等教言,皆是以实修为目的来讲解的,从不会单纯为了理论的解释而解释理论。

 
弟子:
上师,请问供佛的饼干、水果之类的食物可以吃吗?
因为看到有的开示说:依照密宗外密以下的要求,这些供品是不允许自己吃的。虽然内密中没有这些要求,但内密所要求的境界很高,我们在具体行持的时候,最好遵照保守的要求去做。所以,供佛的供品不能自己吃。
 
上师:
可以吃的,不过无论显宗与密宗,都不可以直接想吃就随便拿下吃的,也有一些简单的仪轨,四句颂词等,念完就可以,最起玛诸佛菩萨赐予我悉谛的內心观想,后可以拿下来享用,就可以,也不浪费。
 
上师翻译的祈赐悉地愿文
 
 
上师:
 
 
上师:
仔细看看,大德的教言,我们有时候觉得僧人多居士多就了不起,感觉佛法兴盛。
只要自相续中没有智慧悲心,人数多就不能说明有佛法兴盛。
当时尊者面是对僧众讲课的,但是同样道理,我们都可以借用的。
 
上师:
 
 
弟子D:
听说白玛才旺法王就是非常亲切,一直保持喜悦,总是笑容满面。
 
上师:
是这样,白玛才旺法王,目前为止没有人见过不高兴的样子,无论任何时候始终是愉悦感觉。
 
几乎这种感觉。
我们仔细想想一个人一生始终愉悦,有几个人能做到。
 
弟子G:
我做不到,今天在公司里还不愉悦来着。
 
上师:
我们能做到一天也不错的。
 
弟子J:
我们凡夫根本做不到,法王这样的大德内心已经充满了快乐自在,所以才能自然地显现(合掌印)
但是不是所有的大德都一样吧,有些大德也现愤怒相,我们如何才能领悟其中的慈悲呢?
 
弟子A:
调伏不同众生吧。我也很喜欢阿秋喇嘛那种。专门收拾像我这样的“贱皮子”。
 
上师:
当然大德们出现怎么样的形象都是因为大悲心,只要是名副其实的大德。
有些人再怎么收拾都没有用的,不知道你是什么情况。😀
 
上师回复弟子J:
只要你心中对大德们生起真正的坚定不移的敬信时无论大德慈悲与愤怒你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大悲心,不然…
 
弟子J:
的确是这样的,感恩上师🙏
其实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们是不是那么急切的希求解脱?是不是相信上师三宝是我们解脱的唯一依靠?
 
上师:
对,问了以后会有明确的答案,虽然几乎大家都会说,要解脱,是唯一依靠上师三宝,内心深处其实不然,
 
弟子J:
上周共修“皈依”的时候,讨论到信心与依师的问题。既然祈祷狗牙就能得到加持,那么上师与佛法的真伪就不重要了吗?
 
上师:
佛说的究竟实相,狗牙佛牙是没有区别的,只有我们凡夫内心的区别。真伪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看法,不是佛的境界。你心中的真,我心中可能是伪。
 
弟子J:
是的,真伪完全在自己,所以金刚经才说,无一法可说。
 
上师:
虽然世俗中取舍真伪,但是我们凡夫疑心太重,最终死之前都不一定找到真正的三宝。
 
弟子J:
但是自己的见解却可以对自己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所以狗牙在我们面前就是狗牙,在老妇面前就是佛牙,这完全是个人信心清净的显现。
所以集资净障特别重要。{关键🙏 –上师回复}
 
上师:
所以我们始终找不到究竟实相。
 
弟子J:
感恩上师🙏🙏🙏
 
 
上师:
 
 
我想让大家看看,看看有什么感想?无论真假这个视频,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的。
 
佛经中多次出现死后转生毒蛇守护自己财产的公案,有些人可能觉得是神话传说,但如今也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景象。
 
人一生执着的有很多,但要知道,死亡来临时,我们真正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业果,金钱、情感什么都带不走。如果放不下对财产的执着,就可能会转生成旁生,在财产周围盘桓。
 
若想要突破轮回的束缚,必须在日常中不断串习训练。试想一下,自己走在路上突然摔倒,在还没有落地的刹那内心中呼唤着什么?有些人感叹着喊“妈呀!”,有些人心中生气的想“真倒霉”,有些人忧伤的想“不会摔伤住院吧!?”,这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
 
如果没有对轮回、因果进行反复的思考、观察,内心深处就难以升起坚定的见解,没有坚定的见解就很难在需要的时刻升起正念,失去正念护持的人,就如同被烦恼丝线缠缚的猎物,只能无力的挣扎,境况却没有丝毫改善。如果在身体还健康,思维还敏捷的时候都无法升起正知正见,那在烦恼、病痛一起袭来的时候,我们还能守护住自己的心吗?
 
所以放下不是一天拖一天的总安排到“明天”去做,而是从当下,从细微的小事就开始练习放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揭开凡夫贪念执着的束缚。
 
 
 
上师:
 
འཁོར་བའི་སྡུག་བསྔལ་མཐོང་བཞིན་ཞེན་ཅིང་ཆགས།།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
ངན་འགྲོའི་གཡང་ལ་འཇིགས་ཀྱང་མི་དགེ་སྤྱོད།། 
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བདག་དང་བདག་འདྲ་ལམ་གོལ་སེམས་ཅན་རྣམས།།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
ཚེ་འདི་བློ་ཡིས་ཐོང་བར་བྱིན་གྱིས་རློབས།།
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华智仁波切
 
 
弟子:
请问上师🙏,工作的时候如何保持正念?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做工作的时候,需要念念不忘什么呢?
 
上师:
小乘四念处的禅修一样,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很清楚的知道你在做什么,一直事情做完为止,清楚知道的状态上。不在东想西想,很多人平时根本不在专心致志的状态上做事,做一件事同时想很多事,哪怕做早晚课诵一部经都散乱种诵完的。这种正知正念的训练是非常好的,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不存在时间和工作问题。不要求环境修法等。行住坐卧都可以作为所缘境来修的。
 
 
 
关于修安忍
 
弟子G:
寂天菩萨说:没有磨难就无法修习忍辱,不修忍辱,慈悲心就不会有坚实的基础。所以受人欺辱,伤害,干扰时,应视其为训练慈悲心的可贵助缘。
与师兄们共勉。
 
上师:
🙏随喜🙏
 
弟子J:
似乎忍辱是对自己,慈悲是对别人,那这两者怎么会有关系呢?
 
弟子L:
自己受伤害修忍辱很不舒服,会想到别人受伤也会一样痛苦,从而升起慈悲心断绝害心。
 
弟子G:
自己也是众生,慈悲的对象必须也包括自己。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毁千劫聚,嗔怒等烦恼能使自己瞬间住于地狱之中,修忍辱能断除嗔恨等烦恼,使自己住于安乐,这不是对自己慈悲嘛。学习师兄深入的思考🙏
 
但我理解寂天菩萨的原话里,重点是指慈悲心要建立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如果有嗔怒的对象,就不会有真正的慈悲心。是这个角度。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弟子J:
谢谢师兄,很有道理🙏
 
上师:
随喜大家
 
大乘佛法的六般若当中的安忍法,必须是安忍的体性为悲心与智慧,修安忍分为三类,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忍辱正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普贤言教里有大家可以看,第一种,安忍修法就是愿菩提心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修法上才能产生的安忍修法,如果不是悲心体性的安忍,修不了真正的安忍。
第二种的安忍修法和
第三种安忍法的体性为智慧的安忍修法,不是说不需要悲心而是说更需要智慧来修。
 
(整理者注:可以参考《普贤上师言教》)
 
弟子J:
感恩上师🙏我的理解是,对于我们没有证悟的凡夫,凡事都基于自我的基础上,不会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安忍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就是对治自我的。有道是:忍,不是忍别人的讥笑怒骂,而是忍自己的无明烦恼;慈,不光是善待了别人,而是救赎了自我。
 
上师:
挺好的。
智慧可以分为闻思修三慧,虽然没有证悟智慧,但是必须有闻慧与思慧,不然什么也修不了。
 
 
上师:
痛苦的时候,因为痛苦而不修行;
快乐的时候,因为快乐而不修行;
不苦不乐的时候因为忙碌而不修行。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修行呢?
—-索达吉堪布
 
 
金刚道友间不能有矛盾
 
上师:
 
 
上师:
这是法王如意宝的心子龙多活佛的教言,大家可以学习并转发道友们。
 
弟子:
这几天一直在思维这段话,此乃大智慧之语🙏无论是金刚兄弟还是世间亲眷都适合。就拿离婚这件事情,夫妻双方容易纠结谁对谁错,指择对方的错误,谁知背后的因果不是如此简单,只有放下指责和嗔恨,诚心忏悔,互生悲心才是正解。
 
上师回复:
就是🙏,简单来说,如果世间法以佛法来摄持,这就是实修者的见修,如果所谓佛法以世间法来摄持那就是世间人的做法,这一点搞清楚就明白自己走向世间法还是佛法。
 
上师:
我们学修佛法不一定能改变所有家庭和社会现状,但是通过我们学修佛法来更是清楚知道众生的各自因缘和各种因缘,要明白并对待正常的因缘和合的现象,无论是谁都要学会接受这种现状,放下怨恨和对错来评价另一半就可以了。
 
从世间的角度就是看各自的意愿,不能完全(通过)谁对谁错来评价好人与坏人,更是不能用道德来绑架婚姻,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为了面子自己痛苦一生,有些人为了金钱忍受痛苦一生,有些人讲究生活一生,有些人感受幸福一生。从世间的角度都能找到,离有不离的理由与道理,如果这个过程中互相给予方便和理解都是实修的范畴。
 
汉藏佛教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德都有过结婚与离婚的事情,但是这些大德来说结与离最终成为各自成就教法的动力与助缘,包括悉达多。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离与不离都不一定成为修法成就的助缘,有可能都能成为修行的障碍。
 
弟子:
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爱,就给他光辉灿烂的自由。”
佛陀的大爱就是让我们获得彻底的自在🙏
 
 
弟子:
修皈依到今天,终于领悟到,脱离轮回的唯一路径就是上师三宝,除此无他!
 
上师回复弟子:
随喜🙏
 
弟子:
感恩上师的教授!🙏
 
上师:
如果懂了三宝,的确通达五道十地的显密一切教法🙏
显密一切教法当中宣说的五道十地的功德,皆是说三宝的功德。
一切修法未远离皈依法。
懂皈依三宝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弟子:我除了恭敬顶礼和依教奉行,不知道能再如何表达我的感恩之心🙏🙏🙏……感恩值遇三宝,感恩上师的摄受🙏🙏🙏
 
上师:
如果皈依法理解为当初的仪式,或者只是念诵十万遍,那就……
 
 
上师:
 
 
弟子M:
天哪,今早醒来的时候,我突然特别想妈妈,觉得自己有意无意的说了或做了很多对不起妈妈的事情,有些记得,有些不记得,内心各种对她的忏悔情绪。然后看到上师给我们发的影片。
 
弟子G回复M:
有幸了解到上师的功德,感恩!
 
弟子M回复G:
是的,的确是这样的。
 
弟子G:
上师时刻在关护着弟子们的身语意,感恩上师!
 
 
上师:
 
愿彼毁我者,
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
皆具菩提缘。……寂天菩萨
 
弟子:
但愿我们真的能原谅、包容、慈悲伤害我们的人,不假一点自我保护、自我安慰、自我成就。
 
上师:
我们相续中哪怕是刹那间产生一次这种真实的发愿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关于舍法罪
 
弟子:
请教上师,舍法罪后果严重,果报是什么?主要是针对出家修行人说的吗?居士学习佛法中途放弃应该如何理解?感恩上师。
 
上师:
针对学修佛法的四种弟子,舍法罪是非常严重,超过五无间罪,如果造了舍法罪,果报就是不得解脱的,阿弥陀佛的愿力也无法度化的,阿弥陀经里说,只要修持净土法,阿弥陀佛的愿力,都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唯独不能往生的就是造舍法罪与五无间罪之人。
 
如果造了舍法罪,一定没有解脱的机会,这是特别要谨慎的事。
那什么是舍法罪呢?诽谤菩萨也是舍法罪。我们完全不知道菩萨到底在哪儿,所以对谁都要慎重。出家人里有菩萨,在家人里也有,甚至动物群体中有没有菩萨,我们也不得而知。
 
——法王晋美彭措
 
弟子:请问上师:如果居士学法中途放弃叫不叫舍法。感恩上师。
 
上师:
舍弃法也是。
 
舍法罪的种类解释的比较多,诽谤三宝的任何一个都是属于舍法罪,还有大乘法好小乘法不好,密宗好显宗不好等等都是舍法罪,三宝所依作为对镜发誓言,然后有破了,这也属于舍法罪,如果自己学修佛法,生起邪见带有偏见等,因此舍弃了修法都是属于舍法罪,还有佛法没有用,念仪轨没有用,修法没有用的想法和说法都是属于舍法罪,如果没有时间暂时或身体健康问题等停下学修都不属于舍法罪。
 
舍法罪非常容易犯的。
 
 
上师:
 
རྒྱུ་འབྲས་རྣམ་གྲངས་ཤེས་ཀྱང་ཡིད་ཆེས་ཞན།།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
དམ་ཆོས་ཐོས་པ་མང་ཡང་ཉམས་ལེན་མེད།། 
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 
བདག་དང་བདག་འདྲ་ཉེས་སྤྱོད་སེམས་ཙན་རྣམས།། 
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
སེམས་དང་ཆོས་སུ་འདྲེས་པར་བྱིན་གྱིས་རློབས།། 
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华智仁波切
 
 
弟子:
我希望这三年的禅修,能让我在第二次加行修得更有力量。第一次真的是一点禅定基础都没有,当时走了多少神都不知道。质量就别提了。
 
上师:
如果能感受到加行修法的重要性,明白修持加行的重点或要诀,修法的目的不在于形式和数量上,那么自己相续中一定会产生修持正法的力量的。
 
弟子:
上师🙏,我又有问题了。听说很多高僧大德都是修几十遍。那他们又是为什么呢?我相信他们早就升起了真实的菩提心,为啥还一遍又一遍呢?如果说是为了提高怔悟的境界,应该修持上师瑜伽不是么?
 
上师:
你可以换个思维模式,应该这样想,大德们如此反复修加行,我作为凡夫更是需要反复修持加行的,把这种思维变成修法的动力,那是有意义的,这种思维是真正追求解脱的人的思维模式。修法本来不是说修一次就不用修了,他们因为是大德,所以加行的修法是终身要修的。虽然显现有不同,但是大德们的成就也逐渐提升的,未成就菩提果位之前都有现证功德提升的空间。不然不会存在五道十地的现证功德。再说了如果离开了皈依发心集资净障的修法,也无从谈起修持上师瑜伽法了,总体来说没有不依赖于前行法的正行修法。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种,修正行好像跟前行毫无关系的想法。如果证悟了,这个人的相续更是会体现出重视皈依发心集资净障的修法的功德,这更是说明这个人有成就。现在很多人所谓修大圆满、大中观等法,却不重视加行这样的修法,那这就说明这个人的相续中根本不存在任何道法功德,这种人的相续已经不是走向解脱的相续了,而是修法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
 
 
上师:
 
མི་རྟག་མངོན་དུ་གྱུར་ཡང་རྟག་པར་འཛིན།།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
རྒ་བའི་གྲོང་སྒོར་སླེབ་ཀྱང་གཞོན་པ་རློམ།།  
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བདག་དང་བདག་འདྲ་ལོག་རྟོག་སེམས་ཅན་རྣམས།།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
མི་རྟག་རྒྱུད་ལ་སྐྱེ་བར་བྱིན་གྱིས་རློབས།།
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华智仁波切
 
 
上师:
 
དལ་བ་ཐོབ་ཀྱང་སྙིང་པོའི་ཆོས་ཀྱིས་དབུལ།།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
ཆོས་སྒོར་ཞུགས་ཀྱང་ཆོས་མིན་སྤྱོད་པས་གཡེངས།། 
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བདག་དང་བདག་འདྲ་རྨོངས་པའི་སེམས་ཅན་རྣམས།།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
དལ་འབྱོར་སྙིང་པོ་ལོན་པར་བྱིན་གྱིས་རློབས།། 
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华智仁波切
 
 
上师:
 
འདི་འདྲའི་དལ་བ་རྙེད་གྱུར་ནས།  
既得此闲暇,
བདག་གིས་དགེ་གོམས་མ་བྱས་ན།།
若我不修善,
འདི་ལས་བསླུས་པ་གཞན་མེད་དེ།།
自欺莫胜比,
འདི་ལས་རྨོངས་པའང་གཞན་མེད་དོ།།
亦无过此愚。……寂天菩萨
 

上师:

若人因见我,
生起信憎心,
愿被恒成为,
成办众利因。……寂天菩萨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