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3.9

生死无惧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9

有时我们会短暂瞥见心性。一首美妙的乐曲、大自然的静谧安详或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是启发的契机,当我们看着雪花慢慢飘落,或旭日升上山头,洒落一室的光芒,都可能瞥见自性闪现。每个人都曾拥有这样光明、宁静、喜悦的时刻,且奇妙得令人流连不已。

我想有时我们对这种心性乍现实在是一知半解,但现代文明却没有提供我们理解它的基础和架构。更糟的是,现代文明非但不鼓励我们更深入了解,找出根源所在,反而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扼杀了我们的探寻。而就算我们把这体验与他人分享,也没有人会严肃对待。因此我们忽略了这些可能是生命最具启发 的契机。这或许是现代文明最黑暗最纷乱的一面–“对我们到底是谁”的无知和压抑。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8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8

佛陀在初转法轮时说:无明是痛苦的根本原因。但这种无明起自何处?又如何展现?

让我来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想想我们认识的某些人,上天赋予他们卓绝的能力和智慧,如你所料,这些聪明才智不但帮不了他们,反而带来痛苦,这不是很奇怪吗?这简直是说,他们的聪明造成了痛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清楚:我们的智慧被无明俘虏、扣压住了,而无明为达目的,就恣意利用我们的才智。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如我们也会犯错的原因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7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7

当我们死时,什么也带不走,尤其是我们一向如此珍视、如此盲目依赖、如此想要永远保有的身体。

而我们的心却不见得比身体还要可靠。只要好好看它几分钟,你会发现心就像跳蚤一样跳个不停,念头无端地生起,每一刻钟都被混乱所席卷,沦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死亡时还要依靠它,那真是一场荒谬的赌博。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6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6

心性是生与死的基础,
就像天空把整个宇宙拥抱在胸怀。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5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5

只要是诚实看待生命的人,就会发现自己老是活在一种不安幽暗未明的模糊状态。我们的心总是在清楚与迷惑之间游荡,如果我们一直在困惑之中,至少这也是某种清楚。让我们真正感到不解的是,虽然我们常觉得迷惑,有时候却十分清楚呢!

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感,让人丧气和绝望;但如果你能观照,你会发现它的本质会产生间隔 ( gap) ,若你能看见且把握住,它就提供了转化的绝佳时机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