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2.7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二月

“阿”代表“空”, “未生”的实相。

2.7

自性的要义
 没有言语可描述;
 没有例子可表明。
 轮回未让它变坏;
 涅槃未使它变好。
 它未曾生,
 也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
 也未曾迷惑;
 它未曾存在,
 也未曾消灭;
 它无拘无束,
 也无法类归。

一 敦珠仁波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2.6

生死无惧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二月

“阿”代表“空”, “未生”的实相。

2.6

我们身本的细胞正在死亡,脑部的神经正在衰萎,甚至脸部的表情也随心情不断改变。我们所谓的个性也只是“心识的流动”而已。今天我们心情好是因为一切都好;明天就可能沮丧失意了,而我们的好心情哪里去了?

还有什么能比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更难预测的?你知道你下一秒钟的念头和感觉?我们的心其实是空幻的、无常的,如梦般空虚短暂。仔细看念头:它来了,它停留,它走了。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生起,甚至连当下这一念,即现在所经历的,也成为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刻。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2.5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二月

“阿”代表“空”, “未生”的实相。

2.5

什么是大圆满的禅定?它只在“见”(View)被传授后,自然专注安住于“见”中。

敦珠仁波切如此描述它:“禅定就是专注在本觉的状态,没有任何思维概念,同时又维持完全放松,毫不涣散或执著。因为’禅定不是苦斗,而是自然地溶入本觉。'”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2.4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二月

“阿”代表”空”, “未生”的实相。

2.4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
造就我们死时的景况。
每件事,
绝对是每件事,都和它有相关联。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2.3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二月

“阿”代表“空”, “未生”的实相。

2.3

从某方面来看,海浪似乎各各独立分开,有始有终,有生有灭;从另一方面来看,海浪并不存在,只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

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会发现它只是风和水的短暂聚合,依赖着一不断改变的外在环境。你也会了解,海浪与海浪之间是共相依存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