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67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6)

《八万四千问》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11.有的试图把基督教和佛教结合在起。仁波切对此有什么看法?

那是毫无用处的,非常愚蠢,而且是同时剥夺了两个传统。首先,你肯定不能把佛教加入到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其他宗教里去。我不是在说佛教更好——它只是不同。事实上,这些独特之处正是人类的财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见地、哲学和宗教以供选择。向左与向右不能被合并为一个方向,否则你哪儿也到不了。你应该选择一个方向,并尊重那些往另一个方向走的人。

12. 中国年轻的佛教徒应怎样帮助佛教成长,您对此有何建议?除了慈善活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佛教的力量来源于对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珍视。一直如此。如果你了解古代那些伟大的大学,比如那烂陀,就会很清楚,佛陀本人提倡批判性思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人们始终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对于佛教的存续来说,对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这种承许可能比慈善活动更加重要。与布施免费汤羹的寺院相比,我更喜欢一个有正规学术课程、能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寺院。

正如我之前所说,年轻人应该认识到,成为佛教徒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成为僧侣,或者放弃拥有的一切去加入一个寺院。他们仍然可以听摇滚、跳舞、享受生活。当然,成为佛教徒以后,即便可能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但至少要努力做到不伤害别人。他们可以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追随佛法。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13.现在,我想问您对些有争议的事情的态度。先,您对同性恋者有什么看法?

我个人对此没有看法。如果你问我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那我只需要重复我以前说过很多遍的话——佛法的主要目标是真正地了解真理,并从错觉中得到解脱。错觉的意思是,看到幻象却以为它是真的。从这种错觉中解脱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不认为性取向会带来很大的不同。我也不能说一个异性恋者比同性恋者有更多的机会了悟真理。事实上,同性恋者往往要敏感很多,这也可能对他们的精神旅程有些帮助。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和其他所有宗教一样,佛教也是通过文化的媒介来传递的,所以一种对同性恋者有偏见的文化可能会把同性恋诠释为不道德的。但这是人类文化的问题,和佛教没有关系。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66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与社会(5)

《八万四千问》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与社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9. 为什么您认为中国对佛教很重要?当代中国在寻找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时,应该如何从佛教中受益,对此您有何建议?

我说得不一定对,但是我认为不仅是现在,即使是在历史上,中国也可能是唯一或者说是少数几个佛教进入到草根阶层的国家之一。在这少数几个国家中,中国是在社会层面接纳佛教的最大国家。即使在佛教诞生的国家——印度,佛教也从未真正进入到草根阶层。

同样,传统上中国是佛教最慷慨、最有力量的护持者,或许甚至超过戒日王[1]、阿育王[2]迦腻色迦王[3]加在一起。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题目。

当然,有些地方声称自己是佛教国家,比如缅甸、不丹和斯里兰卡,但佛教的规模却很小。当我谈到佛教融入到社会的支柱和基因里,融入到草根阶层的DNA里,我的意思是,中国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最高潮的时候,最为反对宗教的人也会喝一种叫做“铁观音”的茶。而在印度,我从未见过哪道菜品或茶品以菩萨的名字来命名。

或许这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但是这些事总是可以引发一个问题。有一天人们会问:“谁是观音?”伴随着这个简单问题背后的哲理,你会发现自己正处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世界里。

中国有些新现象,我认为真的很好。过去的中国佛教徒可能更加重视虔诚心,但现在的中国人更具批判精神。然而即便带着所有这些批判性的思考,中国人对佛教还是感觉很熟悉、很亲近。佛教正在中国盛行。

中国能够从佛教智慧中得到很大收获,同样,佛教也能够从中国受益很多。佛教曾经受到、而且还在不断受到来自西方、基督教和穆斯林的不公平对待。佛教徒从不作声。任何一个西方记者,甚至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可以画卡通漫画来嘲弄佛陀。在“佛吧”里有大佛像。在巴黎,我看到有餐厅用手托乞钵的佛像来摆放菜单。你听到过佛教徒的强烈抗议吗?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大声疾呼,只是说,如果在美国有五个参议员修行佛法并且成为公开的佛教徒,那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有五个佛教徒参议员,我认为现有的模式就会发生变化。至少,在理智的层面,人们会谈论爱和慈悲,这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不是作为一个精神主义者在说话,而是一个盲目捍卫佛教、想要看到佛教在更加世俗的层面成长的人。

10. 最近有西研究者预,三年之内,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的基督教社会。仁波切对此有何看法?

作为佛教徒,我深信因果。当因缘聚合,结果就会发生。所以如果某些因与缘在中国聚合,这个预言很可能成为现实。毕竟,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伊斯兰教主导的国家曾经都是佛教国家,而现在那里却找不到佛教的痕迹。

与此同时,谁会想到像佛教这样一个有两千五百年之久历史、看似古老的亚洲宗教会在欧洲和美国兴盛呢,但事情就是这样。事实上,佛教在知识分子与思想者当中更加流行,这些人不单有信心,而且很喜欢思辨。

对我来讲,这非常鼓舞人心,因为佛教没有强迫人们成为佛教徒的传统。事实上,佛教徒从未以宗教的名义或者为了把别人转变成佛教徒而发动战争。佛教也未用赠送毯子或者建立医院的方式来引诱或者贿赂其追随者。确实,佛教贫穷得甚至负担不起这些。

所以目前西方知识分子和热爱思辨的人们大量皈依佛教的现象是值得佛教引以为豪的,因为这意味着思想者和受过教育的人们决意寻找正确的、真理的道路。如果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在中国兴盛是因为中国人用思辨和理智选择了自己生命的答案,那么这真的很棒,并且值得称道。

但我发现自己认识的中国人都很有个性,而且很实际,因此我个人认为,相比之下,他们会和提倡“你是自己的主人”的佛陀教法更加亲近。

  • [1] 戒日王(Harshavardhana/Harsha,589-647):印度戒日王朝国王(606 – 647年在位),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印度历史而人,他也是最具影响的帝王之一。
  • [2] 阿育王(Asoka,公元前304-232):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公元前269-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为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以及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3] 迦腻色迦王(Kanishka):古代印度贵霜王朝国王。正如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一样,迦腻色迦王信奉佛教之后对佛教大力护持,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护持佛教的转轮圣王。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65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4)

《八万四千问》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7. 从您的度来看,母和孩之间完美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可否谈谈年轻应该成为怎样的母?佛教可以帮助改善家庭关系吗?

或许我有偏见。本身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会说,如果孩子们在佛教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修行的佛教徒,家里有佛像,他们闻思佛陀的教授,经常说些“爱”、“慈悲”、“宽容”和“智慧”之类的词,这肯定会有效果。至少比像阿富汗那样的地方好得多,在那里人们谈论的全是枪,还没有AK47高的孩子却背着AK47步枪。

当然,这是非常个人的看法。我不是说仅仅因为生活在佛教家庭,孩子们就可以成长为很好的人。事实上,不要强迫你的孩子成为佛教徒,这一点很重要。开放性的精神以及不把自己的见地强加给他人,是佛教徒引以自豪的事,也是佛教的方便之一,应该要保持下去。

8. 尽管如此,仁波切您会认为不信仰佛教的就没有希望吗?

不是,他们作为人并不是真的没希望,特别是有其他很多同样深刻而优秀的宗教,比如耆那教和印度教的几个流派。对中国来说,受到道家哲学和智慧影响的人们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因为道家敢于讨论超越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64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与社会(3)

《八万四千问》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与社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5. 您知道中国的虎爸虎妈现象。母们常努地教育孩,希望他们后取得成功。竞争益激烈,孩们负担很重,即使只是,每天也要花很多时间学习。仁波切能否给这些些建议?

在某种程度上,我其实真挺喜欢这个主意的。但是,我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虎爸虎妈必须准备好自始至终都要做老虎。只做二十年的老虎,然后把孩子们留在有各种不同动物、虎爸虎妈和虎仔都不适应的荒漠里,这样做没有意义。

假如虎爸虎妈真的很好地训练了自己的孩子二十年,但是二十年后,世界完全改变了,原来的目标及为之教给孩子的所有东西都不再有用,那将会怎样?显然会是可悲的。可以说,小时候是开心玩耍的时候,然而因为虎爸虎妈,你失去了那样的欢乐。到了二十岁,你已经失去了童年的欢乐,现在你又要失去剩下的欢乐,所以实际上你将要失去所有的欢乐。

举个例子,我们这一代的很多孩子总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谈论,在丛林中长大、在河里游泳,以及那些不是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并且他们谈论的事情经常是很人性化的。后来我去香港和新加坡之类的地方旅行,那边的大多数孩子没有什么可以和别人分享的,他们除了最新的应用和软件以外,没有什么个人经历。

6. 如何才是最好的对待十几岁青少年的式?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特定的答案,但或许记住这一点会有帮助:从现在开始,很短时间内,可能只是十年,世界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我们生活和沟通的方式将会改变,环境在变化,前沿技术的诞生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快速、更高效、更经济。这也意味着,挑战也将变得更快、更高效、更复杂。

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大约十年之后,在精神和身体上将会经历另一种不同的痛苦。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社会和政府应该知道的事情。意识到这些,即便没有一个实用的答案,我想也会有些帮助。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父母,在亚洲社会中尤其如此。我不知道这样的价值观还会持续多久。在西方,可以看到很多现代的孩子不仅不爱自己的父母,事实上还对他们有些反感。很多时候,这些十几岁的青少年对父母的反感有充分的理由。

我遇见过很多朋友,特别是在亚洲,作为父母他们给了孩子一切,但多年以后,孩子长大了却非常叛逆,这把家长们推到了最为令人抑郁的境地。所以,用一种有智慧的方式养育我们钟爱的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6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2)

《八万四千问》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3. 佛教幼园、佛教学,甚佛教学,把佛陀的教授和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结合在起,您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吗?

是的,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谨慎,因为我们不想把佛教搞成某种充斥狂热崇拜的宗教组织。我认为佛教的价值观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有一所佛教幼儿园、佛教中小学或者佛教大学,其目的不该是让更多的人成为佛教徒。其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人成为善良、有远见、有同情心、有教养、有创造性、优雅而勇敢的人。

4. 如果您具备建立一所幼园的切条件和资源,您希望它是什么样的?

这当然是一个梦想。如果我有机会为孩子们建立学校,我想让他们了解做人是怎么一回事。从当今世界的各种显现来看,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这不仅是个比喻,也是字面意义上那样。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开始变得像机器人那样,并开始认为其他人也像是机器人,所以当他们扣动扳机向别人开枪时,不会有良心上的不安。他们并不在意别人的痛苦。

我想要教孩子们在野外怎样生火,想让他们知道水的源头不是自来水龙头。教育的目标是改善我们自己,以便我们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以便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并通过帮助别人使我们自己幸福和满足。因此我们所学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自我完善,让我们自己的内在和外在都更加优雅。

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习怎样才不那么无趣,并且不会骄傲地认为每个人都必须穿Prada的鞋子。为此,我想要在学校营造一种氛围。教学可以在一棵大树下面,在河边,或者在稻⽥里完成,课程可以包含早上三点钟起床去看天空的颜色,或者聆听寂静的声音。学校的校服可以是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服装。但这些都是我浪漫的想法,永远都不会实现。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