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27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3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空性为无上之保护,

视幻象为四身。


宇宙及众生所有的苦,都源于错误的认知。我们必须了解这个错误的本质。诸如贪、嗔、痴等情绪,都是心创造的。举例来说,我们把身体视为一项珍贵的财产,必须特别照顾它,保护它,不让它生病,不让它遭遇任何不幸。渐渐的,我们习惯这种想法,结果开始遭受身心的苦。这个例子在说明一种迷惑的认知,在实相中没有任何基础。我们所相信的,其实是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如同我们梦到自己被火烧、被水淹,当我们醒来才发现,什么事都没发生。

从胜义谛的观点来看,现象没有实体。我们所认为的“我”、“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等等,都没有实质的存在。其他众生,不论是危险的敌人或关心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实质上的存在。同样的,五毒在本质上是空的。我们应该把这个事实记在心中,应该观察五毒和负面情绪从何处生起?令它们生起的媒介是什么样子?这些情绪本身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去分析,我们什么也找不到,这“找不到”,即是无生的法身。

虽然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是空的,但这种空不是空间的虚无,或一个空的器皿。快乐、痛苦、各种情绪和认知持续不断地出现,如同反映在心中的影像。如明镜般显现的现象,称之为化身。

一颗种子,如果没有种到土里,就不会结果。同样的,既然无生,也就没有止灭。超越起源,也就是超越终止。这种永无终止的面向,就是所谓的报身。

如果在过去没有出生,在未来没有止灭,那么在当下就不可能有持续存在的事物。因为“存在”必须有开始有结束。举例来说,我们会认为,我们活着的时候,心居住在身体内。然而事实上,没有居住,亦无居住者;没有存在,亦无存在之物。即使我们把身体的皮肤、肌肉和血液分开来,何处能找到心?它在肌肉里,还是在骨头内?我们什么都找不到,因为心本身是空的。虽然心是现象生起的地方,但心的本质是空的,而心超越起源,于是超越终止。以上这三身的不可分割性,称之为自性身。

如果从四身来了解妄念,我们会发现,在妄念之中,没有任何不净,没有任何要被抛弃的。同时,也没有其他清净和不迷妄的事物是我们要接受的。因为当幻象消融时,无妄的智慧单纯地存在着,它一直在那里。举例来说,埋在地里的黄金染上各种污点,但黄金本质是不变的。当我们拿化学药品来洗涤它,或有金匠提炼它,它真正的本性会不停显现。同样的,如果去分析迷妄的心,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迷妄超越出生、终止或驻留。而在这个当下,我们会发现一种无妄的智慧。再说,迷妄的心本身如幻象般不稳定,飘浮着,如梦中的体验。而现象真实无妄的本质——佛性和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我们的佛性和诸佛的佛性完全相同,没有差别。正因为如来藏,诸佛能利益众生;也因为它,众生能够觉醒。没有比了解妄念的真实本质,更能了解四身。

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敌人,刺激我们去经历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一个例子。当叔叔婶婶背叛他及他母亲,让他们落魄成为乞丐,最后被激励去寻求马尔巴尊者24的协助。之后他精进修行,在一生中达到无上的成就,名气遍及圣地印度和雪地西藏。这些成就是受到罪行的刺激而达成的。因此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刺激。如果在修行上,我们无法善用之前所说的对治方法来察觉负面情绪的生起,就要仰赖伤害我们的人的行为来达成。因此,他们如同上师和诸佛的化身。假设我们染上致命的恶疾,或只是稍感不适,我们应当思维:“如果我没有生病,我一定会迷失在追求舒适欢悦的无益活动中,完全不会想到佛法。正因为我受苦,想到死亡,才转向修持佛法。这一切都是上师和三宝的事业。”我们都知道,当自己遇见上师,领受教法之后,菩提心就开始在心中生起。一旦菩提心的种子植入心中,而我们又不断修行,那么作恶者及其制造的麻烦,都会令我们的菩提心增长。因此,敌人和上师之间没有差别。痛苦会令两种菩提心增长,我们应当善加利用。

24.马尔巴(Marpa,1012-1097):大译师和西藏大师,为卓米译师(Drogmi)、那洛巴大师(Naropa)、梅赤巴大师(Maitripa)及其他伟大成就者之弟子。他从印度带回许多经文,创立藏传佛教之噶举派。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26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2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我们应该感谢所有众生,因为我们必须仰赖众生来获得证悟。我们要用相同的爱与慈悲来对待敌人,如同对待朋友一般。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对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的爱与慈悲是自然生起的。《入菩萨行论》中说:

成佛的境界,
要平等仰赖众生与佛。
哪个传统只尊佛,
而不尊崇诸众生?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在低处或脏乱的地方,找到一张佛陀的法照,或一页、甚至只有一个字的经文,我们会恭敬地捡起来,置于干净的高处。当我们见到众生时,应该持之以相同的敬重。每一次种敦巴22见到野狗躺在街上,绝不会跨过去,反而想到这个畜牲也有觉醒的潜能而绕道而行。因此,我们应该用相同的敬意来对待佛与众生。在皈依之后,不论修持什么仪轨,我们必须生起菩提心;从那一刻开始,众生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支柱。如此思维,可以让我们感激众生的重要性。对于想要证悟的人而言,佛和众生具有同等的仁慈。对于我们亏欠很多的人,我们应当在心中生起大爱,愿他们得到快乐;在心中生起大悲,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

如果有人生病,我们应当祈愿去承担他们的痛苦。见到乞丐时,我们应当康慨布施。我们如此承担他人痛苦,布施自己的快乐、名望、长寿、权势等等——我们拥有的任何事物。

尤其当我们被他人或非人伤害时,我们不该想:“他伤害我。我要他及他的子孙赔偿。”不,我们不可以心怀怨恨。相反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说:“这作恶的人,曾是我无数生世的母亲。她为了我,不在乎承受一切痛苦,不理会别人的闲话,照顾我,忍受轮回中的许多痛苦。为了我,她累积了这么多恶业。由于我的迷妄,我无法认出他是过去的亲人。我被他人伤害,是过去恶行的结果。因为我过去的负面行为,敌人伤害我;敌人因而累积了恶业,未来必须承担业果。因为我,他过去承受痛苦,未来也确定会受苦。”我们应当试着去关爱这种众生,并如此思量:“直到现在,我对他人只有伤害。现在我要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我们要以这种心态,虔诚地修持自他交换。

如果我们被狗咬,或被他人攻击,我们不应该做出愤怒的反应,反而要尽可能地帮助对方。即使我们帮不了他,也不能放弃帮助他的愿望。看到我们没有能力治疗的病人,可以观想药师佛在他们的头顶上,祈愿他们远离病苦。此举自动会替他们带来利益。更进一步,我们应该用最深的信心,祈愿引起病痛的作恶众生,也能从痛苦中解脱,迅速获致证悟。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不论我们从事了什么善行,获得财富或长寿,甚至于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我们所得到的任何好处,都将布施出去。如此一来,成不成佛,生命或长或短,富裕或贫穷,有什么差别呢?那一切都不重要!

就算我们感觉被恶灵侵扰,也应该思维:“因为无数生世以来,我以你的血肉为食,很自然的,我现在应该同样回报你。因此,我将把一切布施给你。”接着想象自己躺在他们面前,如同待宰的畜牲。如施身法所说:

来自远方的宾客,请吃生的!
在近处的宾客,请吃熟的!
绞碎我的骨头,吃到饱!
能带走的,带走吧!
能吃的,尽量吃!

大声念出这些词句,放弃对自己的所有执着。我们想象,当这些恶灵吃饱了,他们的身体充满大乐,没有任何负面情绪,两种菩提心的觉受在他们心中生起。我们应该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身体供养给那些靠血肉维生的鬼魂与邪魔。我们应该想象,透过供养自己的身体,他们完全得到满足,没有任何进一步杀人或害人的念头。他们感到满足喜悦。

简而言之,所有痛苦都来自我执这个敌人;所有利益皆来自众生,因此众生如同我们的亲友。我们要尽量帮助众生。如同郞桂·丹巴·多杰·嘉岑所说:“在我研读的所有甚深法教之中,我只看懂这一个:一切伤害和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利益和功德源于他人。于是我将一切所得赠予他人,一切所失由自己承担。”在他研读过的所有经文中,他把这段话视为唯一精义,并做为终身的修持。

22.种敦巴(Dromtonpa,1005-1064):阿底峡尊者最主要之西藏弟子,噶当派创立者,瓦君寺(Radreng)的建造者。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25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1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在《入菩萨行论》中,寂天大师说:  

你战胜我的时代,
已经过去而不再。
现在我看到你了!
你要往哪里逃?
我要毁灭你不敬的傲慢!

格西夏沃巴(Geshe Shawopa)曾说:“在短暂的人生中,要尽可能地降伏这个魔。”房子闹鬼时,我们会请求喇嘛修法来驱魔。同样的,为了驱除我执的魔,我们应该禅修菩提心,培养空性的见地。如格西夏沃巴所说,我们应该全然了解,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过去善行或恶行的结果。格西夏沃巴有一个习惯,他会替自私的行为取一个俗名,替利他的行为取一个法名。格西班(Geshe Ben)则在心中生起正面念头时,大大地称赞,生起负面念头时,立刻用对治的方法驱逐念头。

运用对治之矛是守卫心门的唯一方式,此外别无他法。当敌人强盛时,我们必须维持警戒。当敌人微弱时,我们可以稍微松懈。举例来说,国家有难时,侍卫会日夜保护国王,晚上不睡觉,白天不松懈。同样的,为了赶走我执这个捣蛋鬼,我们应该在它出现时,立刻用空性来对治。此即格西夏沃巴说的“驱魔仪式”。

把我执视为敌人。当它不再存在时,我们不可能关心自己超过别人。当这种感觉生起时,让我们:

思一切众生之大慈。

因为所有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在过去无数的轮回中,曾经如此善待我们。在此千佛降临的时代,据说释迦牟尼佛拥有最伟大的愿望。当其他诸佛在发愿为众生成佛时,他们祈愿往生净土、长寿、拥有庞大的声闻乘僧团等等。但释迦牟尼佛祈愿投身末法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众生因疾病、饥荒和战争而受苦,极难教导。他刻意投生人道,祈愿任何听到他的名号和法教的众生,能够直接走向解脱之道。这就是为什么,有着如盔甲般愿望和事业的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在此贤劫之中,他是千佛中的白莲花。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24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0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被鬼神缠扰。他对鬼神说:“想吃我的身体,吃吧!想喝我的血,喝吧!立即取走我的性命和呼吸,然后离开!”在他放弃关怀自己的那一刻,所有障碍消失了。制造障碍的鬼神向他顶礼。

这是为什么?《入菩萨行论》的作者针对“自我”说:

  你造成了百种伤害,
  让我在六道轮回中流浪;
  我记得你的恶意,
  我要毁灭你自私的阴谋!
  
从一个人执着于自我的程度,可以看出他受苦的程度。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个人被他人严重伤害,他会想:“是那个人的可怕罪行,使我成为受害者。我必须反击。他应该被处死刑,有关单位至少应该让他坐牢。他应该倾家荡产来补偿我。”如果这个受害者获得伸张,他会被视为一位美好、正直、勇敢的人。但是唯有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消灭我执——从无始以来,它一直为我们带来痛苦和损失——我们才能走上觉醒的道路。

因此,当“我执”生起时,——它只不过是心中的一个念头——我们应该努力去分析探究:这个自我是一个实体,是一个东西吗?它在里面还是外面?当我们想到他人做了某件伤害我们的事而生起嗔恨时,我们应当自问,这嗔恨是敌人的一部分,还是我的一部分?对朋友的执着,也应该用相同的方式来检视:我们所渴望的特质,是朋友的一部分,还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嗔恨和执着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是阴性、阳性或都不是?如果它们真的存在,它们应当具有特质。但事实上。无论如何努力地探究,我们都不会找到任何东西。如果找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要继续执着?直到现在,我们承受的所有痛苦,原来都是一个从不存在的事物造成的!因此当我执生起时,我们应当立刻把它丢弃,尽其所能地阻止它再度生起。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23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19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报应皆归一。

所有的痛苦、疾病、被鬼魂缠身、失去财富,法律纠纷等,都源于我执,无一例外。所有的不幸灾难要归咎于我执。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执着于自我。我们不应该归咎他人。就算敌人前来切掉我们的头,或用棍棒打我们,他所造成的只是暂时的伤害。我执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敌人的作为。

充斥世界之伤害,

一切恐惧痛苦,

皆因“自我”之执着!

面对此魔当如何?

当人们认为房子闹鬼,或某件物品被人下咒,他们会认为,必须请人来驱魔。一般人都是如此,不是吗?但魔、鬼只不过是外在的敌人;它们其实无法真正地伤害我们。一旦我执这个内在的魔出现,麻烦才真正开始。

我执从来就不具基础。虽然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执着的,但我们仍执着于“我”。我们执着它,珍爱它,为了它伤害别人,累积恶业,让我们日后在轮回的下三道中承受更多痛苦。

《入菩萨行论》中说:

我的心啊,从无始轮回以来,

寻找的是自己的利益;

这带来多少辛劳!

唯一回报是悲伤。

我们无法指出一个时间点来说:“我就是从此时开始轮回;这就是我开始进入轮回的时间。”我们没有佛的无限智慧,无法计算出如此庞大的时间。

我们一直沉溺在我执的迷妄中,想的都是“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我们觉得自己拥有它们,保护它们。任何对它们有危害的,我们就攻击。对它们有助益的,我们就执着。这些行为带来的一些灾难与损失,皆源于我执的作用。因此我执才是苦的泉源,才是真正的敌人。从无始轮回以来,执着于自我幻象的心,为我们带来痛苦。

为什么会如此?当我们遇到比自己富有、博学或幸运的人,我们心想他们在炫耀,下定决心要赢过他们。我们生起忌妒心,想办法让他们矮一截。当不幸的人向我们求救,我们心想:“帮助这样一个乞丐做什么?他永远不可能回报我。我没有时间管他。”当我们碰到地位相当、拥有财富的人,我们也想拥有一些财富。如果他有名,我们也想出名。如果他的际遇良好,我们也想要拥有相同的际遇。我们永远在竞争。这是我们无法从轮回中挣脱出来的原因。是我执创造了痛苦与伤害,而我们却幻想这些痛苦是魔鬼及其他人造成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