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概念”

什么是“概念”

— 阿知事业林文章

 

弟子A:窍诀里说:你要去思维,要去直观,但你又不能对空性的体会和结果产生任何期待。

师:这个见解已经很高了,初学暂时是体会不了的。简单来说,就只是单纯地做就好,而不要对做的结果产生妄想、分别和执着。单纯做的当下,那个纯粹的状态就是“果”,而离开这个当下去寻求一个“果”反而是一个分别念了。宁玛派在引导时会这么说“回头看”,这可以让“看”和“被看”的二元对立在当下消融或者说合一。觉囊派会说:你从能看的六个角度,或者说六个参考点上去分析,分别是:外、内、上、下、左、右。什么是无分别的状态呢?这六个角度都不取,都不安立时的状态,就是无分别。也就是说——既不是外也不是内;既不是上也不是下;既不是前也不是后。六者皆非的状态就是无分别。这些都是说的无分别。还有的教言说:超越概念的状态是无分别。这样的话,什么叫概念呢?我们要超越这个概念的话,先要认识概念呀,不然的话我怎么超越呢?比如说我要从这里跨过去,我要知道跨的这个是什么东西,然后再跨是不是?如果完全是平地的话,就不用跨了,是不是?这样的话你先思维一下什么叫概念呢?

弟子A:分别心产生的分别。

弟子C: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就是概念。

弟子D:我们用名言给它安立了一个名称叫概念。

师:是这样吗?

弟子E:二元分别吧。

弟子F:两个条件,一个是分别心分别的,一个是名言假立。

师:对。一个是用语言能够描述的,一个是分别念能分别的,涵盖这两个定义的就是概念。也就是说能用语言描述的全是概念,能思维分别的全是概念。超越概念的就是无分别。但我们现在连概念都不认识,怎么超越它呢?

弟子C:嗯。

师:刚才说的“上下左右等”都是我们用语言描述的,它建立的基础是分别念,不分别的话怎么会认为有上下呢,是不是?上是怎么来的?有下才有上,上下是对立的,是不是?上下是相互依存的。左右也是相互依存的,内外也是相互依存的,前后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前不会有后,是不是?没有左不会有右,是不是?这些都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你首先要建立一个参考点,以这个参考点为目标,相对它的存在来建立另一个对象。比如说:“你头上有顶帽子。”如果你的头不存在,“头上”这个概念也无法建立。所以如果这些概念都打破——不是上不是下、不是外不是内、不是左不是右的状态,就是没有任何造作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安住就对了。我们说起来是那么容易,但做起来会那么容易吗?非常不容易。并且,我们用语言上也只能近似地描述,实际这个状态是没有办法描述、没有办法想象的,是不是?所以叫“不可言,不可思”。

达摩大师给几位弟子考试的时候,在场的每个弟子都说了一些话。大师根据他们所说的见解高低,一一评论说,“你得到了我的皮”“你得到了我的肉”“你得到了我的骨”……等到二祖慧可大师的时候,他在达摩大师面前一坐,一句话都没说,然后就走了。达摩大师高兴地说:“只有慧可得到了我的精髓。”

由此可见,能用心智头脑去思维,通过语言描述的其实都不究竟是不是?究竟来说,达摩说“不可言不可思”,言就是语言,思就是思维,就这么个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不能用思维来分析的的状态才是实相。用语言描述这个见地很容易,但要在实修中真实体验就很难了。需要按照窍诀扎实地去练习。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

ཟིན་བྲིས་པ། ཙི་ཏེང་ལྷ་མོ།  ཞུ་དག་པ། བཀྲ་ཤིས་འཚོ། 

文字:最顶拉姆  校对:扎西措

གྱེར་འདོན་པ། ཀུན་བཟང་འཚོ། 

朗读:根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