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妄念、杂念之间的区别

念头、妄念、杂念之间的区别

— 阿知事业林文章

 

弟子A:师,我先问一个比较幼稚的问题。因为之前跟一些师兄交流,好像说我们佛性真如的一念妄动,然后产生了阿赖耶识,或者说我们的这个心性,然后经过我们的修行,找到了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我这个很幼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它要一念妄动呢?

师:什么叫一念妄动呢?

弟子C:是不是妄想?

弟子A:对,就是妄想。本来我们的佛性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妄想,然后产生个人不同的阿赖耶识,出现个人不同的业力显现呢?

师:也不知道要从哪个角度来回答,因为这个问题的逻辑不是特别清晰。一开始你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是?“我们”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我”,哪里有个“我”的本来面目呢?佛教讲的是“无我”,也就是没有“我”。如果没有“我”的话,“我的本来面目”也应该是没有的。

然后,妄念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心里刚刚开始产生的是念头,不是妄念。什么是念头呢?完全不是我故意想的,是不知不觉就冒出来的,这个叫念头。这个念头为什么会生起呢?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在轮回里轮转,所以心相续中的习气特别浓厚,念头就是这个习气推动而显现的。当念头显现的时候,我们会分别这个念头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叫分别心,不叫妄念。

弟子A:分别心不叫妄念?

师:不叫妄念,叫分别心。比如刚才还没分别好和不好之前,叫念头,也不叫分别。我们现在认为这个好还是不好,对还是错,这样的分别叫分别心。一旦决定为好,就会追求;决定为不好,就会排斥,这个排斥和追求叫妄念。如果是我追求了,明显的是追求,然后排斥是不明显的,这个叫妄念。如果排斥和追求,这两个都是明显的,这个叫什么呢?这个叫杂念,追求和排斥交杂了。妄念和杂念在细节上也是不同的,妄念不一定是杂念,杂念不是妄念。

然后刚才你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不动的,这是习气来推动,不是现在的想法,是往昔的习气推动而产生的念头。然后有个能缘,当能缘来分别这个念头好还是不好的时候,这个叫分别。如果认为好就追求,这个叫妄念。追求和排斥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既有排斥又有追求,这两个同时都有的话,就是俗话说的“羡慕、嫉妒、恨”同时都有,这叫杂念,不叫妄念。单一的追求叫妄念,单一的排斥也叫妄念,心是这么动起来的。

你说的“一念妄动”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弟子A:就是最初我们每个人的佛性是不动的。

师:佛性不只是最初不动,佛性现在也不动,佛性永远都不动。佛性不是最开始不动,现在也不动,过去也不动,将来也不会动。

这个为什么叫不动呢?因为我们的佛性是永恒不变的,永恒的意思就是永远都不会变化。如果佛性现在动了,原来是不动的,这不是变化吗?这样的话,就和永恒不变的定义矛盾了。佛性为什么要不动?因为它不是因缘和合的,它完全是单一独立的,所以就不动。

弟子A:师,佛性是单一独立的,那因缘法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每一个人的佛性都是一个,不是两个。

师:佛性是整体的佛性,可以说整体的佛性是一个,不是两个。但是我们说你的佛性和我的佛性,当加上“你、我”的概念时,就不是一个了。什么意思呢?这时你的佛性不是我的佛性,我的佛性又不是你的佛性。如果没有加上“你、我”概念的时候,佛性是一个;加上了“我、你”的概念以后,就不是一个佛性了。如果说你的佛性是我的佛性,我的佛性是你的佛性,有什么过失呢?

弟子A:就是有分别了。

师:不是,假如说你的佛性是我的佛性,我的佛性是你的佛性,那我开悟了,你为什么没有开悟呢,我们两个的佛性不是一个吗?如果我们两个的佛性是一个的话,我开悟的时候你也应该开悟呀;如果我们两个的佛性是一个的话,你不用修行了,我修行就可以了。

再比如,如果你的佛性和我的佛性是一个,那么佛的佛性和众生的佛性也是一个了,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开悟了、成佛了,我们却没有成佛呢?我们为什么没有开悟呢?

“你、我”是一种概念,这个概念加上了,佛性就不同了。没有“你、我”概念的时候,整个佛性是一体的,佛性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当加上“你、我”概念的时候,就是无数的佛性了。我的佛性不是你的佛性,你的佛性不是他的佛性,他的佛性又不是那个人的佛性,这样不是有无数的佛性吗?

弟子A:但是实相来说……

师:实相来说没有“你、我”,佛性就是一个。不管是佛的佛性还是众生的佛性,六道轮回所有众生的佛性都是一体的、一个的,没有两个。

弟子A:师,如果说开悟的话,他见到的是空性还是佛性,还是说有不同层次的分别?

师:这个不一定,怎么不一定呢?假如说一个人证悟空性了,但还没有证悟佛性,佛性不光是空性,佛性是空性又是光明。空性是第二转法轮的主题,光明是第三转法轮的主题,这两个是不同的。但是这两个是一体的两个面,佛陀把一体的两个面分开来讲,为什么要分开来讲呢?他们本来是一体,为什么要分开讲呢?因为这样讲我们容易理解,不容易混淆。

你能听懂不容易混淆和容易理解的意思吗?

打个比方来说,我今天认识你了,但不熟悉,这次见面之后,我们一两年都没再见面。然后你有一个妹妹,长得跟你很像,由于我见过你一次,稍微有点印象,所以我见到你妹妹的时候,很容易把你们姐妹两个混淆,把你妹妹当成你。

因为什么呢?你们两个长得像,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原因是我也不熟悉你,我也不熟悉你妹妹,所以容易混淆。不容易混淆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识你了,你叫什么,多大,我熟悉你了;然后你妹妹又叫什么,多大,我也很熟悉妹妹了。然后你们跟我说,你们两个是亲姐妹,这个时候我不会把你们两个混淆,因为什么呢?因为很熟悉你,也很熟悉你妹妹了,是不是?

同样的,佛陀也是如此,先讲空性,空性修炼了、熟悉了,这时第二转法轮过去了。然后讲第三转法轮,第三转法轮的时候要认识光明,要熟悉光明,之后再说空性和光明是一体的,这样就不容易混淆了。为什么呢?两个都单独熟悉过了,再讲一体的时候就不容易混淆了,这是一体的两面,是这样的。证悟空性了,不一定是证悟光明。

弟子A:层次还不一样哈?

师:不叫层次吧,假如说这个,我这边看到了,但那边完全没有看到,但这也是一种看到;然后这边也看到了,那边也看到了,整体都看到了,这个是证悟整体了。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仁波切

ཟིན་བྲིས་པ། ཟླ་བ་ལྷ་མོ། ཞུ་དག་པ། ཤེས་རབ་མཚོ།

文字:达瓦拉姆  校对:希热措

གྱེར་འདོན་པ། ཀུན་བཟང་འཚོ།

朗读:根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