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念”不是分别念的“念”,是念头的“念”
— 阿知事业林文章
弟子:师,您法本里写前念和后念之间就是心性,但我在禅修的过程中,还体会不到。
师:这个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念”不是分别念的“念”,是念头的“念”。
弟子:只是分别。
师:对。我们的念头是以所缘的方式来示现的,分别是用能缘来分别的。一个分别念过去了,下一个分别念还没有生起,这时只是无分别的状态,也可以说静下来的状态,还不是心性。前一个念头消失,后一个念头还没生起,是心性,因为所缘消失了,能缘也无法独立存在,能所是相互依存的,能所的概念都消失了,这就是心性。这个状态可以说是万里无云的这么一个感觉,然后又是清晰明了,这个是心的本来面目。
弟子:我现在能在两个分别念之间安住一段时间。
师:挺好的,我们要控制的是分别念,没有必要控制念头,念头不会影响禅修,没有必要控制它。分别念是能缘的方式运作的,我需要控制的是能缘,能缘控制一下。也就是一个分别念过去了,现在我控制了,然后下一个分别念也已经预防了,不会生起了,这样就是静下来了。
弟子:但是我体会到两个念头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这个心性呢?
师:这个中间你找到了吗?
弟子:没有找到,但当时也没有念头啊,也没有分别念。
师:这样的话,这个中间的是什么?
弟子:当时就是清明的状态。
师:如果在这个中间没有能所的概念,这就是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非常地清晰明了;如果还感觉能所是对立的,就还没有见到本来面目。
弟子:阿赖耶识的状态也是一种清明通透的状态。
师:阿赖耶识是怎么描述的?
弟子:能所没有明显合一,也没有明显对立。
师:对,这个时候能所没有明显合一,也没有明显对立的话,这个清晰明了和能所明显合一的清晰明了完全是天和地的差别。在阿赖耶识的状态也没有关系,你安住在这上面,继续不分别的话,慢慢慢慢就越来越合一了。
弟子:师,《觉知当下》里面说第一个刹那生起的是念头,第二刹那就开始分别。假如说我看到一部手机,第六意识确认这是手机,这其实也是一种分别,是吗?
师:对,没有通过分别的话,不知道是手机。
弟子:对呀,它是通过分别。
师:“这是手机”这不是分别,是分别的结果。思考“这个是什么”,这是分别;“这是手机”,已经暗示了、认定了,这是分别的结果。
弟子D:是心来定义的。
师:是意识来分别、认定的,确定的当下是心。
弟子:我认为这就是手机,这是一个念头,是吗?
师:“这是什么?”——还是分别的过程;“这是手机”——已经确认了;确定的当下是心。之后有可能是心的状态,有可能是分别的状态,也有可能是念头。比如又继续分别“这是好手机,还是坏手机?这是有用还是没用?什么样的形状适合我?我喜不喜欢?这个大小怎么样?功能怎么样?”这些都是分别,不停地分别,就没完没了,是不是?
弟子:这是个念头。
师:是意识在分别。“这个是什么”——这是能缘在分别;已经定了“这是手机”——这时变成为所缘了。手机好和不好,又是能缘来分别;这个手机的功能怎么样,又是分别妄想了。所以说始终都要控制能缘,所缘没有必要控制,是不是?
弟子:对。感恩师!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
ཟིན་བྲིས་པ། ཙི་ཏེང་ལྷ་མོ། ཞུ་དག་པ། བཀྲ་ཤིས་འཚོ།
文字:最顶拉姆 校对:扎西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