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三月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1

专一的修习揭显了你根本的善心,因为它消解了你的不善和伤害。

只有当你除去心中的伤害之后,才能真正有益于他人。借此修行慢慢地除去你的不善和伤害,让自性的真正善心流露闪耀,成就一个温暖的环境,让自性的花朵绽放出来。

3.2

禅坐时,无论生起什么念头和感觉,就让它如海浪般生起和消散。无论你发现自己在想什么,就让念头生起和消散,不要压制强迫它。不要执著、增强、沉溺、紧抓着它;也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追随念头,也不要迎接它;就如海洋看着自己的波浪,或如天空向下凝视着飘过的云。

你很快就会发现,念头就像风,来来去去。其中的诀窍就是不要去“想”念头,让它流贯心头 ,保持心的自由和开放。

3.3

我现在七十八岁了,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

这么多的年轻人死了,这么多同年纪的人死了,这么多老年人死了;许多居高位的人沦落了,许多卑贱的人爬起来了;许多国家变故,这么多混乱和悲剧、战争和天灾,这么多的可怕事情在全世界蔓延着。

然而这些只是黄梁一梦罢了,当你仔细思考,会发现没有一件事是永恒不变的,一点也没有,即使身体最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是理论,是你真正可以了解,甚至亲眼看到的。

–顶果钦哲仁波切

3.4

佛陀静默庄严地禅坐着, 天空在他的四周上方,好像告诉我们:禅坐时心要像天空一样开放,但要稳如泰山。天空就是我们的绝对的本性,没有边界,无拘无束;地就是我们的相对的现实生活,我们的相对心和凡夫心。

我们禅坐的姿势,象征着绝对/相对、天空/大地、天堂/世俗的融合,如鸟的两翼结合了天空般永恒的心性和虚幻有限的凡夫心地。

3.5

只要是诚实看待生命的人,就会发现自己老是活在一种不安幽暗未明的模糊状态。我们的心总是在清楚与迷惑之间游荡,如果我们一直在困惑之中,至少这也是某种清楚。让我们真正感到不解的是,虽然我们常觉得迷惑,有时候却十分清楚呢!

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感,让人丧气和绝望;但如果你能观照,你会发现它的本质会产生间隔 (gap),若你能看见且把握住,它就提供了转化的绝佳时机

3.6

心性是生与死的基础,
就像天空把整个宇宙拥抱在胸怀。

3.7

当我们死时,什么也带不走,尤其是我们一向如此珍视、如此盲目依赖、如此想要永远保有的身体。

而我们的心却不见得比身体还要可靠。只要好好看它几分钟,你会发现心就像跳蚤一样跳个不停,念头无端地生起,每一刻钟都被混乱所席卷,沦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死亡时还要依靠它,那真是一场荒谬的赌博。

3.8

佛陀在初转法轮时说:无明是痛苦的根本原因。但这种无明起自何处?又如何展现?

让我来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想想我们认识的某些人,上天赋予他们卓绝的能力和智慧,如你所料,这些聪明才智不但帮不了他们,反而带来痛苦,这不是很奇怪吗?这简直是说,他们的聪明造成了痛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清楚:我们的智慧被无明俘虏、扣压住了,而无明为达目的,就恣意利用我们的才智。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如我们也会犯错的原因了

3.9

有时我们会短暂瞥见心性。一首美妙的乐曲、大自然的静谧安详或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是启发的契机,当我们看着雪花慢慢飘落,或旭日升上山头,洒落一室的光芒,都可能瞥见自性闪现。每个人都曾拥有这样光明、宁静、喜悦的时刻,且奇妙得令人流连不已。

我想有时我们对这种心性乍现实在是一知半解,但现代文明却没有提供我们理解它的基础和架构。更糟的是,现代文明非但不鼓励我们更深入了解,找出根源所在,反而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扼杀了我们的探寻。而就算我们把这体验与他人分享,也没有人会严肃对待。因此我们忽略了这些可能是生命最具启发 的契机。这或许是现代文明最黑暗最纷乱的一面–“对我们到底是谁”的无知和压抑。

3.10

了知万物就如:
缥缈幻影,浮云城堡;
如梦,如魂,
可见却无实体存在。

了知万物就如:
朗空明月照映清湖,
而却未存在湖中。

了知万物就如:
音乐、声响或哭泣的回音,
但回音中却无旋律回绕。

了知万物就如:
魔术师的幻术,
变出马、牛、车子等东西,
其中却空无一有。

— 佛陀

3.11

慈悲是最好的护卫;就如古代大师所体悟的 ,它也是一切治疗的源头。假设你得了癌症或 AIDS 之类的重病,若你以满怀的慈悲之心,不仅承担自己的痛苦,还能承担与你相同境遇者的痛苦,毫无疑问地,你就可以净化过去所造恶业,而这些恶业是你过去、现在、未来之所以一直遭受痛苦的原因。

在西藏,曾发生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例子:当人们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时,会布施所有钱财,独自走到墓地等待死亡来临。在那里,他们修习承担他人痛苦的法门,令人惊异的是,后来他们却没死,反而痊愈回家了。

3.12

虽然我们的行为所种下的因,还没开花结果,不过总有一天一定会成熟的。

我们常常会忘记,结果总是在很久以后才会降临,在这之前,我们总是无法将因和果联想在一起。

吉美林巴说:“看看老鹰吧,它高高地翱翔天际,了无踪影,但一旦它侦测到地上的猎物,就会突然从高空俯冲袭击。当它降落时,它威嚇的身影就出现了。” 

3.13

禅定和净心的初级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心成熟开放,直接体证真理。

然后,在这种传授的有力时刻,上师可以把他对心性的证悟(我们称为上师的“智慧心”),直接传授给真正准备好的学生。

上师只不过是把佛陀的真正面目传授给学生,唤醒学生当下内在的觉醒而已。在那种经验中,佛陀、心性和上师的智慧三者融合为一。学生将会在感恩的光明中,毫不怀疑地体悟到:在学生和上师之间,上师的智慧心和学生的心性之间,现在不可能,过去不可能,将来也绝不可能有所分隔。

3.14

万物本质皆为虚幻短暂,
有分别心的人,如舔刀锋之蜜,
以苦为乐。
坚持万物实有的人,
多么可悲啊!
精神之友们,
往内观照吧!

— 纽舒仁波切

3.15

在佛陀证悟之夜,据说他历经 了好几个不同的觉悟阶段。首先,他的心“清净无瑕,无所染污,趋于柔软、敏锐、专注和坚毅无比 ”,他开始回忆前世,以下是他对那个经验的描述:

我记起了我的许多前世: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 五十世…… 一百世…… 十万世。我对这些世的一切了若指掌:在哪里发生、我的名字、出生于那个家庭、做过些什么事等。我经历了每一世的好运和恶运,及每一世的死亡,又一再地投生。我用这种方式回忆了无数的前世,及其详尽的特质和细节。这是我在初夜时分所得的知识。

3.16

累劫的无明,使我们执意认为整个生命与自我是一体不可分割的。它最大的胜利就是诱使我们相信:它的最大利益,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甚至认为它与我们共相生死。这是个 残酷的讽刺,因为自我和我执正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然而,自我却如此可怕得令人信服,长久以来我们都被它骗了,因此只要想到无我, 就会吓坏了。自我向你低语着:”失去自我,就会失去做人的许多乐趣,就会沦落为死板的 机器人或脑死的植物人。”

3.17

伟大的人会隐藏其非凡的能力,表现得一如平凡的我们,除非我们尽全力检视才能察觉。相反地,平凡的骗子却善于假扮圣人欺骗大众。

–贝珠仁波切

3.18

如果你持续观想慈悲,当你看到别人受苦,你的第一个反应将不只是怜悯而是深刻的慈悲。你要尊重甚至感激他,因为你知道,任何人以其痛苦让你开展慈悲心,就是给你最好的礼物,因为他们正帮助你增长通往觉悟之道的资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在西藏,乞讨的乞丐和让你心痛如绞的老病妇,可能都是诸佛乔装而成的,在你的修行之路上示现,帮助你增长慈悲心,迈向成佛之境地。

3.19

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禅坐完不要太快下座,让禅定的宁静充盈你的生活。
如我的上师敦珠仁波切所说: 不要跳起来就跑走,让你的正念与日常生活融合;就像头骨骨折的人,老是小心翼翼,惟恐别人碰到他一样。

3.20

在死亡的那一刹那,我们的心境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死亡时心存正念,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此生曾经造下恶业;而就算我们曾经善尽此生,死亡时若心意烦乱忧悲苦恼,也会有不利的后果。

这意谓着:我们死亡前的最后一念和情绪,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世有极强大的决定力量。因此,上师们非常强调死亡时周遭的环境气氛。对于即将死去的亲人或朋友,我们应尽全力激起他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心,尽量帮助他放下贪念、欲望和执著 。

3.21

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我在西方常常看见的“购物心态”:换了一个又一个上师、一个又一个教法,从不肯持续专注地修炼某一种法门。几乎所有的精神大师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专修一种法门。全心全意地遵循一种法门,直到心灵之路的尽头。当然,你要同时保持一颗开放和虔敬的心,兼采不同法门的智慧。

在西藏,我们常说:“解一个(法门),你就完成了所有。” 现代流行的观念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使我们吝于承担任何责任,这正是我们文化最大、最危险的迷惑也是”自我”妨害我们性灵成长的最有效方法。

3.22

修习正念可能销毁我们多世以来所累积的负面的、攻击性的和混乱的情绪。你不用去压抑情绪或沉溺其中,重要的是,你要去“看”它们–你的思想和一切生起的东西,而且尽可能用开放和宽广的接纳和宽容来看。

西藏上师说,这种睿智的宽容如同无垠的虚空,如此地温暖舒适,把你包住,保护着你,好像一 条阳光的毯子。

3.23

上师就像一艘负载众生横渡生死苦海的大船;一个领导众生到达解脱之地的伟大船长;一场浇息欲望之火的大雨;有如照彻黑暗无明的日月之光;如同承载善恶力量的坚实大地;一棵含藏短暂快乐和无穷喜悦的如意树;一座埋藏广大精深教法的宝藏;一颗让人觉悟的如意珠宝;一位平等付出爱给所有有情众生的父母亲;一条慈悲的大河;一座超越世俗,不被无明之风摇撼的高山;一片充满雨水可以舒缓众生痛苦的云层。

简而言之,他就是佛陀的化身。不管是看见他,听到他的声音,回忆起他,或碰触他的手,只要与他结缘,就能使我们走向觉悟。对上师绝对的信心是弟子成佛的保证。他的智慧和慈悲的温暖,熔化了我们的生命之矿,显露我们内在佛性的黄金。

— 顶果钦哲仁波切

3.24

大部分的人都被业和烦恼遮蔽了,使我们无法看透自己的本性和实相。因此,我们执著地把快乐和痛苦当真,而我们愚蠢的行为又继续播下来世的种子。我们的行为把我们系缚在不断循环的生死轮回之中。所以,我们今生此刻所做的每件事都存在着一种危险:未来可能要替现在的所做所为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要认真而急迫地,以智慧为死亡早做准备,转化我们未来的业,避免一再掉入无明的悲剧之中,重蹈痛苦的生死轮回。今生是我们唯一可透过修行做准备的机会,这是此生的自然中阴不能逃避的讯息。

3.25

觉悟对于乔达摩(佛陀)来说,就如监禁他千年的牢狱被打破了。而愚痴就是这座牢狱的狱卒,因为愚痴遮蔽了他的心,如乌云掩盖了星月。

心被无尽的妄念波浪淹没,而将现实错分为:主观/客观,自我/他人,空/有,生/死,这种分别心产生了邪见–感情、贪欲、执著的牢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会让这道狱墙变得更结实,我们唯一的能做的,就是逮住狱卒,看清楚他的真面目。狱卒应是愚痴…… 一旦狱卒走了,监狱就会消失,而永不再出现。

— 一行禅师 《佛陀的觉悟》

3.26

很难专心安住于心性,即使只有片刻,都是异常的困难的,更别想去除生起的念头和烦恼。

我们总以为那很简单,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极富理解力,或已经完全了解它。这是个很大的谬误。事实上,要经过多年持续的闻、思、修、观想和禅坐,修行才能成就正果。

3.27

若想祈求觉悟者的帮助,激起恭敬心或证悟自性,没有任何法门比“上师相应法”(Guru Yoga )更快速、感人和有力。

顶果钦哲仁波切写道:”上师相应法即是与‘上师的自性相结合’,运用这个法门,可使我们的心与上师的觉悟心融合一起。”

上师是诸佛、上师和觉悟者三者加持力的结晶,所以祈请上师,就等于祈请所有圣尊;将你的心和上师的智慧心相连结,就是将你的心与真理和觉悟的化身相结合。

3.28

佛陀快要入灭时,曾预言在他涅槃后不久,将有莲花生大士降世弘扬密宗教法。西元八世纪时,在西藏建立佛教的就是莲花生大士。对于我们西藏人,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士是浩瀚的、永恒的法则;他是宇宙的法师。

当我遭遇艰难和危险时,我常常祈求莲花生大士,而他的加持和法力也从不曾失信于我。当我想到他时,我的所有上师都化现于他身上。对于我来说,他活在每个时刻。整个宇宙每分每秒都闪耀着他的美丽、力量和存在。

3.29

真正体认无常可以慢慢解脱我们的执著,认为万物有常的错误观念,及将安全感建立在外相上面的谬误。

慢慢地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因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遭受的痛苦,在深层意义上而言,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刚开始接受无常的观念可能会觉得痛苦,因为它是如此的陌生。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思考,心灵就会慢慢地转变。“放下”变得愈来愈自然,愈来愈容易。

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沉没我们根深蒂固的愚痴,不过只要我们越加反省,就越能开展“放下”的观念,届时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就会彻底改变。

3.30

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戾之气;心灵总被愤怒、执著或害怕等情绪所占,你就无法奢望能安详死去。

所以我们若想死得安详,就要学习如何好好过生活:想要安详地死去,就必须培养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安详。

— 达赖喇嘛

3.31

禅坐姿势的最大要点是要保持背部挺直如箭,或如一堆金币。这样气才能轻易流贯身体的脉,心才能得到真正安歇。不要强迫什么。脊椎下半 部的自然曲线,要保持放松、挺直。头要保持自然平衡;肩膀和上半身带着力量和优雅,维持均衡但不要僵直。

双腿交叉而坐,不一定要双盘,那是高级瑜伽所强调的重点。交叉的双腿表示生与死、善与恶、方便法门与智慧、阳与阴、轮回与涅槃的融合;和不二的境地。双手舒适地覆盖在膝盖上,这叫 正襟危坐 。若你想坐在椅子上,脚要放松,背要挺直。

 

返回《生死无惧》阅读目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