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 阿知事业林文章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上)

弟子C:上师,我想问一个问题,能所合一就成佛了吗?

师:能所合一不能说就是成佛,但彻底的能所合一完全是成佛了。

弟子C:佛陀不是圆满了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吗,完全能所合一跟尽所有智有什么关系呢?

师:我们从中观来分析,我们的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由染污的灵魂和无染污的智慧两个部分组成。然后智慧又分为单一独立的智慧和因缘和合的智慧。单一独立的智慧就是如所有智,也就是如来藏;因缘和合的智慧就是尽所有智,它能遍知一切。

弟子D:也就是说遍知一切、无常的智慧就是尽所有智,不变的智慧就是如所有智。

师:对。我们认为无常是不好的,但无常不是不好,也不是好。我们现在的思维能力慢慢提升,提升到遍知一切,这也是慢慢变化而来的。一地菩萨或者八地菩萨他们还不是同时,是阶段性地遍知一切。十地菩萨完全是同时遍知一切,佛也是同时遍知一切。十地菩萨和佛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区别是速度不一样。刚成佛和早已成佛也有区别。宗喀巴大师的心子是怎么说的呢?相当于两个人都来到这个客厅,其中一个人刚进来,对房间的布局还不是很清楚;另一个人已经到很久了,所以完全彻彻底底地了解,两个都是同时遍知一切,但是速度不一样,十地菩萨和佛有这么个区别。

弟子C:我的理解是,如果想要圆满成佛的话,这两种智慧都是必须要有的。

师:不是必须要有,是本来就有。

弟子C: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它们是同步增长的吗?

师:如所有智不会增长,如果它有增长的话,它变成无常了。它是实相,它本来就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越来越浮现出来而已。

弟子C:要去认识它,巩固它。

师:对。

弟子C:尽所有智也是本来就有的吗?

师:对。

弟子C:我们可以通过禅修来显露我们的如所有智,对不对?

师:对。禅修既可以示现如所有智,也可以示现尽所有智。为什么呢?禅修包括思维修和无思维修——寂止的部分完全是无思维,胜观是思维和无思维结合。胜观的思维修和无思维修,有把智慧浮现出来、使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尽所有智还是如所有智,都是需要通过思维和无思维结合修而逐渐示现。

有些密宗的禅修,从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也会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为什么要讲空性呢?因为我们认为能所完全是实存的这种概念、习气太重。空性讲的一切显现都不是实有、实存,这样的话我们认为完全实有的概念会越来越被破坏。

弟子C:就是巩固、加深对能所合一的认识,不是瞥见那么简单,要巩固认识它。

师:瞥见和认识没有任何关系。认识是我在理论上知道能所是完全合一的、完全不是分开的,我完全确定。然后我通过实修慢慢瞥见能所合一了,是真实体验到了能所合一。

你分析能力再强、思维能力再强,理论上你能确定能所是完全合一的,但是到关键时刻,你还是会糊涂,不是太确定,因为心里没有体会过。如果你瞥见过能所合一,刹那间能所合一了,虽然时间很短,没有了解清楚,没有特别深入的体验,但比理论强得多呀,谁来推翻能所合一,你都不会动摇。就好比你吃了糖,所有的人说糖是苦的,你一点一滴都不会相信。如果你只是理论上知道糖是很甜的,但是你从来没有吃过,你还是不确定,什么程度的甜,你都没有直接体会过。知道和真正的体验不一样,体验了之后再巩固、延长。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仁波切
ཟིན་བྲིས་པ། ཟླ་བ་ལྷ་མོ།  ཞུ་དག་པ། མེ་ཏོག་ལྷ་མོ།
文字:达瓦拉姆 校对:美朵拉姆
གྱེར་འདོན་པ། ཀུན་དགའ་རྡོ་རྗེ།
朗读:更嘎多吉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中)

弟子C: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修行的方法是不是不同的?尽所有智是遍知一切的,对吧?

师:是遍知一切的。可以这么说,尽所有智是如所有智的一种功能,这两个本来就不是分开的。比如把一个很肮脏的水晶球擦干净,它的透明自然就示现了。

弟子C:上师,当我们修行达到能所合一的时候,尽所有智也一下就圆满了吗?

师:能所合一也是从初步到彻底有个过程呀,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也是有次第的呀,不是一下就彻底能所合一、彻底成佛了。但是我们讲大圆满的时候,从本初的角度来讲,普贤王如来知道能所是一体的,立刻就成佛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习气,一点一滴的习气都没有,但我们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的习气,所以不容易去除。比如一个小孩子,你不让他接触别人,跟他教什么他很容易学会,他没有什么别的染污。但如果把你关起来跟小孩子一样教育的话,非常不容易,因为你已经有很多基础在那里。

弟子D:上师,如所有智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对吧?然后尽所有智是需要通过我们闻思修不断提高、增强的吗?

师:不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都是本来就有的。打个比方来说,水晶球是如所有智,水晶球的透明能力是尽所有智,它本来就是清澈透明的,我们闻思修,就是擦去表面的灰尘,越擦越亮,如所有智就越来越示现,尽所有智也越来越圆满。

弟子D:那就是消除我们的无明,提升智慧,达到顶峰的时候我们原有的智慧自然就示现出来了。

师:对,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智慧呢?

弟子D:因为无明。

师:对,无明是根本,但我们现在先不说无明。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一是注意力完全集中不起来,二是觉知很粗糙,很容易昏沉。我们要么在散乱,要么在昏沉,我们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当我们的觉知越来越明锐、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这样的话智慧也会越来越显现。觉知明锐、注意力很集中的人的记性和很散乱的人的记性完全不一样。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仁波切
ཟིན་བྲིས་པ། ཟླ་བ་ལྷ་མོ།  ཞུ་དག་པ། མེ་ཏོག་ལྷ་མོ།
文字:达瓦拉姆 校对:美朵拉姆
གྱེར་འདོན་པ། ཙི་ཏེང་ལྷ་མོ། 
朗读:最顶拉姆

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下)

师:我们现在被条条框框的各种概念束缚,这些条条框框的概念不是真实、真理,一定要把它们超越。

弟子C:尽所有智是概念那部分吗?

师:这个是用我们现在的概念来介绍而已,实相完全彻彻底底超越概念,是无可言说的状态。但我们现在需要用语言来沟通,才能有所了解,语言是表达概念的工具,我们暂时用概念的工具来尽量地表达清楚,但实相本身完全是超越概念的,没有办法用概念的工具来如实表达。

弟子F:证悟了能所合一也就证悟了空性,是吗?

师:当然。

弟子A:您说的超越概念是什么意思呢?不痛苦了是超越概念吗?我们有快乐、有痛苦,当我们既没有快乐又没有痛苦的时候是不是就超越了?还有就是概念有很多,我们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超越吗?

师:如果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就是超越概念的话,那是不是人昏迷就是超越概念、能所合一了呢?不是这样的。假如因为一件事情你的心里很痛苦,当你完全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你是不会痛苦的,为什么呢?你的概念处于湮没的状态。第二天你刚醒时还是开开心心的,一旦想起这个事情,心里又会沉甸甸的,这不是概念吗?所以,不能说没有概念就是超越概念了。

弟子A:那超越概念呢?

师:要明明了了地知道概念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事实是什么情况全部要知道,然后就知道如何超越概念。

弟子C:上师,刚才那个问题我还是没有明白,圆满了如所有智的时候,尽所有智也能同时圆满吗?

师:对,如所有智完全彻底圆满的时候,尽所有智也完全彻底圆满。就像太阳彻底出来了,阳光也彻底明亮了。

弟子C:我以前的理解是尽所有智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遍知一切。

师:不叫学习,是不断思维修和无思维修,两者要结合。思维的角度来说,经常锻炼思维的人,和没有锻炼思维的人,到关键时候就完全不一样。很多人说现在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很多学校里面数一数二的学霸到社会后没有成功,差的人当然也很少有成功的,反倒是中等成绩的这些人成功了。为什么呢?那些分数考得最高的,主要是把老师说的记住了,所以分数考得最高,而中等成绩的人,会去思维老师说的话是成立还是不成立。后来从学校毕业了,环境不再是这么单纯,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操作、怎么对治、怎么预防,都需要分析,而不是照搬原来的理论。这时候,就很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了。如果只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住什么,毕业以后会发现学过的东西用不上。所以不能光是记住,一定要思维。

弟子A: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一体的还是尽所有智依靠如所有智?

师:当然是一体的,如果这两个分开的话怎么会合一呢?

弟子A:上师,一个东西既有恒常的部分又有无常的部分,有这样的东西吗?

师:当然有,假如这个竹子,它是无常的,它的本来面目是恒常吗?

弟子A:我觉得它们是分开的呀,它的本来面目和显现不是两个吗?

师:显现和本来面目怎么分开的,你把它们给我分开一下试试。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仁波切
ཟིན་བྲིས་པ། ཟླ་བ་ལྷ་མོ།  ཞུ་དག་པ། མེ་ཏོག་ལྷ་མོ།
文字:达瓦拉姆 校对:美朵拉姆
གྱེར་འདོན་པ། སྒྲོལ་མ་ལྷ་མོ། 
朗读:卓玛拉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