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的不同阶段

证悟的不同阶段

— 阿知事业林文章

 

弟子:请您开示一下修到什么时候就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了?

师:我们之前说过宗喀巴大师说的三主要道,也就是要在生起出离心的基础之上生起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再证悟空性。

出离心和菩提心对初学者来说十分地重要,但是再怎么重要,也完全没有办法让我们彻彻底底地脱离轮回,没有办法让我们彻彻底底地成佛。这样的话,我们在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一定要证悟空性。

佛教和外道以是否皈依来分:皈依三宝的是佛教徒,未皈依三宝者是非佛教徒。以出离心是否生起区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没有生起出离心的佛教徒叫人天佛教徒,修的是世间法,生起出离心的佛教徒是修出世间法的佛教徒。菩提心是大乘和小乘的界限:没有生起菩提心的是小乘行者,生起菩提心的叫大乘行者。

证悟空性也分两个,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小乘的阿罗汉证悟的是部分“人无我”,他完全没有证悟“法无我”。大乘菩萨的证悟空性是“人无我”和“法无我”都证悟。

弟子:等于说菩萨在登地的时候,他在一地菩萨的时候就已经证悟“法无我”了?

师:对。但是一到十地证悟的程度不同。一地菩萨的时候,我们心相续中烦恼障的示现全消除了(烦恼障分两个:烦恼障的示现和烦恼障的习气),一地菩萨的时候已经没有我们现在所感知到的烦恼了,但还有烦恼障的习气在,这个还没消除。烦恼障的习气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容器里面曾经装满了葱,然后这个葱全部吃完了,里面啥都没有,容器洗了,但还是有一点点葱的味道存在,就像这么个情况。我们也说:哎,这个里面有没有葱?没有,就是空的。会这么说吧?但还是有葱的味道。相类似的,这就叫烦恼障的示现没有了,但烦恼障的习气是存在的。

然后一地菩萨继续修,到七地菩萨末,刚才说的烦恼障的习气也彻底地消除。然后,所知障又分两个:所知障的习气和所知障的示现。到七地的时候所知障的示现和烦恼障的习气,两个都彻底消除了。

然后八地、九地、十地这三个叫清净三地。为什么叫清净三地呢?他烦恼障的示现和习气都没有了,所知障的示现也没有了,除了所知障的习气以外,啥都没有,所以叫清净三地。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成佛呢?他还是有所知障的习气。

八地到九地,所知障的习气越来越减少,到十地的时候,只有非常非常细微的所知障的习气了。但十地菩萨的这个非常细微的所知障习气又可以分为九个:先分上、中、小的所知障的习气,然后每个又可以分为上上、上中、上小,中上、中中、中小,小上、小中、小小的所知障习气,这个小小的所知障习气消除的刹那就成佛了,就是这么个情况。

也可以说,虽然一地菩萨的时候也是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了,但是证悟的程度还不深,然后再慢慢慢慢加深到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末的刹那就成佛了。

成佛,又可细分为刚成佛和早已成佛这两个层次。比如说你进这个房间了,这个主人也进这个房间了,这个角度来说,你们两个是一样的,都进这个房间了。但是对这个房间了解的角度来说,你只是大体了解,细节还不是很清楚,这个主人对房间的一切全部是一清二楚,有这么一个差别。刚刚说的就是刹那间的极细微的差别。

ཆོས་གསུང་མཁན། ཨ་གྲགས་རིག་འཛིན་རྒྱལ་མཚན།
讲法者:阿知·仁增坚赞
ཟིན་བྲིས་པ། ཤོ་མས  ཞུ་དག་པ། ཐོང་ཤེན། 
文字:小米  校对:同心
གྱེར་འདོན་པ། ཀུན་དགའ་རྡོ་རྗེ།  བརྙན་ལེན་པ། ཀྲང་ལས་ལེན།
朗读:更嘎多吉   摄影:张力羚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