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53 寂静者 — 俱宿命通 断散乱行
晋美彭措法王传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商主与妻子恩爱度日,经常供养自己最有信心的阿那律尊者。不久,妻子有孕,阿那律尊者观知胎儿是最后有者,即独自托钵前去化缘,夫妇二人见尊者缓步走来,立刻起身恭迎。施主留意到尊者独自一人,不解地问:“尊者为何不带侍者?”尊者说:“现在我找不到合适的人,你能帮忙吗?”施主说:“尊者,如果我的妻子以后生个男孩,就发心送给您做侍者可以吗?”阿那律尊者心里非常高兴,对施主说:“大正士说话言必行,行必果,你以后不会违诺吧?” “一定言而有信。”
施主的妻子自怀孕后,就不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总喜欢去寂静的地方独处。施主担心妻子着魔,便去找相士观察,得知因为胎儿是个了不起的最后有者故而妻子的行为异于从前,方才放心。九月后,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身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手臂修长等等具种种妙相的端庄男孩,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母亲怀他后,喜乐静处,故取名寂静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精心护育。小寂静者如海莲般迅速地成长。他从小就有忆知宿世的神通,【师言:具宿命通有两种;一种是业感忆知宿世,如地狱众生、鬼神及人中间都有这类众生;二是通过自己修持后得之宿命通。在我们中间,俱生宿命通与后得宿命通的都有。】悉知自己往昔因散乱的过患而多生轮回,遭受极大痛苦。一看到散乱的环境、想到散乱的过患,他就一刹那也不愿意住在散乱的环境中,更不愿与世俗人相处,只愿去寂静之地。所以,他经常远离散乱,独自去寂静的地方修行。阿那律尊者见调化寂静者的机缘成熟,即去施主家说:“大施主,你的孩子还在娘胎里即已经答应给我,现在我准备接他。”施主把孩子叫到尊者前嘱咐道:“孩子,在你未出生之前,父亲已许诺把你给尊者当侍者。你这就随尊者去,好好承侍尊者。”寂静者高兴地对父亲说:“多谢父亲如此安排,我非常乐意随从尊者。”阿那律尊者把他带回经堂剃度授戒传法,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手掌和虚空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的功德。之后他仍然喜欢在寂静森林里生活,不愿与任何人接触。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寂静者以何因缘生在富裕之家,对如来生欢喜心,然后出家获证阿罗汉果?又以何因缘远离一切散乱嗜好寂静处?祈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诸比丘:“他俱生能忆宿世,悉知散乱过患,故愿住于寂静处。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僧团中有一比丘执事员生活非常散乱,【译者:像现在大城市名山大寺的某些出家人,自己没定力,又喜欢愦闹处,要么应酬琐事,要么“闭关”睡大觉,既不闻思,更静不下来修行,虚耗信施,徒增罪业。上师说过,真正闭关修行,一生中是有验相和印证的,这很殊胜。但末法时代,修行的人很少,讲经的人更少,有些是讲而不修或修而不讲。如果不讲只修,后学们将不懂该怎样行持,如无目的的行人;如果不修只讲,一旦无常到来,对自己的了脱生死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还是很可怕的!希望散乱懈怠的修行人,珍惜这短暂的人生,精进行持佛法。】违犯净戒后仍随意享用十方僧众财产和修塔功德款,且随便送人。以此果报,他于五百世中转生饿鬼。每每思及如是痛苦,就很想去寂静处护持自己的根门。此执事比丘在临死时发愿将来在我的教法下获证罗汉果位,故此今生转生富裕之家,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百业经 52 新来的比丘 — 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晋美彭措法王传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 。安居时比丘们各住山洞、山林、尸陀林精进修持;解制时僧众可将疑难问题请示世尊;之后可以出游及化缘。
有一年解制后,一位新来舍卫城不久的比丘也手持锡杖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时近中午仍未找到施主,见其他比丘都满钵而归,他有点着急,不知路径而四处转悠,碰上了邬难陀(Upananda)【为六群恶性比丘之一】,就上前询问:“请问比丘;应往何处化缘?”本性不善的邬难陀听了顿生害意:附近有一个做任何事都不吉祥的施主,对佛法也没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机捉弄他一次。于是指点说:“新来比丘到某某施主家能化到缘。”新来比丘按指点到了施主家门前,正赶上施主有事出门,看见比丘来化缘,顿时觉得很不吉祥,忍不住抓住比丘,不分青红皂白用拳头石头将他打得头破血流,锡杖被折断,钵盂被打破,法衣被撕烂……半死不活的比丘非但未化到缘,反而遭到意想不到的厄难,悲哀之极带着遍体鳞伤逃回祇陀园。诸比丘见他拿着破钵狼狈不堪的样子,问明缘由后即诣佛前禀白。佛告诸比丘:“以后凡对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应好好指点;若客比丘新来此处不熟悉,最好不要让他去化缘,否则将有诸多过患【有关详细的开遮持犯于戒律中广明】。”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为何邬难陀今天特意欺骗加害这位新来比丘,使遭大违缘?愿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邬难陀不仅今生欺骗他,以前也曾欺骗他。昔日一只乌龟在莲花池里安闲自在地畅游,一只狐狸来池边喝水看见了它立即咬进嘴,乌龟非常害怕,告诉狐狸:‘朋友,请不要吃我,我身体太小,不够您充腹,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诉你一个大动物让您饱餐一顿。’狐狸闻言放下乌龟问大动物在哪里。乌龟骗它说:‘在某某地方的一个山洞里有雪蛙八母子,您可以一饱口福。’实际上,山洞里有一只母狮子和两只乳狮,母狮的习性是对刚出生的乳狮在几个月内天天护持,一直不离。狐狸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只狐狸问它去哪儿,它如实相告乌龟之言,另一只狐狸劝它:‘千万别去山洞,否则有很大违缘。’它自不量力地吹嘘道:‘像我这样力大无比的狐狸,不管怎样都会如大象踩泥水一样应付过去,今天我一定要吃掉它们,你不要管我。’它兴致勃勃地来到山洞前,两只小狮子见来了个狐狸也很高兴,马上抓住它,一个吃耳朵一个吃尾巴,慈悲的母狮说:‘不要吃它,放了它吧。’两个小狮子放了没耳没尾的狐狸,它往回逃的途中又碰到刚才那只狐狸,对方觉得蛮好笑故意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世上没有像你这样无耳无尾的狐狸,你很像大象踩泥水一样到山洞里英勇搏斗,很了不起!’狐狸深觉惭愧,耷拉着脑袋说:‘确实我很羞愧没听您的劝告。我轻信乌龟的谎言,去山洞里没见到雪蛙却遇上了狮子,以致弄成这个样子。’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就是现在的邬难陀,狐狸就是现在这位新来的比丘。当时它欺骗狐狸使之受到违缘,今生他也是给新来的比丘胡乱指路使之受大违缘。”
解制法会: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百业经 51 一只雪蛙 — 以血肉施 八万蚂蚁
晋美彭措法王传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在苦行,他们看见世尊远远地向他们走来,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今天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只是坐着招呼一声‘你来了,请坐!’就可以了。因为原来我们一起苦行,后来,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这些行为很不如法。他今天来是可以,但不要对他多作其它的侍奉。”渐渐地世尊已经临近了,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洗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坐!”世尊这时心里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仍缄默不语。
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之名和种姓,语气态度仍失恭敬。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自己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因为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他们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你和我们一起苦行时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没有什么增长,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问五比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口同声地答曰:“见到了。”世尊慈祥地说:“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堕入过于耽著世间享受和使五蕴过于受苦、无衣无食的二边,因为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当远离二边、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世尊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生起恭敬心祈求传法。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为他们传法。时五比丘得罗汉果位,八万天子同时得圣果。诸比丘齐赞世尊:“稀有!善哉!世尊今令五比丘得证罗汉果位,八万天子亦得殊胜妙法身心满足,并得趣入最究竟的涅槃圣果【小乘得罗汉果即是究竟的涅槃果位】。”
世尊告众比丘曰:“今生我以殊胜的妙法令其满足,往昔我也曾以自身血肉满足他们。汝等谛听:昔日一寂静地方的小山洞里住了一只具足慈悲心的雪蛙【其身在医方中是一种药物】,它从来不害任何众生,仅以植物的根、茎、果维持生命。一日它照例外出寻食,被一个没有丝毫慈悲心的恶劣猎人捉住竟活生生剥光了皮放在地上。雪蛙死不了活不成,痛苦难忍,四处蹦跳,见到树下一处凉荫,便去小憩。一只蚂蚁看见后立即返回蚁穴,叫来八万只蚂蚁共来咬食没皮的雪蛙。【译者:蚂蚁生性喜甜。曾有位喇嘛常用糌粑、酥油、糖挼好放在洞穴布施给蚂蚁,是这样对旁生布施和悲愍的。《大圆满前行》中讲:有一个格西,他看到蚂蚁这些众生,天天以披单蒙痛哭,仲敦巴曾感慨地说:他是修大悲心最好的一个。】雪蛙忍受着剧痛想到自己虽然能设法逃离,但会害很多生命,遂决定宁舍生命也不伤害一个众生。大菩萨身堕恶道,心却未堕落。它一边安忍,一边发无上的菩提心(Bodhicitta):‘以此善根愿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乐者得安乐,未解脱者得解脱,未涅槃者速涅槃;愿我能圆满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的果位。现在我以己血肉满足它们,愿将来能以无上妙法满足它们,令彼皆证圣果。【译者:假如是我们先遭猎人活活地剥光皮,再来一群蚂蚁咬血淋淋的肉,痛上加痛,能不能忍受得了?能不能不生嗔心?能不能发得起菩提心?此时此刻自己的相续有什么样的把握?而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在因地身为旁生时也是如此地难忍能忍!平时,对待蚂蚁、蚊子、老鼠等旁生不要用开水、杀虫剂、物具去残害它们,请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讲义》中的慈无量心修法中的知母、念恩、报恩的具体内容,先仔细阅读,然后再认真思维,从内心深处去真正生起‘一切众生是我慈母’的定解,看你还忍心残害它们吗?】诸比丘,当时的雪蛙即现证无上菩提的我,八万蚂蚁即今得圣果的八万天人。今昔皆有如是因缘。”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百业经 50 一只乌龟 — 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晋美彭措法王传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时,佛在舍卫城。
陈如等五比丘得到罗汉果后八万天子也得到圣果,众比丘赞叹:“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愿,令彼等皆得究竟之圣果!”
世尊闻此告众比丘曰:“不仅今生我如是满足他们,往昔我也以自身的血肉满足过他们。汝等谛听:很早以前,一古老之河里有一只具慈悲心的乌龟,或在河里悠游,或到岸边草地上嬉戏。一日它于岸边草地上戏耍良久,发困而睡。一只蚂蚁看见后立刻回到蚁穴带八万只蚂蚁浩浩荡荡地爬来咬食熟睡的乌龟。痛醒的乌龟睁眼看见浑身上下遍满蚂蚁,全都咬食着自己的身体。大菩萨虽然身为旁生,然心没有堕落。【师言:大菩萨正士和愚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心的相续来区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难时,也不会舍弃三宝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随境而转的,革命运动来了,别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过去了呢?别人赞叹他也赞叹。所以,大德、大菩萨、正士、慧者,从他的清净心相续可以观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宝藏论》云:“正士即使遇命难,亦不舍弃善本性,真金无论再烧砍,彼色总是不会变。”】它想如果马上去河里或山上,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万只蚂蚁可能会丧失性命,遂发大慈悲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于是一直忍受着任八万只蚂蚁食咬,【译者:大家观修一下,不要说八万只蚂蚁,即便是一只蚂蚁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所以,圣者与凡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同时恳切发愿:以此善根,愿沉溺在轮回中的愚痴众生,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安乐者令安乐、未涅槃者令涅槃;愿我以此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应供、人天导师、正等觉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满足这些众生,愿我将来用殊胜妙法满足他们。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即是现在圆满菩提果位的我,八万只蚂蚁即现在得圣果的八万天子。当时我以血肉满足它们,现在以殊胜妙法满足他们,使他们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果位。我们往昔有如是因缘,汝等当知。”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