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13

超凡入圣的妙智

 

当年,法王的智慧与辩才已脱颖而出,锋芒毕露。一次,前去拜见藏地众所周知、名闻遐迩被共称为布玛莫扎化身的意科金刚上师(意为法界自解脱)。意科上师诙谐地逗他:“听说你为求正法颇能吃苦,生活菲薄清贫,但看你白里透红的面色、神采焕发的表情,似乎与事实不符。”又接着说道:“据说你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化身,他是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头上宝瓶灌顶、舌上遍洒甘露(秘密灌顶)的大德。现在你肯定做不到这样,难道你不感到害羞吗?”法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揶揄地答道:“据说您老人家是大成就者布玛莫扎的化身,他是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头上宝瓶灌顶、舌上遍洒甘露的大德。现在您也肯定做不到这样,难道您不感到害羞吗?”“谁说我是布玛莫扎的化身?”“那么,谁说我是列绕朗巴的化身?”最后意科上师无言以对,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真没想到你小小的年纪竟然有如此超世绝伦的智慧与辩才,实在可喜可叹。”


那时候,法王就常在梦中以幻身自在畅游清净刹土,在佛菩萨座下谛听甚深妙法,在睡眠状态中对周围的景物、人物及他们的行为动作如同在白昼一般一目了然。并且,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有不共的预知能力。这从当时他所撰著的《未来授记》一文中可以看出:例如,十几年后发生的色达长官索郎洛吾惨遭杀害、洛若寺宇被凶残的暴军摧毁等许多事件均得以验证。

— 文字引自索达吉堪布所著 《圣者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黑蛇总义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利的梵语,连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

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藏的大圆满教法,唯一依靠的书籍,就是龙钦巴(无垢光尊者)的这些著作。这些著作不仅相当殊胜,而且知名度也很高。荣森班智达的著作虽然在他的传记里提到过,不过,因为他生活在九百多年前,当时的印刷技术还很落后,所以有些著作因受到损坏而绝版,故没有保留下来。目前只剩下大概三四本、四五本的样子。他的论著绝大多数是讲密宗和大圆满的。其中有一个短小精悍的论典,尽管只有一两页,内容却相当丰富,名字很奇怪,叫做《黑蛇总义》。是以一条蛇作为比喻,综合、整体地分析了从小乘佛教到密宗大圆满的一些见解上的层次。

二、宣讲正论

这个比喻讲的是: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干活之际,把一条花绳子扔在了水缸里面。家人回来后,发现水缸里似乎有一条蛇。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的家人就有五个不同的观点,以及观点背后的五种不同行为。作者以每个人的观点和表现,影射出小乘与大乘、显宗和密宗、普通外密与内密以及内密与大圆满之间的差别。

不可否认,大家的眼睛看到的是相同的景象,这一点不会有任何争论。关键的分歧,就在于每个人对所见之物的不同观点。

(一)

第一个人认为,这是一条真正的蛇,所以惊恐万分,于是想尽办法一定要把这条蛇扔出去。实际上他看到的不仅不是蛇,甚至连蛇身上的一个微尘都没有。正因为他把绳子看成蛇,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才产生了想赶走蛇的行为。

这个比喻所影射的教派,就是声闻缘觉乘。声闻乘又分为一切有部和经部,我们统称这些派别为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认为,人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法,除此之外的万事万物全都实有存在,包括所有外界的物体与一些精神的细节,以及精神和物体的运动等等。小乘行人把烦恼当成实有的法,故而想断除烦恼也相当费力,戒律也特别多,面对任何问题都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关于这些,在《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以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会广讲,大家可以自己去翻阅。

(二)

另一个人认为,水缸里不是一条真正的蛇,而是蛇的形象。意思是说,如果不仔细看,像是一条蛇,而实际上却是一条绳子。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蛇的形象有些恐惧,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触,还准备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掉它。

这个行为,隐喻大乘中观(本文中未提及唯识宗)。

中观派认为,所有的物质、精神,都是假有、虚无、如幻如梦的。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万法无我、空性光明;而在世俗谛当中,仍然要惧怕烦恼,要谨慎取舍。他们认为,如果菩提心或空性见等因缘具足,则烦恼也可以转为道用,否则虽然万法不成立,是空性,却好似蛇的形象一般也会伤人。

在《现观庄严论》和《般若经》中,经常提到烦恼转为道用的方法:一个是菩提心。比如说,在菩提心的摄持下杀、盗、淫、妄,就不算为罪业。另一个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在具足空性智慧的前提下,烦恼也不成其为烦恼,自然转为道用了。有了这二者之后,烦恼也成了有用的东西。不然,倘若直接与烦恼交锋,则不仅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堕入恶趣。

(三)

有位家人一看,就了知水缸里不是蛇,只是蛇的形象而已,并且他还知道,在没有任何东西的帮助下,直接去接触蛇的形象也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因为长久以来习气的串习,以至于使他看到蛇的形象也会毛骨悚然,所以他只敢唆使其他人去扔掉绳子,他本人还是不敢直接去碰这个蛇的形象。

要知道,这些比喻都来自于印度。在释尊住世期间,印度到处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毒蛇在当地也相当厉害猖狂。从戒律的典籍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毒蛇咬伤甚至咬死人,或者某人的床下钻出一条毒蛇、谁的天花板上掉下一条毒蛇等等的记载,当时的印度人对蛇是相当惧怕的。而今,王舍城等周边的森林已荡然无存,在大家的概念中,毒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这个比喻,代表密宗外密的观点。

藏传佛教拥有十分完整的外密见解与修法,我想,唐代翻译的一些密法和日本的东密,可能就属于外密的一部分,但我至今还没有去研究汉文的密法典籍,所以也不敢信口雌黄。外密虽然说是密宗,若与内密比较起来,仍有相当大的差别。

外密的观点是什么呢?首先,在证悟空性方面,外密和中观的空性没有什么差别;然后通过修习生起次第(虽然名称与内密的生起次第相同,但内容有很大差别),念一些以大日如来为主的本尊咒语,而后即可将凡夫身转化为佛的报身,这是它比较突出的观点。尽管外密的修行人知道,最终此世界都会转化成清净的佛的坛城,然而他们做不到像内密那样的观想修行。目前我们见到的佛的双身像,以及一些忿怒本尊的唐卡,全都是内密当中的,真正的外密修法里不会出现。

大家都了解,佛陀传法是针对人的根机,一步一步逐渐向上引导的。外密虽然是密宗,既有灌顶也有生起次第等等,却没有内密的见解,因此导致他们在观想的时候,只能将自己观想在现处的世界中,身体也是现在的样子(不过,有些时候也会把自己观想为佛),然后观想佛和本尊在前面,接下来持诵咒语。他们有很多念咒的方法,他们认为,通过念咒就可以将自己变成佛。

外密行人在闭关修法的时候,相当讲究卫生,每天不仅吃素,而且要洗三次澡,比较偏重于行为,而且在行为上做得很好,只是修法上相对要差一些。事实上,越是在行为上执著、讲究,修行上就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修行层次越高的人,行为上也可能会有一点点不规范。当然,不规范的意思,并不代表可以随便杀、盗、淫、妄,大家看看印度八十位成就者的传记就会明白了。

Continue reading “黑蛇总义”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12

英俊少年弃红尘

 

 

小时候尽管和其他小孩一样顽皮淘气,也会做出令大人哭笑不得的滑稽事,但却从来没有违背佛法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法王由聪颖睿智、活泼可爱的孩童变成了一位英俊潇洒、相貌端严的美少年,浓浓的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超尘出俗的气质。深沉敏锐的双目已看破了世间的一切。目睹生老病死的悲惨场面,对痛苦无边的轮回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出离心,深深地领悟了“在家人如在火坑中,出家众如住凉室内”的真理,虽然家族中的人都对他寄以厚望,指盼他传宗接代,在俗世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他已下定决心绝世离俗。

法王如意宝前世伏藏大师列绕朗巴

 

到了十四岁便义无反顾如弃敝屣般舍弃了世间的一切,在扎宗堪布索南仁亲前剃发出家受沙弥戒,法名为善说贤。从此踏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开始了孜孜不倦、勤奋不息闻思修的出家生活。依止了数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广泛闻思显密教法,背诵五部大论为主的经论,每天不下三百偈颂,智慧如春潮般涌涌难抑。就像全知无垢光尊者十四岁时开始广转法轮一样,法王从这时开始就相合适宜不断地为有缘者转妙法轮。

法王在新龙以神通显现自己前世的相貌

 

当时,以自然觉性中流露的智慧撰著了词句优美、意义深奥为数不少的论典。只可惜,除了《麦彭仁波切的修法仪轨》之外,以《文殊智慧宝剑内外密赞》、《八辩才修法窍诀》为主包罗万象的许多论典都已散失。

 

— 文字引自索达吉堪布所著 《圣者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11

童年的趣事

 

 

每个人在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都会有许多趣味横生的事情,到了老成持重之年,每每回忆起都会别有一番感受,甚至聆听别人有声有色地讲述他孩提时难以忘怀的趣事,也会为之感染。普通人的儿童时代尚且如此令人迷恋陶醉,对于成就自在的高僧大德,那富有神奇色彩的童年,岂不更令人回味无穷、遐想无尽吗!

这里,叙述几则法王童年时的小事,与您同享其乐。

法王于世尊苦行之地-尼莲河畔

 

儿时,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手牵着手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他们一边用脚试探着一边慢慢地向前行进。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河水中间,挡住了去路。小朋友们不知如何是好,个个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这时,年仅4岁的法王却不慌不忙,满脸稚气地对大家说:“不要害怕,你们跟在我的后面来。”说完从容不迫地走到那块光滑的大石头上,他所踩过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居然形成了一行小台阶。其余的小孩顺着台阶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大家高兴不已,跟着法王继续向前走去。那块岩石上的足迹现今依然清晰可见。

还有一次,他与小朋友根德在一起玩耍,刚开始他俩只是你一下我一下地相互嬉闹,渐渐地,动起真格的了,扭打在一起。由于法王当时身单力薄,哪里会是身强力壮根德的对手呢,被他压在身下,正当他举手要打时,法王急中生智猛地拽住了他的耳朵,使劲向上提,疼得根德嗷嗷直叫,苦苦告饶,连声说:“你不要拽了,不要再拽了,我不打你了。”两个小孩儿又和好如初了。

法王朝拜莲花生大师以神通火焰变成的大海之地

 

在人们的心目中,“水向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然而,作为四大获得自在的大成就者却可使河水倒流。10岁的时候,夏季晴空万里的一天,法王赶着成群结队的牦牛度过色达河,当时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刚刚没过脚腕。到了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牛儿们自由自在地吃着草,他也悠悠自得地躺在柔软如棉的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内观心的本性。慢慢地,心似乎已与虚空浑然成为一体,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中。不知不觉,落日的余辉映红了西方的天,不一会儿,已消失无余。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笼罩,急骤地下起大冰雹。他如梦方醒,急忙将牛群集中一起,往回走。来到色达河边,他全然没有注意到此时水势暴涨,仍旧漫不经心地步入河中,结果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岸边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呆了,回过神儿来时,便慌慌张张地大声喊:“孩子被水冲走了,快去救啊!”大家乱成一团。又有许多人围观在那里,叹息着。正在这时,忽然一个人惊叫起来:“啊!你们快看呀,水向上流了!”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河里,真难以令人相信,河水竟然奇迹般地逆流而上,并且形成了一个漩涡,在漩涡的中央法王神态自若地躺着,好像依旧在观心的本性。人们被顷刻的变化惊得目瞪口呆,他却安然无恙地上了岸,若无其事地赶着牛儿走远了。

 

— 文字引自索达吉堪布所著 《圣者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