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1、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十五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于印度鹿野苑为梵施国王。当时他以佛法如理如法治理国家,并令国民富裕、安乐,且远离病苦、灾荒、战争。国王喜行善法,又具大慈悲心,并常行布施。

后来整个国家遭遇百年不遇之灾荒,众人饱受饥荒之苦,以致全国上下宛如一饿鬼世界。民众此时都来祈求国王,国王便将国库所有财富集中起来,又命精于算术之人仔细算计、筹划,最后国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分得一口粮食,国王则可享用两口。

但当时有一婆罗门却被漏算掉,于是国王就将自己口粮匀出一口分与他,如此一来,梵施王也与普通民众相同,每天只食用一口粮食以维持生计。

帝释天了知此事后深感怀疑,为观察国王行为真伪,便以婆罗门形象来此国土。正当梵施王将欲午餐时,婆罗门便向其讨要所余之一口粮食。梵施王毫不吝惜,他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将自己口粮布施与婆罗门。结果连续六天,国王都未曾进食。但他看到其余众生都有口粮可赖以维生,便一直欢喜充满。

帝释天亲眼目睹了梵施王所行之常人难行、难信之事,便现出原形对国王说道:“你真乃众生无畏怙主,你如此苦行令我欢喜莫名。从今日始,你可派人广宣,令整个国土全部做好播种准备,我即在七日内降下能生长粮食之雨水,你之国民皆可因之而耕种、犁地。”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申日毒饭

大众得知后都按其所说做好一切准备,其后果然天降雨水,饥荒也即告消除。最后粮食喜获丰收,人们安居乐业。

另外,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成为具寂国王,恒以大悲心布施一切自己所有之财物。他甚至建有一专供布施使用之场所,将饮食、衣物、珍宝等尽皆布施与众生,王妃、太子、民众各个皆得以满其心愿。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1、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0、大象舍身救人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十四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此国王以大慈悲心治理国政,但却横遭五百大臣诋毁。国王听到消息后不仅不生嗔心,反而对他们生起悲心。国王心想:若我执政有不合理之处,不如干脆将这五百人请出国门,请他们另觅圣主。于是国王没有加害他们,只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境。

这五百人来到某一荒凉沙漠岛上,众人无水解渴,各个口干舌燥、痛苦万分,大家都失声痛哭起来。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为一只大象,就生活于此沙漠地带。它听到哭声后,急忙用鼻子卷起泉水带来给这些人解渴,又让五百人骑于自己身上到一深山里猛喝一顿,还引领他们自由自在吞食水果。最后大象告诉众人道:“此山后面有一山,在其山脚下有一只大象尸体。你们要走过此荒岛必得准备充足水果,否则肯定无法通过。故而你们可用此大象内脏、肠子等物以为食粮,同时还可将水果装进已被掏空之大象身躯,以备穿行荒岛之需。”

大象说完即向山顶爬去,并发愿道:“我已将此等可怜众生从危险境地中救出,为彻底拯救他们,我愿舍弃自身生命。愿我成佛后,也能将他们从轮回荒野中救度出来。”大象边发愿边爬到山顶,然后纵身一跃、跳下悬崖。

众大臣按大象吩咐来至山脚下,果然发现一具大象尸体。众人悲哀不已地说道:“昨日赐我们以水果、甘泉、并进而赋予我们生命之大象,正是这只死象。此象对我们恩德极大,我们如何能触摸其身体?一旦摸到,恐我们双手都会烂掉。”五百大臣于是皆不敢用手去碰。

净居天天人看到后便告诉众大臣说:“此大尊者乃为你们而舍弃生命,你们理应按其所说行事,如此才会使他愿望得以满足。”大臣们听到后就忍悲含泪取出大象内脏、肠子等物,并装进水果、草叶等,然后对大象尸体恭敬供养。

五百人后凭此大象尸体安然走过荒野之时,众大臣一起发愿道:“愿这只大象成佛时,我们也能从轮回旷野中得到解脱。”众人一边发愿,一边离开此地。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渔人求度
贤愚经云。尔时世尊向毗舍离城。到梨越河所。不远而坐。时捕鱼人网得一鱼。五百人挽。不能使出。复唤牧牛人众。共一千人。挽得一鱼。身有百头。若干种类。驴马骆驼。虎狼猪狗。猿猴狐狸。如斯之形。
世尊往至鱼所。而问鱼言。汝是迦毘梨不。答言实是。阿难白佛。此鱼何缘如是。
佛告阿难。昔有婆罗门。生一男儿。字迦毗梨。聪明博达。其母问子。汝本高明。更有胜汝者否。答言。沙门。母言。何以不往学习其法。奉其母教。即往习学。三藏义理悉皆通晓。若共比丘谈论。理若短屈。即便可骂言。汝等愚騃。无所识别。剧于畜生。知晓何法。诸百兽头。皆用比之。缘是果报。今受百头鱼身。
时捕鱼人及牧牛人。同时求佛出家。佛为说法。种种苦切。漏尽结解。即成沙门。尔时阿难及于众人。闻佛所说。怅然不乐。悲伤交怀。咸共同声。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也。

另外,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于印度鹿野苑为莲花国王,他对一切众生均如母对独子般慈悲爱怜,且经常广行种种布施。当时因风雨不调,国中民众普得浮肿怪病。莲花王对疾苦众生颇生悲悯,立即召集所有医生为国人诊治,但历经多时仍不见民众疫情有所缓解。众医者均道只有若和达鱼肉方能对治此病,除此之外,别无任何良策。

国王即刻遣人多方寻找,但几经周折也无任何收获。后有一次当国王外出时,病人团团将国王围拢,且哀求道:“万望国王救我等性命,令我等摆脱疾病折磨。”国王闻言悲心顿起,且因难过、愧疚而流下伤心泪水。他心里想到:我不能解除众生痛苦,要此国王头衔又有何用?思虑及此,他便将自己所有财富全部布施一空,又将王位让与大太子,同时在亲友及众人前猛厉忏悔。国王还对王公大臣多加赞叹以令其生欢喜心,且数数安慰可怜病者。自己又亲守八关斋戒,并于王宫顶层以香、花供养十方诸佛。最后,莲花王面向东方发愿道:“我亲眼目睹身染疾患众生惨不忍睹之可怜情状后,愿以舍弃我自己生命之真实力,入于多西大河中,变为若和达鱼。”说完就从王宫直接跳入多西大河中。

国王入水后立即死亡,并马上转生成若和达鱼。诸天天人随即四处宣布:“多西大河里有若和达鱼,它之身肉实为长期罹患浮肿病病人真正甘露。”听到消息后,人们争先恐后手执利刃前往河中割取若和达鱼肉。已变成鱼之国王,对食己身肉之众生满含慈悲,他边流泪边充满信心地想到:如我血肉能对众生有利,此则为我最大获益。国王如是于十二年中以自身血肉满足众生治病之需,并以此而令自己安处无上菩提之道,且毫无退转。

待全部医好众生疾患后,若和达鱼开口说道:“嗟!你们理应谛听:我本是莲花国王,我为你们才舍弃自己生命变成若和达鱼身,你们均应对我行持起欢喜之意。一旦我获无上圆满菩提果位,我必将你们都从轮回疾病中解脱,且安置你等皆处于最究竟圆满涅槃。”听到国王满腔赤忱话语,新国王、王公大臣与民众皆以鲜花等各种供品进行供养,且共同发愿道:“广行令人难以置信行持之国王,待你成佛时,愿我等皆能成为你声闻弟子。”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9、王子施药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十三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成为一名为西吾扬之国王太子,当时他腿部肌肉已变形萎缩,医生诊断后就对国王说道:“如能找到共命鸟,取其身肉与酥油等营养食物混合在一起则可治愈此病。”国王于是积累起酥油等其他营养物,但十二年中都未曾逮着共命鸟。此时,医生便向一捕鸟人询问,捕鸟人回答说:“要抓共命鸟可拿一镜子、一只马鸡前往大海边设好罗网。先令马鸡在镜子里显现,马鸡一看到自己镜中影像就会自然鸣叫。它一叫,共命鸟就会闻声而来,此时即可趁机将其捕获。”捕鸟人如是将抓捕共命鸟之方法传授与国王。

国王马上派人如此行事,终于捕获到一只共命鸟。那时,我们所处之世界刚成形不久,各种动物、畜生都能讲人语,共命鸟就用人言对抓捕它之众人说道:“你们何故要抓我?”这些人便将前后经过讲与共命鸟听。共命鸟就说道:“你们若将我释放,我即可送与你们与我身肉功效相同之妙药。”国王手下疑惑问道:“与你身肉能力相同之妙药到底为何?”共命鸟说:“我沐浴过后之水就具足我身肉全部力量,这样既不用杀我,又可得到如珍宝一般之妙药。”

国王手下非常惧怕国王,他们不敢放走共命鸟,就将之带往国王那里,并将大致经过汇报给西吾扬。国王亲问共命鸟有无此事,共命鸟回答说:“国王,我沐浴过后之水确实具有与我身肉同等功效。”国王便专门为它安排七个水器,等洗完之后,共命鸟在休息时突然飞到屋顶之上,以远离一切恐怖之心态说道:“最初是我有些犯傻,不明不白做此类事情,如今该轮到国王了。你们未捆绑我,现在事情又已圆满,我也该趁机离去。”说完共命鸟就远走高飞矣。

此时,在一雪山山脚下住有五百缘觉,中有一人脚部亦患有萎缩症。众缘觉便对此人说:“尊者,你应前往城中依医生教导治病。”此缘觉却说:“所谓死亡,人人皆不欲拥有,也不希求,但怎奈却无一人可免。如此看来,决定到来之死亡必会带走我之躯体与生命,我再治疗又有何意义?”众缘觉纷纷劝解道:“死亡本质确实如是,但具清净戒律之人存活于此世间,生存时日愈久,就愈能多多积累福德。而福德愈多,于善趣中所享快乐也愈发广大。”经众人再三劝解后,缘觉终于起身前往城中走去。

到了西吾扬所居王宫附近,缘觉问一医生:“治疗此病有何妙药?”医生答道:“大尊者,你所患疾病与国王太子所患之病无有区别。国王十二年中所积精华妙药已被储藏起来,若你能索要到此药,则你所得疾患定可立即痊愈。”

玉耶经云。给孤长者为子娶妇。女名玉耶。不以妇礼承事公姑夫婿。
长者夫妻议言。子妇不顺。唯佛能化。遂请佛及僧至家。皆出礼佛。玉耶逃藏。不肯礼佛。佛即变化。令长者屋宅墙壁。皆如琉璃水精之色。内外相见。玉耶即出。礼佛忏悔。
佛告玉耶。不当轻慢夫婿。女人身中有诸恶事。初生堕地。父母不喜。养育无味。心常畏人。父母恒忧嫁财。生相离别。常畏夫婿。产生甚难。小为父母所捡録。中为夫婿禁制。老为儿孙所呵。为妇之法。后卧早起。执于作事。凡有饮食。不得先食。夫婿诃骂。不得嗔恨。不得邪淫。夫婿出外。整理家务。常念夫善。不念夫恶。承事夫婿。谦逊顺命。夙兴夜寐。恭恪言令。口无逸言。身无逸行。有善推让。过则称己。诲训仁慈。劝进为善。心端意一。无有邪视。直修妇节。终无缺废。进退礼仪。以和为贵。
玉耶白言。自今以后。奉事公姑夫婿。当如婢妇。尽寿不敢憍慢。即请受优婆夷十戒。终身奉行。本来每当有一乞讨者来至国王王宫门外时,他都会拉响铃铛以为招呼。缘觉来到王宫门口时,也拉动铃铛以示有人前来。

王子听到后就对父母说:“门外似来一乞讨者,不妨看看他到底需要何物。”父母则对王子说:“我们历尽辛苦才于十二年中凑足治病所需药物,你先喝下治病,然后我们再看看来者到底欲求何物。”王子虽也感到此药稀有难得,能觅来实属幸运,因而很想尽快喝下。但他又对门外之乞讨者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因此不欲先喝。他对父母说:“你们还是先将乞讨者叫进来,否则我也无法安心吃药。”

国王于是派人将乞讨者领进王宫,王子就问他:“尊者,你欲求何物?”缘觉便将前后经过完全告之。王子听罢就痛快答话:“圣者,此药还是你用吧,我若用之也无多大意义。”说完就将妙药供养给缘觉,将此珍贵药物一滴不剩全部以欢喜心倒入缘觉所捧钵中。结果,王子以利益一切众生之殊胜发心,再加缘觉圣者清净戒律具足之誓愿,缘起聚合之后,以二人不可思议之发愿力故,两人身体全部好转康复。

此处所叙之公案,与狮子国王之欲益太子故事基本相同,稍有一些出入。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8、西吾国王舍身护鸽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十二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示现为颇具威力之西吾国王。当时帝释天即将面临死堕之苦,已现出种种死相。他悲哀说道:“世间佛法已经隐没,菩萨也不再住世。我如下堕,又将皈依谁?”痛苦、焦灼之际,一天人名布修嘎玛者闻言答道:“人间有位西吾国王,一直心地稳固、精进不懈地行持菩萨道,不久之后,他定会成佛。若你前往皈依,你所有之一切恐怖障碍均可得以遣除。”帝释天颇感怀疑地问道:“他是否是真正大菩萨?我俩还是亲自看过之后再下结论。你不如变现成一只鸽子,我则变为一只鹞鹰。你前往西吾国王那里寻求庇护,因我在后面一直猛追不舍。此人是否真正证悟真谛,那时自可见出分晓。”

布修嘎玛为难说道:“大天王,对如此之大菩萨,我们只能恭敬供养,又岂能损害?做这等为其带来麻烦、伤害之事,实不应理。”帝释天则劝解他说:“我们又不是以害心欲加害于他,此种观察就如冶炼黄金一样。如欲了知菩萨本来实相,对其就理应试探、检验。”

布修嘎玛只得答应变成鸽子,帝释天则立即变成鹞鹰,一直紧盯鸽子不放,试图将之捕于爪下。就在鹞鹰即将逼近鸽子之时,鸽子慌不择路钻到西吾国王腋下,恳请救其一命。

此时鹞鹰也飞到国王跟前说道:“这只鸽子本是我囊中之物,我现已饥饿难耐,请速将鸽子交出。”国王则以悲悯心说道:“凡皈依我之众生,我发愿定不舍弃他们。因此,我绝不会将这只鸽子交给你。”鹞鹰冷笑道:“你自谓救护一切众生,但却连食物都不肯送还我,难道我不包括在一切众生之列?”国王诚恳解释说:“我送你其他肉食用,不知你能否满意?”鹞鹰继续刁难说:“那也可以,只不过我一定要吃新宰杀动物之肉。”

国王闻言心中暗暗思索:杀一众生以布施与它,如此死一个、养一个,此种行为怎能应理?除我之躯体以外,凡有生命者无一不热爱自己肉身。想到这里,国王拿起锋利刀子就割下自己大腿肌肉,欲以此方式拯救鸽子性命。鹞鹰则紧追不舍地说:“若你真欲救其性命,那就必须给我等同于此鸽重量之身肉,因此需将你所割下之肉过秤称重。”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布金买地

国王即刻取来杆秤,将鸽子与自己大腿肉称量比较,结果发现自己大腿身肉根本不够分量(因此鸽子重量太重)。国王于是又割取自己肋下肌肉与其他部位肉块过秤称量,结果还是难抵鸽子重量。西吾国王最后站起身来欲将自身全部压在秤上,但因身肉已大半割舍,故而无法起身,并且终因体力难支、流血过多而致倒地昏厥。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8、西吾国王舍身护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