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1.27

生死无惧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一月

1.27

中阴教法源自于古老的大圆满密续,其中提到有一只神话中的金翅鸟,出生就已发育完全。这个影像象征我们的本性原自圆满具足。金翅鸟的幼雏在蛋中便已羽毛丰满,但在孵化前还无法飞。只有等到它破壳而出时,才能一飞冲天。

同样的,上师告诉我们,佛性被身体隐蔽住了,当身体破败后,它就会显现出来。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1.26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一月

1.26

观照死亡的目的,是要打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改变。这通常需要一段时间静修和深 刻的观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开眼睛,看清楚自己如何看待生命。

观照死亡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出离心”(renunciation),藏文称为 ngé jung。 ngé的意思是“确实的”或“必然的”;jung 则是“出现”、“浮现”或“出生”之意。

时常深刻地观照死亡,可以让你对旧习产生恶感而离弃它。你会发现自己慢慢能够放 下它们,最后能够解脱习气,就像上师们说的:”就像从乳酪中挑出头发”一样简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1.25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一月

1.25

怀抱着大慈悲祈求开悟,以利益一切众生即是菩提心(梵文 Bodhicitta)。Bodhi 与觉悟的本体有关;citta 是“心”的意思,所以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要”。 

菩提心的开展和觉醒就使我们佛性种子的日渐成熟,这佛性的种子就是,当我们的慈悲达到圆满的状态,此种子就会开花结果而成佛。 

因此,菩提心是整个修行之路的泉源和根。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要如此迫切祈祷的原因了:

祈愿未生珍贵菩提心者,

   能够生起;

   祈愿已生菩提心者,

   持续不灭,且日益增进。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五、安忍品 57、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五、安忍品 三

— 索达吉堪布

 

无量劫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国王名为瓦拉玛达,他有次集合起四种军队率众前往园林游玩。途中遇到一野兽,众人便开始跟踪追击,结果国王单枪匹马就追至密林深处。他从马上下来休息时,一母狮见到他后贪心顿起,就将尾巴翘起紧跟国王。国王心下明白母狮已对自己生起贪欲,他想:这只野兽狂暴凶猛,如我不满足它欲望,它肯定会将我吞食。于是在极度恐怖中,国王与之行不净行。

母狮离开后,手下人追踪前来,他们又将国王接至王宫。

母狮后来怀上身孕,待月数圆满后就产下一人身但脚有斑纹之子。母狮心想此为国王之子,便背驮着小儿将之送往王宫。国王也明了此乃自己太子,就开始精心抚养,并为其取名为斑足。

斑足非常勇敢、坚强,他于父王去世后继承王位,又娶了国王种姓、婆罗门种姓两位王妃。一日,他准备前往花园游玩,就告诉两王妃道:“你俩在我动身后开始追赶我,看谁最先找到我,我就天天与她共同享乐。后到之王妃,我从此不愿再与她接触。”国王于是先行出发赶到花园,两王妃梳妆打扮后也同时骑马出发。

路上遇一天尊像,婆罗门种姓王妃便下马顶礼一番,后又上马赶路。但她最终还是比国王种姓王妃略迟一步,国王就不再与她接触。王妃马上对天尊生起大嗔恨心,她愤愤不平说道:“我对你又是恭敬、又作顶礼,而国王却不愿再接触我。如果真有本领,为何不肯帮我?”她不禁内心暗想:我一定要害死国王。

回到王宫后她告诉国王:“我有一请求,请国王与我享受一天幸福生活,不知国王能否答应?”国王最终同意了她所提请求。王妃当天就派众人将天尊像摧毁并夷为平地。

天尊满怀不悦,他于是就想加害国王。他动身前往国王那里,但保护王宫之天尊却阻止其进入。

此时在一山上住有一仙人,他原是定期接受国王供养,日日飞进王宫享受蔬菜素食,然后再飞回山上。身像被摧毁之天尊得知仙人恰巧今日不前往王宫接受供养,他便变幻成仙人形象来到王宫门口。守门之天尊再次阻拦他进入,他便大喊道:“为何不让我进入?”

国王听到后就让门卫放行,守门天尊只得放其进入。他进入王宫后不享用平日惯用饮食,反而说道:“你们所准备食物太为低劣,我要食鱼、肉等荤腥。”国王诧异说道:“大仙人,因你以往一直食用素食,我才未给你准备鱼、肉等荤腥。”假仙人说:“从今以后,我再不愿食低劣素食,你务必为我准备好荤物。”说完就转身离去。

后当真正仙人来到后,众人便用鱼、肉等荤物供养他,仙人顿时生起嗔恨心。国王也觉好生奇怪,他问仙人:“你昨日不是亲自要求我们供养此类食物吗?”仙人不觉勃然大怒:“我昨日根本未至王宫,何来此等胡言乱语?你纯属捏造污蔑。”他随即咒骂国王说:“愿你十二年中只能以人肉为食。”然后就怒气冲冲离开。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恶牛蒙度
百缘经云。佛在憍萨罗国。欲诣勒那树下。至一泽中。有五百水牛。甚大凶恶。
复有五百牧牛人。遥见佛来。将诸比丘。从此道行。高声叫唤。唯愿世尊莫行此道。水牛群中有大恶牛。鏁突伤人。难可得过。佛告牧牛人言。汝等不须忧虑。彼水牛者。设来鏁我。吾自知时。
恶牛卒来。翘尾低角。跑地吼唤。跳踯前来。世尊于五指端。化五狮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时彼水牛甚大惶怖。四向驰走。无有去处。唯佛足前有少空地。宴然清凉。驰奔趋向。心意泰然。无复怖畏。长跪伏首。舐世尊足。复便仰头视佛世尊。
如来知彼恶牛调伏。而说偈言。
盛心兴恶意。欲来伤害我。
归诚望得胜。返来舐我足。
时彼水牛闻说偈已。不食水草。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从天下来。还报佛恩。赍持香花。来诣佛所。前礼佛足。却住一面。佛即为说种种法要。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后来有一天,国王厨师在做饭时恰好一时找不到肉,而他又碰巧发现一具刚死婴儿之尸体,他便把尸体手部筋肉割下后混合以种种香料做好供给国王。国王吃下肚去,顿觉此肉味道胜过所有以前品尝过之肉味,他便问厨师:“此为何种肉食?”厨师此刻则因胆战心惊而低头小声答道:“如果国王不惩罚我,我便讲明。”国王鼓动他说:“你照说不妨,我不会惩罚你。”厨师这才敢道出实情:“我找不到其他动物肉,加之时间又紧,恰好发现一具小孩死尸,我便把他身肉做成食物供养给大王。”国王在贪心鼓动下竟然对厨师说:“此婴儿肉非常好吃,日后望你能长期将人肉供养与我。”厨师为难说道:“以后恐再也找不到这种人肉。”国王似中邪一般命令他:“你定要严加保密为我好好做人肉饭食,我有办法,亦有特权搞到人肉。”从此之后,厨师受国王之命,经常于晚上偷偷盗走很多小孩,杀死后做成肉食供给国王享用。不大功夫,城中孩童便相继失踪。众人均感非常痛苦,就请示大臣。大臣们在协商后规定每晚在路口安排专人巡逻,后当厨师再次出动偷窃小孩时,众人将之抓获。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五、安忍品 57、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生死无惧》1.24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一月

1.24

在我的传承教派中,我们尊敬上师更甚于佛陀。虽然佛陀时常示现法力和慈悲,但我们的昏暗无明使我们无法亲近佛陀,而我们却可以亲近上师;上师就在这里,生活、呼吸、 讲话、行动,用尽各种办法示现佛陀的教法:解脱之道。

就像我,我的上师是真理的化身,是觉悟显现于此身、此世、世间,甚至此时此地的确切象征;在我的修行、工作、生活及觉悟之道上,赐给我无上的启示。我的上师担负着预示觉悟的神圣任务,直至我真正觉悟。

我知道,只有等到我觉悟时,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本质和无尽的宽容、爱和智慧。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