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调整你的心
超越概念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真诚地想要修持佛法的愿心,并非出于对自我快乐的欲求,也不是希望被人认为是个「好人」,当然更不是想要让自己不快乐,或成为一个「坏人」。真正想要修持佛法的愿望,来自于达到证悟的渴望。
大致而言,人类都倾向于跟随大众所接受的规范,并以温和、有礼、受尊敬的态度来融入社会;矛盾的是,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象修行之人应有的举止。若有佛法修行者被发现其行为不端,我们就会摇头,而且对她胆敢自称为佛弟子相当不以为然。然而,我们最好避免这种批判,因为「融入」并非真正佛法修行者努力的目标。就以帝洛巴(Tilopa)为例,他的样子极为古怪,如果他今天出现在你家门口,你大概会拒绝他进门。而你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很可能几近全裸,如果你幸运的话,他顶多穿了类似丁字裤的东西。他的头发从未接触过洗发精,嘴里含着抖动的活鱼,鱼尾巴还露在外面。你对这种人会有什么道德判断?「他!是个佛教徒?那只可怜的生物正被他折磨生吞!」这是我们神性、道德性、批判性的心在作用。其实,这种作用很类似世界上那些较为清教徒式、破坏式的宗教。当然,道德性并无必然的错误,但根据金刚乘的教法,心灵修持的重点是要超越我们一切的概念,包括道德性的概念。
在目前,大多数的人只能承受些微的特立独行,但是我们应该祈愿自己终能一如帝洛巴。我们应当祈愿,自己终有一天会有勇气,能够如他一般地疯狂而胆敢超越「世间八法」(eight worldly dharmas),对别人的赞誉或批评都毫不在乎。在现今的世界,这种态度是终极的疯狂。大家愈来愈认为,当自己受到钦羡或赞美时应该感到快乐,受到轻蔑或批评时应该感到不快乐。因此,那些希望被世人看成是正常的人,很难冒险飞出「世间八法」的巢穴。然而,圣者对此毫不在乎,因此从世间的观点来看,会认为他们是疯狂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