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我们为何要修持前行
第三章 前行略说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前行」:一个误称?
不幸的是,「前行」的词义会有些误导,而且常被错误地解读。修行者常会认为所谓「前行」,就意味着这些修习只不过是一系列需要尽快处理掉的障碍而已。就如学会了阅读就无须再想到字母一般,他们认为一旦完成了前行的累积,就终于能沉浸到「真正」的修行里了,这是很遗憾的。对许多其它修行而言,前行虽然是必要的先修功课,但倘若我们低估它,就会错失它真正的意义与目的。前行是一系列需要大量重复的修持,每项修持至少重复做十万遍已经成为惯例,而且对于各个修持应该如何进行、需要何种素材与法器、应该如何做供养等,都有许多非常特定的教导。累积修持的数量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像我这种既懒散又缺乏纪律的人而言,有个预设的目标能帮我克服怠惰,因而终能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这正是设定这种目标的初衷。做为修行者,我们必须用尽各种可能的方法,来尝试训练自己的纪律;而对于能够闭关修行的人,把一天分成三或四个时段来修持,也是很好的方法。
巴楚仁波切告诉我们,由于前行是所有金刚乘修持的基础,因此,它比所谓的「正行」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前行只不过是通往更重要修持的一本护照,那么一旦完成了必要的累积,伟大的上师们就不会再去修它了,但他们还是继续这么做。在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晚年,当我跟他在一起时,我亲眼看见他还是规律地修持《龙钦心髓前行》。由此可见,这是多么重要的修持。
「金刚萨埵」(Vajrasattva)、「供养曼达」(mandala offering)与「上师瑜伽」都是金刚乘的修持法,而「皈依」与「生起菩提心」则通常被归为声闻乘与菩萨乘的修持。在这些修持中,你认为哪一项是不必要的?你会略去哪一项?答案当然是「没有」。每项修持都同等重要,因为前行集结了诸乘的精华,囊括了修行者所有需要的修持,以及心灵之道上所需要的一切。
前行的结构
「皈依」是前行的第一步,而其目的是把我们从错误之道转至正确之道上。一旦安全立足于正确之道,我们再以「生起菩萨心」——整个菩萨道的体现,把自己从小道引导至大道上。接着,在佛法的甘露(梵amrita)倾注于我们身、语、意的容器之前,必须先将它清洁与净化,因此我们修持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然后,为了增强对修持的领悟力与持续力,特别是要去完成它,我们必须积聚无量的福德,因此要「供养曼达」。最后,是修持「上师瑜伽」。
唯一能够迅速成就解脱的方式,就是证得心性,而这种领悟只能由心本身来证得。由于我们现在的心僵硬、散乱又迷惑,需要加以训练;但是追随比较一般的方法,会花费长达数劫的时间,而且光是生起必要的热情来踏上这么长远的路途,就需要极大的努力。因此,对于那些急着想要在此生证得心性的人而言,唯一真正有效而可行方法,就是接受上师的加持。也因此,我们要修持一切道中最深奥的「上师瑜伽」。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