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 — 前行修持指引》26 第三章 4

第一部 我们为何要修持前行

第三章 前行略说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开始修持前的几句建言

你应该感到挫折

修持佛法必定是一件令人感到挫折的事。修行者——特别是初学者——常常不了解挫折感其实是成功的路标。对自己缺乏专注力、虔敬心或感应而引起的恼怒与沮丧,可能正是促使你更努力来完全融入修持之所需。当然,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将你推到另一个方向,让你停止修持——这是你必须不计一切代价都要抵挡你诱惑。但是,一定要记住,你对心灵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正在成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征兆。

好时光与坏时光

我们修行的状态,会因为自己是否在闭关或日修而有所改变。就如我们的身体构造完全受制于不断改变的宇宙构成元素,人类可说只不过是这些相互作用的副产品而已。因此之故,我们的色身与心永远都在改变。前一天,由于专注较容易、观想较清晰,我们对自己的禅修情况既振奋又鼓舞;而隔天,修持却变成麻木又令人挫折的灾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经验影响自己对修持的期待。当修持进行得顺利时,不要过度兴奋,也别把这种专注与感应的强度当作日后修持的参考点。策列·那措·让卓(Tsele Natsok Rangdrol)【译注13】说,佛法修行者不应像儿童在摆满玩具的游戏场般过度兴奋,以至于无法选定一种玩具,到最后什么都没玩到。而当你的修持进行得不顺利时,别让它破坏或侵蚀你修持的决心。吉美·林巴所给的建议是,在突然面临恶缘与障碍时,视它们全是上师与佛法慈悲的加持,以及修持的成果。

修持可能会扰动我们的生活,甚至会引来障碍,一如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前引来魔罗的愤怒一般。因此,障难是你修持奏效的标志,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在此,关键是要能持续而连贯。修行者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受到激励时过度修持,而当一场好梦都经历不到、无法专注或无法控制脾气时,就会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后,他们会停止好几个月;当他们终于又要修持时,才发觉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以这种速度修持,进展会非常缓慢。比较好的是乌龟的方法,每一步看起来都极为缓慢,但不论士气如何低落,你都持续地遵循自己的修持进程,不中断也不减少。这是我们利用自己最大的敌人——习气,来对付它自己。习气就像会吸血的蚂蟥(水蛭)般紧紧地黏着我们,而且随着时间变得愈来愈僵硬而顽固;即使我们设法掸掉牠,也会发痒而留下牠存在过的痕迹。然而,藉由建立有规律的佛法修持习惯,我们将坏习惯转为修持的好习惯,用自己的敌人来对付它自己。就如寂天所指出的,一旦你习惯于它,就没有什么是困难的了。【译注14】

 

译注13:策列·那措·让卓(Tsele Natsok Rangdrol,1608~),为噶举派与宁玛派的重要上师。著作包括:《正念之镜》(Mirror of Mindfulness)、《大手印之灯》(Lamp of Mahamudra)、《太阳的回圈》(Cycle of the Sun)等。
译注14:《入菩萨行》,第六品〈安忍〉,第十四颂:「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入菩萨行译注》,页94)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