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我们为何要修持前行
第五章 运用你的想象力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资粮田
观想通常都会涉及想象的一个「资粮田」(field of merit,皈依境),其中的各种细节会根据你所修持的前行而有所不同。
做为初学者,你对观想的各个细节无须太过偏执——当然,除非细节很能给你启发。你随时都要记住,自己所观想的一切,本身都是幻相,它是根据你自心对各种不同信息的诠释所虚构出来的想象而已。在此最根本的是,这些幻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何谓「资粮田」?想象你想要发财,因而需要某些资金来投资:农人则需要一块田地来种植或畜养牲畜;生意人为了某个新项目需要业务贷款或金主融资。同样的,追随心灵之道者,由于渴望将自己与所有的受苦众生都从轮回之网解脱出来,因此需要积聚福德。为此,我们需要使用两种资粮田——圣者的资粮田与众生的资粮田,经由这两种资粮田,我们终能收获证悟之果。
因此在前行中,从头到尾都会使用到这两种资粮田。我们在圣者的资粮田中观想诸佛与菩萨,想象他们给予我们力量、悲心与遍知,支持我们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得证悟。而在众生的(一般的)资粮田中,我们观想有情众生,对他们每一位都生起悲心。如此,我们在两种资粮田中都积聚福德。因此,修行者应该记住,当我们藉由相对的修持来积聚福德时,我们如果不是向诸佛祈请,就是对有情众生生起悲心,不论以其中的哪一种形式,这两种资粮田都会是我们每个修持的一部分。
常见问题
「如何正确观想上师在自己面前?」是大家常问的问题,例如「上师应该在我头顶上多高的地方?」、「他应该面朝着我吗?」、「他应该跟我面朝同一个方向吗?」……再次的,最佳的忠告是别太吹毛求疵,金刚乘之道是「无二分别」的。事实上,整个修持的重点就是证得此种「无二」,因此,在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对这些细节尽可能保持开放而放松。
话虽如此,某些方面我们仍然需要非常明确。例如,在前行的修持中,当你观想金刚萨埵坐在头顶上时,想象他与你面朝同一个方向。而当你修「上师瑜伽」仪轨时,由于染污众生都会认为坐或立于高人一处者,一定较好或较具权威,因此之故,你观想上师与众眷都位于稍高的位置,并且全都在注视着你。
在有些修持中,也许你会发现观想上师在头顶或坐在心中比较有效。有个教法甚至提到观想上师在自己喉间,因此当你进食时,就自动地对他献上供养。观想的各种可能性之选择,是无限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