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88 第十三章 5&6

第二部 前行

第十三章 灌顶与上师瑜伽四灌顶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认识心的本性

在第四种灌顶的最后,当你的心与上师的心融合之后,你有绝佳的机会来修持揭露心性以及稳定心性认知的技巧。这是获得证悟的唯一迅捷之道,而且根据顶果·钦哲仁波切所说,这是认识心性最快的方法。持续凝视「明」与「空」的结合,恰如其本然如此,未曾一刻与你自己分离,并毫无散乱地安住于此认知之中。

他说,没有任何有情众生曾有片刻与自己的心性分离,但是,由于对此毫无觉知,于是我们去追逐各式各样的迷妄。所以,要生起悲心并祈愿:愿所有众生明了胜义谛——「觉—空无造作之心」(awareness-emptiness uncontrived mind)既是究竟法身,而且从未与我们任何人分离。向心的本性祈愿,纯然依赖它,并渴望证得它。

顶果·钦哲仁波切又说,如果你有衷心地向慈爱的耶喜·措嘉佛母(Mother Yeshe Tsogyal)【译注38】祈请,她无疑地会以其悲心来拥抱你,并在此生、来生以及你在经历中阴的时刻,与你永不分离。所以,当你接受各种教法与灌顶时,要想象这些都是耶喜·措嘉佛母所授予给你的。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虽然本书大部分是有关前行修持的建议,但是了解一些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内容,或许会有点帮助。对于那些想要做这类修行的弟子,或许还可以当作一道开胃菜。

金刚乘有两种主要的禅定修持,即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这两种禅定反映了所有的现象都有起始有终结、有生有灭、有生有死的事实。

为了清净起始,我们修持生起次第;为了清净终结,我们修持圆满次第。这两种修行次第背后的目的,是极其广大而深邃的。虽然这可能是个粗略的归纳,但生起次第的目的是为了证得一切显现与存在(显有)的本质,而圆满次第的目的是为了证得空性的本质。

一般而言,「显现」与「空性」这些名词给人的印象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在金刚乘佛法中,它们并非分离的。「显现」与「空性」的分离造成根本无明,为了结合这两者,金刚乘于是提供给我们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技巧。我们在观赏彩虹时,某种程度上知道它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并无坚实的存在。而在另一方面,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时,却缺乏能力去理解自己所见的一切都只是「显现」与「空性」的结合,恰如彩虹一般。

生起次第涉及各种密续的方法,包括观想自己为本尊、莲花、日轮与月轮座,以及从本尊心间放射与收摄光芒。圆满次第则涉及两种禅定——「有相圆满次第」与「无相圆满次第」。「有相圆满次第」包含许多阿努瑜伽(梵anuyoga)的修持,例如观修「轮」与「脉」,以及把「气」有意识地集于中脉(梵avadhuti)来控制,还有梦瑜伽(dream yoga)、中阴修持与拙火(梵Kundalini)等修持;这些都包含在「有相圆满次第」的修行之中。在此之后,则是「无相圆满次第」,这是最高形式的「观」的修持。

遍知昆秋·龙达(JeKönchokLhundrub)说,藉由生起次第的修持,修行者能以世间万物做为修行之道;而藉由圆满次第的修持,修行者能转化所有烦恼(情绪),并以其为修行之道。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