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我们为何要修持前行
第四章 你的心灵热身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你也许会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此刻、就是你开始修行的完美时机,无论你有多少或好或坏的理由来试图拖延。也许你会想要等到工作不那么忙碌,或赢得彩券,或从伴侣离开的打击中恢复后再开始。但问题是,生活从不会免于干扰,要等事情都安顿下来才开始,那只能确定你永远不会迈出第一步。所以,无论生活多么动荡,今天,此刻当下,就是你开始修行最好的时机。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进行下去的建议与秘诀。
修行者的四种态度
我强烈地推荐大家培养这四种态度,即使只是在发愿的层次上。因为这四种态度能帮助我们剪掉悬荡的线头,不让它们轻易地再缠绕到轮回复杂的罗网里。
- 如受伤之鹿般的态度
如同一头受伤的鹿寻找僻静处疗伤一般,找个离群之处,让自己有时间与空间去修持。
- 如狮子般的态度
如狮子般勇猛,完全不理会任何困境或噩耗,因为它们只会让你分心,或将你吞噬,以至于在未来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 如风般的态度
风对自己吹向何处是不加分别的。相同的,不要试图招引顺境,或避开逆境。
- 如疯子般的态度
如疯子一般,对任何「世间八法」不偏爱,也不憎恨。例如,不在意被赞美,也不在乎被批评。
萨迦派的札巴·坚赞(DrakpaGyaltsen)【译注15】仁波切说,只要还执着于财物、房屋与家庭,我们就不会想要脱离轮回。因此,我们应该从布施与持戒开始修持。
一旦我们逃离了轮回的罗网,很重要的是别再掉落回去。然而,菩萨们经常会感到灰心,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无数有情众生是如此令人精疲力竭,而且整个过程是如此令人气馁。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会有如裸身孤单地游过大海,只见汪洋无际的海平线,令人感到泄气且极度沮丧。如果发生这种状况,菩萨会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虔敬心、出离心与正念等善德,这也是为何我们需要修持安忍与精进的原因。
最后,即使去除了所有的障碍,如果容许无明与散乱占据自己的心,我们仍然会毁坏一切。因此,我们要修持禅定与智慧。
三殊胜法
对于菩萨乘与金刚乘的修行者而言,「三殊胜法」(The three Noble Principles)是不可或缺的。
生起菩提心
从前行到供养一支蜡烛,无论你是做何种佛法修持,永远要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发心去做。在此,「利益」不仅意味着给予实质的帮助,例如提供食物或药品,或满足人们的情绪、自我与幻想;此外,还包括发愿能对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确实给予帮助。
若是缺乏这种发愿,佛法的修持就很容易会变成自私自利的行为。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为了所有其它众生而修持,而这种广大的愿力,就是使得佛法修持既强大有力又无穷尽,并能保证其结果会带来无量利益的原因。
运用「无二元分别」的觉知
在修持或实践佛法事业时,我们必须保持不间断的觉知,了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幻相,或至少试着把这种想法带入心中。如果我们戳刺自己的身体,逻辑的心会告诉自己感到疼痛,这个疼痛会有很真实的感觉。因此,我们必须试着去习惯于这样的想法——一切我们所见、所做、所想的,都是自心所造作出来的诠释,而这也是迈向「无二元分别的修持」之重要垫脚石。
「习惯于」的意思就是一再地提醒自己,例如,做大礼拜而膝盖开始疼痛时,要提醒自己——「我在做大礼拜」的「我」以及「我的膝盖痛」的「我的」,都是心所创造的幻相。
我们一切的经历都是心所创造的,记住这一点,就能直接对治骄慢与我执。一旦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不再会执着于自己的佛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修持;相反的,就如快要渴死的人无法克制地要大口喝水一般,一旦了知这一切都是幻相,你唯一所想的就都是与佛法有关的事。
当然,佛法本身就可以对治我执,但对那些自认为是「好修行」者而憍慢的人而言,佛行很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膨胀我执的方式。因此,记住「我们经历的每件事绝对只是心的产物」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每天只记得五分钟。
在此时,学生们经常会问的经典问题是:「如果我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心的产物,那么有『积聚福德』这回事吗?」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福德的存在与否,只不过又是心所造作的另一个概念而已。
在一开始,你的每个行为就能具足菩提心的发心,并且记得「无于元分别」(nonduality),这可能相当困难;而要你即刻就能每天观修空性一个小时,也不太可能。与其如此期望,不如试着去记住:你所见与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己显相的产物而已。不论你的佛行如何单纯,例如供养一朵花给上师,你都要记住,虽然你藉由供养而积聚了福德,但事实上,「积聚福德」的概念本身就是你自心所创造的。利用一切的机会去习惯这个念头——自己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并无真实的「圣行」(holy activity)存在。
这些领悟对你的所作所为会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把你从诸如骄慢或嫉妒等烦恼的后果中解脱出来。而且,当上师把你供养的花扔在地上不屑一顾时,你会完全不在意。
回向
每次修持结束时,不仅为自己的安乐,也要为一切有情众生的利益与证悟,回向你所获得的任何福德。而且,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结束才回向,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么做。你可以试着在每次大礼拜后回向,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浪费掉任何一个大礼拜的福德。你也可以将所有在过去生中忘记回向的福德拿来回向,例如这段祈请文:
我以刚才积聚的一切福德、过去生中积聚而遗忘的一切福德,以及未来世将积聚的一切福德,回向一切有情众生之利益与证悟。
无论你是多有经验的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要记住,唯一能让你的一切行为,而不只是座上的修持,都能利益自己与他人的方法,就是运用这「三殊胜法」。
你应该对广大的发心具有野心,当需要完全开展的菩提心时,不要只对简单的仁慈感到满足。怙主敦珠(Dudjom)仁波切说,佛法修持真的不是那么困难,一切都取决于发心。因此,永远别忘记要生起带领一切有情众生直至圆满证悟的发心。即使只是点燃一支蜡烛,你的发心愈广大,你积聚的福德就愈多。
- 如果你点燃蜡烛只是为了装饰客厅,那么,你有的是一般人的发心。
- 如果你点燃蜡烛是祈愿积聚福德,而终能摧毁轮回,那么,你的态度就与声闻乘修行者相同。
- 如果你点燃蜡烛是祈愿将所获得的任何福德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那么,你的态度就与菩萨乘修行者相同。
- 将蜡烛视为智慧之光,照亮一切有情众生,而且光所到之处都成坛城,这是密乘修行者的态度。
但是,大多数的时间,我们似乎无法记住这些重要的指导,而当记得时,以它们来修持又经常变得不必要的复杂。在这年头,我常听许多修行者说他们想做长期的闭关,或想对上师做大量供养,或想做其它大规模的举止,希望能一次就积聚大量的福德。然而实际上,他们却毫无时间与资源做任何事,而且讽刺的是这种大动作其实毫无必要。
为了积聚广大的福德珍宝,每个人只要以菩提心来确保自己的每个行动就已足够。因而,你供养一朵花给上师,并且思惟:「愿此供养在究竟上能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你就会积聚无量的福德。因此,「回向」是积聚福德极其简单却强而有力的方法。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修行者似乎认为它太不重要而不以为意,这显示出他们缺乏福德,以至于无法理解回向福德的甚深力量。
总之,这就是「三殊胜法」。如果你有记得在每天所有的行动上运用它们,你会迅速成为伟大的佛法修行者。
切断念头之链
让自己先切断念头之链才投入一座的修行,是个好习惯。假如你要修持之前刚与未婚妻吵架,心里都是对刚才发生之事的念头与反应,你的专注力会消失殆尽。因此,与其立刻打开修行法本,不如先花点时间来切断念头之链。
有无数的方法可以用来切断念头之链。例如,先挺直后背、盘腿而坐(如果舒服的话),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修习。每次念头一出现,你就提醒自己:生为人身是如何的难得可贵、死亡的迫近与不可逆料、此生极度的痛苦、你的行为所避免不了的业果,或任何其它能让你培养对世间生活产生出离感的想法。一再地思惟这些念头,即使你一天只修持十分锺,花上二到三分锺的时间来切断念头之链,你的心就会完全转变。
[译注15] 劄巴·坚赞(Drakpa Gyaltsen,1147‐1216):萨迦派五祖之一,人称「萨迦圣者」(Sakya Gongma)。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