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认识佛教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1. 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我的?为什么我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强烈的好恶,而对其他的人和事物却漠不关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而不是阿拉伯人,为什么我选择出生在北京而不是摩洛哥?为什么我甚至有“心”?总之,佛教怎么解释,为什么事物是现在这个样子?
佛教认为,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存在,事物以这样的形式呈现,是因为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每个因缘又有其自己数以亿计的因和缘。所以即便我们诞生在同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数以亿计不同的因和缘,使得一些人害怕蜘蛛,可把龙虾腿塞进嘴里时却没有任何不安;使得一些人看到鲜血就眩晕,却把生鱼片视为无上美味。
但是有一个因我必须单独强调,那就是我们的心识。这是最大的一个因。如果没有心识,就不会有生命,也就无法体验其他因带来的负担与快乐。
2. 仁波切,有些相信万能力量的人对佛教中因果与缘起的概念持怀疑态度,您对此有何看法?
对于相信存在一种万能力量的人来讲,万能力量本身就是因缘——虽然在究竟意义(胜义谛[1])上,那可能是他们相信的唯一的因缘。当然,在相对意义(世俗谛)上,我不认为他们的意思是,当煮蛋的时候,在煮蛋这件事中存在一个上帝或万能的力量,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只需要向上帝祈祷鸡蛋被煮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加水、点燃气,或者创造其他煮蛋的因和缘。
不同的人总会信仰不同的对象,他们各有自己正当的理由。不同的人也会对其他人的信仰抱有怀疑,他们也有自己正当的理由。对于佛教徒来讲,相信万能力量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因,这种观点是非常可疑的。佛教徒不愿意认为万能力量在背后操纵一切,因为佛教徒会想,如果万能力量有那样的能力,那么他也一定有慈悲。为什么他还让我们痛苦?他不是慈悲的吗?因为有能力,他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应该坐视我们的痛苦。所以佛教徒更愿意相信,万能力量不是导致一切的终极的因,事物的出现与消失是由于无数的因和缘。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讲,万能力量的创造者是人自己的心识——就是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心识。因为我们的心识相信万能的力量创造了我们,于是我们认为上帝存在。所以其实是我们创造了上帝,然后再把创造我们这件事归功于他。
[1]胜义谛:真理分为二谛:世俗谛(Relative Truth)及胜义谛(Ultimate Truth)世俗谛描述事物显现的相对性真理,胜义谛描述真实无谬的实相的绝对真理。这两个层面的真理在四大哲学流派及金刚乘中有不同的定义,渐进地深入并接近事物的实相。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