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7
第四章 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五种力量含藏所有佛法,而全部浓缩成一个“吽”字。这意思是说,一切修心的甚深复杂的教导,都包含在这五种力量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热切地修持这五种力量。佛陀在其中一世就曾这么做;在那一世,他是皇室的隐士——忍辱仙人。
故事是这样的:忍辱仙人到森林中苦行。之后,他的弟弟继承王位。有一天,这个弟弟,也就是国王,出远门,在森林中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息,睡着了。此时,王后、大臣及侍卫离开他,去见他们曾经认识的忍辱仙人,向他求教。国王醒来时,发现独自一人,以为王后、大臣和侍卫遗弃了他。他非常愤怒,起身寻找,发现他们围绕着一位隐士。他不知道这位圣人正在向他们开示,反而以为他在引导王后、大臣们走入歧途。
国王大喊:“你是谁?”因为哥哥远离世俗的时候,他年纪尚幼,因而不认识哥哥。
哥哥说:“我是忍辱仙人。”
国王说:“那我要看看你配不配这样的法号。让我看看你能忍辱多少。”边说,边把隐士的右手砍掉。“能够忍受吗?”他说。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砍掉隐士的左手,说:“你还是忍辱仙人吗?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把隐士的头砍掉,说:“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砍掉隐士的手和头,但伤口居然没有流血,反而溢出牛奶般的白色液体。国王平静下来,心想他可能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国王问随从他是谁?他们告诉国王:“他是你的哥哥,忍辱仙人。他过去放弃王国,到森林中修行。”听到这话,国王感到巨大的后悔,开始哭泣。因为忍辱仙人是一位菩萨,头被砍掉了,仍能说话。他说:“你一边问问题,一边把我的头手砍掉。在未来世,待我成佛之后,当你问我问题时,愿我同样能砍掉你的迷惑。”
事实上,忍辱仙人即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他最早的五位弟子(其中一位就是过去忍辱仙人的弟弟)问他:“什么是轮回?”
佛陀说:“轮回在本质上就是苦。”
接着他们问:“苦从哪里来?”
佛陀说:“苦从烦恼的情绪来。”
他们又问:“我们如何消灭苦因?”
佛陀说:“你们必须遵循道路。”
他们再问:“遵循道路有什么好处?”
佛陀说:“遵循道路后,所有的业和烦恼将止灭。”透过这个开示,五位弟子成就了阿罗汉的境界。虽然忍辱仙人的头是在嗔恨中被砍掉,然而经由他强大的证悟愿望,而能够把恶业转化,让国王在未来世成为他的弟子。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为什么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发愿。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