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百诵》

《定日百诵》

《定日百颂》为单巴桑吉尊者造,也称《定日教言》。

缘起:单巴强钦到单巴尊者前,见尊者年老体衰,便说:尊者您即将从安乐至安乐处,当日人们该依靠谁?该怎么办?说完失声哭泣。

于是单巴尊者为当日人们留下遗训: 顶礼上师! 会聚当日众行者,犹如旧衣不变新, 寿尽无药可救疾,必然离世地上人。犹如百川入大海,一切有情自归去。 犹如林中鸟雀飞,不会久留我迁徙。

颂词:

1 今若无义空手返,人身难复当日瓦。
2 身语意三勤妙法,为事之最当日瓦。
3 诚心诚意皈三宝,自得加持当日瓦。
4 放下今世求后世,为计之顶当日瓦。
5 夫妻无常如市客,莫争吵骂当日瓦。
6 财物如幻欺惑性,莫为吝缚当日瓦。
7 身体不净臭皮囊,莫过美妆当日瓦。
8 亲友如幻无真实,莫过爱牵当日瓦。
9 环境田地如牧场,莫要贪恋当日瓦。
10 地域六趣诸有情,莫执我所当日瓦。
11 生晨即已预示死,心怀无暇当日瓦。
12 迷乱本无骤然性,观作者相当日瓦。
13 无有散乱勤妙法,亡后引道当日瓦。
14 业报因果必真实,警惕罪恶当日瓦。
15 放置作业如梦境,实修无作当日瓦。
16 贪著何法舍弃彼,一无所需当日瓦。
17 不会永住此世间,今备路粮当日瓦。
18 无忙完事去修法,念时疾行当日瓦。
19 林中猴群贪快乐,林边火困当日瓦。
20 生老病死河无桥,已备船否当日瓦。
21 生死中阴狭险隘,五毒惑匪定等候,寻护送师当日瓦。
22 无欺皈处乃上师,不离顶戴当日瓦。
23 皈依上师抵目地,起大敬信当日瓦。
24 有财之人有吝啬,无偏施舍当日瓦。
25 有权之人有罪恶,十指扪心当日瓦。
26 人间世界无亲友,心依正法当日瓦。
27 散漫暇满人生尽,当机立断当日瓦。
28 散乱当中死魔捉,即日修行当日瓦。
29 死主至期无固定,及时预备当日瓦。
30 死晨谁亦不能救,独立自主当日瓦。
31 犹如日落之阴影,死魔不停步步至, 迅速逃彼当日瓦。
32 去年花好明年枯,身不可靠当日瓦。
33 活时纵然如天子,死时魔军极恐怖, 此幻身欺当日瓦。
34 巿客买卖即分散,友伴必离当日瓦。
35 堆积假人定倒塌,今创无离当日瓦。
36 心鹫终究必飞翔,今要越险当日瓦。
37 于恩父母六道众,应修慈悲当日瓦。
38 于仇怨敌业感众,弃猛嗔心当日瓦。
39 依诵经咒净语障,断庸闲谈当日瓦。
40 顶礼转绕净身障,断俗琐事当日瓦。
41 强敬信净意习气,师观头顶当日瓦。
42 俱生骨肉定分离,莫执寿常当日瓦。
43 取境之最永恒境,彼无迁变当日瓦。
44 享财之最心性藏,彼无穷尽当日瓦。
45 品食之最禅妙味,断饥饿恼当日瓦。
46 喝饮之最念甘露,彼无间断当日瓦。
47 依伴之最觉性智,彼无别离当日瓦。
48 寻子之最觉性童,彼无生死当日瓦。
49 空中挥舞觉性矛,见无阻碍当日瓦。
50 无念中放无散哨,修无沉掉当日瓦。
51 自性无灭修妙力,行无取舍当日瓦。
52 四身无别自心圆,果无希忧当日瓦。
53 轮涅根本归自心,心无有实当日瓦。
54 现贪嗔如鸟无迹,不耽觉受当日瓦。
55 法身无生如日轮,光无增减当日瓦。
56 相续念如空室贼,实无得失当日瓦。
57 受无踪迹如水纹,妄相勿逐当日瓦。
58 贪嗔忆念如彩虹,莫起耽著当日瓦。
59 动念自净如浮云,莫指定心当日瓦。
60 无执自解如风吹,莫贪对境当日瓦。
61 觉性无执如彩虹,莫著觉受当日瓦。
62 证悟法性如哑梦,无有言词当日瓦。
63 证悟犹如少女乐,喜愉无说当日瓦。
64 明空双运如水月,无所贪著当日瓦。
65 现空无别如虚空,心无中边当日瓦。
66 无念无散如明镜,彼无宗派当日瓦。
67 觉空无别如镜像,彼无生灭当日瓦。
68 乐空无别如照雪,彼无识别当日瓦。
69 谬语无迹如回响,莫执声音当日瓦。
70 苦乐幻如琵琶弦,顺缘业控当日瓦。
71 轮涅自解如儿戏,心无依处当日瓦。
72 外在戏论归于心,冰溶成水当日瓦。
73 无明幻如草地水,不可阻挡当日瓦。
74 轮涅迷乱如遇敌,援助师胜当日瓦。
75 五身自明如金洲,莫希忧等当日瓦。
76 暇满人身如宝洲,莫空手返当日瓦。
77 大乘法行如摩尼,寻亦难得当日瓦。
78 今生温饱皆可以,关键修行当日瓦。
70 少时苦行而实修,老后身衰当日瓦。
80 生烦恼时行对治,相自解脱当日瓦。
81 有时回忆轮回过,激起诚信当日瓦。
82 今发精进取自地,亡后引道当日瓦。
83 现今无闲何时闲?百时一餐当日瓦。
84 寿不可靠如草露,莫要懈怠当日瓦。
85 现今如若已滑跌,人身难复当日瓦。
86 佛法犹如云中日,唯在现今当日瓦。
87 自无实践口空谈,自有过失当日瓦。
88 信心缘转之捷径,思轮回患当日瓦。
89 依恶友自染恶行,自心作证当日瓦。
90 若依善友得功德,依善知识定日巴。
91 无明迷乱魔之根,持正知念当日瓦。
92 不耽五毒近正道,具对治力当日瓦。
93 精进力弱易丧失,疾披铠甲当日瓦。
94 长伴习气接踵至,莫循过去当日瓦。
95 领悟心弱祈祷尊,心生等持当日瓦。
96 欲后安乐今耐苦,佛在自前当日瓦。
97 瑜伽士将离定日,今断增疑当日瓦。
98 我无散乱勤修行,汝亦隨行当日瓦。

此当日遗训,印度成就者单巴加嘎或单巴桑吉撰著 圆满!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定日百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三十五佛忏悔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suō)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zhān)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zā)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miè)戾(lì)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tuán)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

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

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

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心经》回遮仪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无可言思般若度 不生不灭虚空体
各别自证智行境 三世佛母我敬礼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终)

南无敬礼师,敬礼佛,敬礼法,敬礼僧,敬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我之一切真实语,当愿成就。如昔时天王帝释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愿皆遣除(拍手),愿成无有(拍手),愿成寂灭(拍手),愿极寂灭(拍手)。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来亦不去 不一亦不异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念诵方法为:

1 将心经念诵三遍。其中第一遍需要念诵开始的偈子“无可言思般若度……”,后面两遍直接从经文“观自在菩萨”开始即可。

每一遍念诵经文到最后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的时候,咒语可以念诵多遍。这个没有一定数目。

2 接着念诵“南无敬礼师……”,直到“愿皆遣除”,拍一下手。再从“南无敬礼师……”开始念诵。如此三遍,最后一遍才念完后面的“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直到“我稽首礼佛”。其中念诵“愿皆遣除,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这四句每念一句也要拍一下手。

3 上面两步完成算一次。如此念诵十次即可。
以上供养诸位,愿法喜充满,菩提路上遣除一切违缘。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