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十二)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26

那些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永不安乐,

听瑞的人们啊,

(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准备痛苦地捶胸顿足吧。

  没有人会比一个认为金钱万能的人更焦虑不安。“我要如何创造财富?一旦创造了财富,我要如何持守财富?”他生活在担忧被偷、竞争和面临灾祸的恐惧之中。当他最后失去了财富,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肉仿佛被切下来一般。

  看看一些人是如何为了事业而日夜劳碌奔波。他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他们对每一个人心存猜疑,并企图从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身上谋取利益,胜过地位均等的人,驱逐地位高於自己的人。他们很难享有片刻远离忧虑和烦恼的平静。

  没有权势、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可以失去的事物,以及没有可以恐惧的事物,是多么纯粹的喜乐!

  不要让你的心被无益的念头拖累。缅怀过去和未雨绸缪有什么好处?安住在当下的离戏(simplicity)状态中。与佛法和谐共处。让佛法成为你的生活和经验中心。做你的命运的主人。

  27

在下一个世界中,既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

听瑞的人们啊,

把信心寄托於佛法之上。

  当我们被一个小刺刺伤的时候,我们哭喊疼痛;当我们碰触到冰寒之水的时候,我们冷得发颤。然而,我们如此珍爱的身体,很快就会变成一具没有任何感觉的死尸。被焚化,被埋葬,被犬只吞噬,或被秃鹰撕裂,是它唯一的命运。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子女、朋友、仆从、房屋和财富都无法随行。业力之风把我们带走,如同吹动一根羽毛。我们将前往何处?我们将停留何处?我们再也没有任何选择。

  谁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只能充满信心地仰赖上师、三宝,以及终身修持的佛法,向他们寻求协助。因为只有他们拥有力量,能够把我们从介於死亡与投生之间的中阴阶段的痛苦和恐怖中救度出来,引导我们前往净土。

  修持佛法之初,困难重重,但最后却能够获得至极大乐。这和从事俗务有天壤之别;从事俗务皆以喜乐为始,以痛苦烦忧和理想破灭为终。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忍受什么样的磨练和严苛考验!然而,正是透过这些磨练和严苛考验,密勒日巴证得了“金刚持”(Vajradhara)的不变果位–无别的清净大乐(the pure bliss of non-duality)。他独自居住在僻静洞穴之中,但他的光耀却遍及世界。他也必须跨越死亡的门槛,但是此刻,他端坐在净喜净土(the Land of Pure Joy)的坛城中央。这是和骄慢的世人有多么的不同啊!当一个国家领袖或百万富豪过世的时候,人们会说:“某某人死了。”如此而已,不比一根蜡烛烧尽,一潭水蒸发重要。

  “佛法”这个字也意味著去修补或去矫正;去纠正所有的缺点,去发展所有完美无暇的功德。除此之外,我们如何能够获得自由?从修持佛法中所获得的功德将留存下来,成为来世的心灵资粮。

  28

如果你漫无目的,你将浪费人身之暇满,

听瑞的人们啊,

此时此刻立定决心。

  我们的心瞬息万变;它唯一不变的是对世俗诱惑的强烈执著。在我们学会控制念头,在我们的心获得真正的定力之前,我们的信心一定会犹豫不定,并且容易为了没有意义的活动而分心,浪费生命和修持佛法的珍贵机会。把修持佛法这件事拖延到明天,等於是在持续拖延,直到死亡来临为止。

  受到信心的驱使,猎人奇惹瓦·贡波·多杰(Chirawa Gonpo Dorje)告诉密勒日巴尊者:“我决定开始修持佛法,但我必须先回家向家人告别。之后,我将立即返回。”

  密勒日巴尊者打断猎人的话说:“现在就下定决心。倘若你回家,你的家人会费尽心机要你改变心意,你就不会回来了。如果你想要专心修持佛法,那么就要即时即行。”猎人照做了,后来成为密勒日巴尊者最具证量的弟子之一。

  切勿落入犹豫不定(掉举)的陷阱!投入全副的心力,专心一意地修行,不受任何其他想法的干扰。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 (十一)

顶礼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23

如果上师是你的依怙,你将到达任何你想要到达之处,

听瑞的人们啊,

对上师生起虔敬心,做为踏上道途的盘缠。

  上师如同地面,从不离开我们履踏的双足。上师带领我们通往证悟,从不令我们失望。受了大气的撑托,飞机可以迅速地把我们带到步行无法企及之处。藉由虔诚心的支持,上师的加持能够很快地带我们走向证悟。

  “法”(Dharma)这个字的其中一个意义是“承托物”。它支持、引导那些怀抱信心、一心向法之人。一个被水势湍急的河流冲走的人,可以被一只强健结实的手拖拉上岸。同样的,只要我们向上师出示信心之环,那么上师的钩子便能够把我们从生死轮回中拖出。

  从声闻乘上至大圆满,无论是在佛法的哪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弟子能够在缺乏真正上师的引导下修持。仰赖一个具德的上师,是在修行道上有所进展,避开所有潜在障碍和误入歧途的最佳方式。因此,虔敬心是我们踏上证悟旅程必须支付的费用–为了抵达目的地,这是我们必须自行提供的“盘缠”。

  24

那些富裕之人也会吝啬贪婪,

听瑞的人们啊,

慷慨地施予,不要有所分别。

  俗话说:“愈富者,愈吝啬贪婪。”这句话常常是真的。贪欲让你不快乐。它使你投生饿鬼。与其积聚无用的财富,倒不如把财富运用於有益之途。慷慨地对待穷困之人,建造佛塔,供养三宝。你愈是慷慨宽厚,你就愈昌盛繁荣。

  我们应该没有分别地慷慨对待所有的人–穷者、病者、老者、来自远方的旅人–不要因为对方是朋友或陌生人、我们有求於对方或无求於对方而有所分别。在布施时,不要炫耀招摇,不要有所偏袒,也不期待获得任何回报。

  25

拥有权势的人也会行事邪恶,

听瑞的人们啊,

扬弃追求地位与权势的所有欲望。

  国家领袖为了建立权威而从事许多恶行,并且也要为以他们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担负起责任。他们将面临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军队领袖最终将尝到因其命令所造成士兵阵亡的业果。

  建立在如此多罪行上的权势,究竟有什么利益?何必汲汲追求权势、财富、升迁和社会地位等不长久、只会招致痛苦的事物?“觉悟的状态”是一个我们永远不会从其上落下的地位。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 (十)

顶礼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20

生、老、病、死是一条没有桥梁或浅滩的河流,

听瑞的人们啊,

把船准备好了吗?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四大痛苦。出生是生命的门槛,也是痛苦的门槛。很快地,老迈将改变我们的健康状况,使感官衰退,牙齿脱落,头发灰白。失去记忆力将使我们脾气坏,难以相处,而且没有人想要听性情乖戾的老人说话。焦虑绝不会停止折磨我们。我们的财务会出什么状况?我们担忧,我们的子女将如何地弃这些财务於不顾。疾病也将带来苦恼折磨的重担。我们因苦楚而憔悴瘫痪,最后必须面对死亡的极度痛苦。

  这四大苦形成一条狂暴河流,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越过。我们现在就准备一条可以带我们渡至河之彼岸的船只,不是比较好吗。

  21

在生、死与中阴的狭道上,

盗匪–五毒–等著突袭你,

听瑞的人们啊,

把上师当做你的护卫。

  通过一个盗匪出没的地区,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可怕经验。同样的,在修行道上行走时,也必须经过难行而危险的狭道;任何一个展开艰钜的证悟旅程的人,都必须预期自己可能会遭遇一些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尤其是贪、嗔、痴、慢、疑五种障碍。你或许能够避开“贪”的袭击,但你会发现,“嗔”已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伺机而动,准备要制伏你。即使你逃离“嗔”的等待,你也会轻易就落入“慢”和“疑”的魔爪之中。这五种有毒的情绪是冷酷无情的盗匪,总会摧毁我们达成目标–自轮回中解脱–的任何机会,不会犹豫片刻。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护卫来带领你通过重重危险。那个护卫就是你的上师。唯有他的指引,你才会安然无恙地抵达目的地。

  由於其中有太多的风险,因此你要先选择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师来做为开始。一旦你对上师建立了信心,你就必须遵从他的建议。最后你应该学习如何把上师的建议付诸实行。如果你能够正确地进行这三个阶段,你将进步神速,没有障碍。由於上师的慈悲和智慧,佛法的全貌得以在你面前陈展,如同在市场上拍卖的昂贵食品。错失这个机会,不是愚蠢吗?

  如果你信任一位真正的上师,当你年迈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运用的修行法门;当你生病的时候,就有另一个修行法门;当你面临死亡门槛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修行法门。你将准备就绪,怀著坚定的信心面对生与死。

 

  22

上师是永远可靠的皈依对象,

听瑞的人们啊,

时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之上。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慈悲的上师永远不会背弃你。如果你信任他,他将带领我们直至证悟。你的信心愈坚定强烈,你的修行将愈快速地开展。如果你真的能够把上师视为佛陀现前,你在修道上的进展将非常迅速。

  你应该如何依止一位上师?用你的身、语、意来供养上师,比物质的供养更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非常努力地把上师授予的法教付诸实修,来回报他的仁慈。

  你如何开始走上修行的道路?首先,你必须从上师那里领受法教,接著确定你了解法教的意义,最后把法教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你应该如何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你应该像一头饥饿的牦牛,当它吃著一簇青草的时候,眼睛已盯著另一簇青草。你应该充满喜悦,热切地修行,绝不落入懒散或漠不关心。尤其绝对不要认为:“这样已经够了。”人们在做了几千个大礼拜,念了几万遍咒语之后,开始感到骄傲,同时又毫不犹豫地杀害昆虫,纵容他们所有的妄念,不在乎自己犯下的恶行,即使这些恶行相当大相当多。这是一个大错误。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上师的指引,正如一个婴儿需要父母的保护。

  试著把你所有的经验和觉受融入对上师的虔敬心之中。如果你能够领会这个修行的重点。将不会有障碍。如果你的境遇顺遂愉悦,那么把你的安乐视为上师的加持,不要执著於它,视它为一场迷梦,一个幻象。如果你遭受困难和痛苦,也把它视为上师的加持。如果你生病了,那么观想上师位於病痛发生之处。要认清,这个病痛提供你一个机会,去清净你在过去所造之恶业和无明–痛苦的根源。把许多其他如你这般受苦的众生放在心中,并祈愿你的痛苦承纳了他们的痛苦,愿他们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如此一来,疾病便能教导我们慈悲。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 (九)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17

既然你不会永远留在这个世间,

听瑞的人们啊,

那么现在就开始准备你的旅程。

  在我们之中,谁没有想过去建造一幢坚固牢靠的房子,可以让我们住在里面数十年,并在我们离开世间之后,还能维持数个世纪?谁不曾梦想致富,在余生免於所有的忧虑?是“永恒的恶魔”诓骗了我们,让我们相信事物能够持久。

  相信任何人事物永远属於我们,注定会令我们失望。这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啊,目睹人们在死亡时,心思完全被所爱之人与所留下的身后物占据,遗言除了一连串的执著之外无他,完全无视於等待在他们前面的命运–如果他们完全忽略任何具有真实意义的事物,那么他们所在面对的命运,很可能是充满痛苦折磨的。相反的,圣哲与真正的行者不认为自己拥有任何事物,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更别说财物或住所。听到这样的事迹或遇见这样的圣哲或行者,是多么令人有所启发啊!他们视财物为暂时借来的虚幻之物。

  我们要经历很长一段旅程去通过六道轮回。如同一名小心翼翼准备旅程、展开环游世界的水手,我们应该亲近佛法,为自己面对一段甚至更长、通过死亡与再生的旅程做好准备。

 

18

如果你要先去完成你必须做的事,

你将永远不会接近佛法,

听瑞的人们啊,

当你想到佛法的时候,立刻起而修行。

  俗务如同湖面的波纹,是永无止境的。你或许认为,在接下来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够把计划做出结果,之后你将可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难道你不曾目睹人们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英年早逝?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设。

  当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头时,不要犹豫踌躇。切勿把修持佛法这件事拖延到明天。当下即是适当的时机。农人不会等到冰霜使地面变硬才开始播种。他会趁著土壤温暖湿润的时候播种。一旦你遇见了具德的上师,领受了他的教导,你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走上觉悟之道。

 

19

在森林内部,猴子可能快乐安适地活著,

听瑞的人们啊,

但森林外围的火焰正在逼近。

  在森林深处的中心,猴子惬意地在树枝之间跳跃嬉戏,享受美味的果实。它们不知道自己被火焰包围,很快就会被活生生地烧死。同样的,骄者、权者、富者自得其乐,仿佛不知道死亡将突袭而来,置他们於死地。思量在死亡的刹那,什么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并遵循证语之道。这是你善用人生的唯一聪明的方式。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 (八)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15

把所有的事务留在身后,犹如南柯一梦,

听瑞的人们啊,

只要把“无为”付诸实修。

  凡俗人生的各种事务如同海浪般一个接著一个而来。富者永远觉得拥有的金钱不够,权者永远觉得拥有的权势不足,思惟以下的话语:满足我们所有欲望,圆满我们所有计划的最佳方式,就是放弃它们。

  一个证悟者把凡夫俗子热衷的事务视若梦境,如同一个老人观看孩童嬉戏般看待它们。昨晚,你或许梦见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国王,但是当你清醒之后,留下了什么?你在清醒时所体验的事物,几乎不比梦境真实。与其去追求难以捉摸的梦,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安住於宁静无扰的禅思,离於烦乱散漫,直到对空性的了悟成为你的觉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6

放下凡是你所执著的事物,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想一想任何一个让你强烈执著的人、物品或情况,并试著去检试你所深深执著的美好事物、权力或财富。彻头彻尾地检视它们每一个。它们看起来不像是幻象吗?当你用这种方式来看待事物的时候,你的执著减少了,不再有相同的、急需去拥有的感觉。如果你有“我不需要任何东西!”的态度,你的心境将自然而然地感到宁静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活著与死亡的时候,都处於强烈执著的状态下,那么你的今生与来生将充满痛苦折磨。在死时,强烈执著於身后物的人,将变成一个受贪欲折磨的饿鬼。

  过去的伟大圣哲与行者只要有维生所必需的最少量食物,以及足以避寒的衣物,就感到心满意足。然而,他们是最富有的人,因为真正的财富属於那些知道如何满足於现状的人。

  伟大的噶当派禅修者噶拉·贡秋(Krark Gomchung)住在西藏的一处洞穴中。每次他进出洞穴的时候,身上穿的袍子都会被洞口的山楂丛妨碍到。他常常考虑砍掉山楂丛,但每每如此,他心中立刻就会生起死亡的念头。他想:“谁晓得我什么时候会死呢?把去除这株长刺的树丛所花的时间用来禅修比较好。”藉由禅定的力量,噶拉·贡秋能够飞行,示显各种神迹。他圆寂时,那个山楂丛仍在原地。

  假若如此伟大的行者都无法忍受去浪费片刻的时间,那么在修行道上仍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我们,怎能把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耗费在俗务之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