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一)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1

如果你们虚度此生,空手离开世间,

听瑞的人们啊,

那么在未来,人身将非常难寻。

有些人认为,他们不必急著遇见一位上师,未来总会有时间修持佛法。这种态度使他们轻佛法而重俗务。

当播种的时节来临,农人立刻开始播种,不会拖延到第二天。同样的,当修持佛法的顺缘具足时,我们应该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搁片刻。



2

把身、语、意全用於实修殊胜的法教。

听瑞的人们啊,

这是你们所能从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变的因果法则之下,我们的行为(身)、语言(语)和思想(意),决定了日后所要经历的快乐和痛苦。如果行为之秤的秤杆倾向不善的那一侧,我们将在轮回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杆倾向善的那一侧,我们将能够从轮回中解脱,并在一个生世内证悟成佛。抉择显而易见:让我们避免痛苦之因,确保获得安乐。

如果你在佛法兴盛之处投生为人,遇见一位具有成就的上师,并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那么将使今生及未来的生生世世获得无限广大的利益。你将了悟,世俗的纷扰把你执囚在轮回的牢笼中,而生起一股渴望从轮回牢笼中解脱的强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解脱道,另一条则通向轮回六道。

经典有云:

身是能够引导你渡往解脱彼岸之船,

身是能够让你沉入轮回无底深渊之石,

身是邪恶的仆役,也是善德的仆役。

正如一块清澈透明的水晶会折射其支托的颜色,我们的心意也决定了行为的善或恶。因此,选择正确的道路,把我们的行为、语言、念头导向佛法是很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养善的串习、消灭不善的串习之上。在佛陀住世期间,婆罗门优波掘多(Brahmin Upagupta)以每日纪录的方式来提高警觉,测量自己进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两堆,每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恶念或犯下的每一个恶行,每一个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善念或从事的每一个善行。刚开始,黑卵石堆远高於白卵石堆。但渐渐地,两个石堆的高度趋於平等。最后,由於他坚持不懈,他达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证悟者的100句心髓——顶果钦哲法王讲述 (序)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
 
帕当巴停留在西藏和尼泊尔边境的听瑞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拥有无数个弟子。有一天,一个亲近弟子在久违之后,抵达听瑞,看到上师如此年迈而感到非常悲伤,于是他问:「圣者,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毫无疑问的,你将从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但我们将会如何?我们能够信任谁?」面对热泪盈眼眶的弟子,帕当巴教导了修行百颂。
 
《修行百颂》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修行百颂》

向上师顶礼!
会聚在听瑞的幸运行者们,听啊!
在讲授法教之前,帕当巴先向上师顶礼。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他认为听瑞居民“幸运”,是因为他们热切地渴望研习与实修佛法,因而了解如何使生命具有意 义。

如同破烂之旧衣无法恢复原有的新貌,一旦你患了不治之症,向医师求诊是无用的。

你必须离开。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间,如同溪流河川流向海洋般。所有众生都朝向同一个目的地前进。

如同一件衣物经过多年的使用而变得老旧,最后破烂不堪一般,生命也是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枯竭殆尽。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阻止这个无可避免的过程。在死亡的时刻,诸如土地和钱财等虚幻的财物,完全无用武之地。我们终究免不了孤独地死去,把所有事物留在身后,如同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发,我们抽离於生命中所熟悉的事物。

除了死亡,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的结局,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归处。

在死亡的时刻,

修行是我们唯一的依赖,

一生所行之善业是我们唯一的朋友。

此刻,如同一只飞离树梢的小鸟,我也将不会在此地太久;

很快地,我必须离开。

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能够在死亡时刻协助我们的法教更加必要且珍贵。诸佛与上师以法教的形式传下生动的智慧话语。这样的法教与伟大的诸佛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它们能使任何用心体悟法教的人,获得与他们相同的证量,也为那些渴望进入解脱道的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启发之源。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高僧大德的开示

几点概要:

1,作为佛教徒应该深信三宝,要多思维因果,生活中善加抉择。相续一旦成熟了,修法就产生效果。

2,思维人生无常,在座的每个人都会死,而死时不定,谁也不能保证明年坐在这里还在这些人,应该精进修法。

3,在生活中修行。不仅坐上,下座之后也应该时时观察自心。内观己过,外观清净。在简单清净的生活中修行,本身就是极大的福报。

4,道友直接应该团结友善。金刚道友之间更应如此。

5,要一门深入,对上师有恒久的信心。专注修几个法获得成就,不要贪多。

6,上师还提到了无垢光尊者说的人身难得,虽然我们都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也会因为8个断缘心(喜爱恶行,人格恶劣,心离正法,为今所缚,无出离心,无有正信,毁坏律仪,失毁誓言)而没有真正把暇满人身用来修行。

7,上师说希望明年来,看到我们都有明显的进步,希望我们通过内心的改变,从行为和语言上透露出修行人的气质威仪。

8,求表扬时上师说现在还不到批评我们的时候,要到批评可以促进弟子们修行的时候才批评,他有弟子经常受批评,后来上师不批评他们了,那些弟子就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9,法是大圆满,更重要的是人大圆满的根器。不需要复杂的心思,就像龙多活佛跟随华智上师25年,上师不传他大圆满,他没有埋冤,最后一点拨马上开悟了。

10,关于藏传菩萨戒能不能养狗和宠物的问题,上师说菩萨戒的关键是不能舍弃众生,如果养就要对宠物像对家人一样。

11,在平时不修法时要时时观察自心,在坐下要把坐上修的能力用于调服自相续,坐下和坐上不要割裂,把修法融于生活才是修行人。

慧灯读书-稻秆经讲记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1):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2):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3)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4)上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4)下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5)浅谈因果

慧灯读书 稻秆经讲记(6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