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0、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四

–索达吉堪布

 

很久以前,有一宝盔国王统领五百小国,娶有五百王妃。怎奈妃子虽多,但皆无育有子嗣。情急之中,宝盔国王便多方祈请日、月天神,不过种种手段最终均无济于事。国王内心焦灼万分,痛苦无奈当中日夜揪心:自己百年之后如无太子继位,国必大乱。忧心如焚之际,一日于梦中,一天人托梦给国王道:“如欲求子,当前往王宫外之园林,那里有两位仙人,其中一位遍体金色,你即可向他祈祷,他则会变现为你之太子。”

国王急速赶往仙人住地,找到仙人后按天人所述至诚祈请一番,仙人终于答应可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另一仙人也说愿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国王高兴难抑地说道:“希望如是,但愿如此!”

金色仙人死后不爽前约,即刻入于国王大王妃胎中,九月怀胎过后,大王妃产下一遍身金色太子,头发呈现蓝色,相貌非常端严。宝盔国王为新生太子行盛大贺诞仪式,并请看相师观察占卜太子命运,看相者仔细端详后为其取名善义。此时另一仙人也于死后入于另一王妃胎中,待其生育后,国王同样为之举行贺诞仪式,并请看相者为其取名恶义。

善义太子长大后精通十八种学问,一日请求父王能允许他到外面玩耍。得父王开许后,善义则以大威风出宫巡游,众人皆争相前往观瞻。目睹太子风采后,众人均赞叹善义威严实如梵天。而善义则趁出游之机亲眼目睹众多贫穷者、着破衣烂衫者、杀生者、耕地者、渔夫及猎人。善义问其何以从事此等营生?这些人回答道:“我们生活贫穷无着,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万般困窘中只得做此低劣活计。”

太子闻言心中难过不已,对他们之悲惨境遇自然流下伤心泪水。他在心中感叹道:“呜呼!此等众生命运可谓从黑暗到黑暗,永无光明之期,真乃可悲可叹!”

回宫后,他便请父王作广大布施,蒙国王开许后,便广行布施之举。及至仓库布施至只剩三分之一财物时,仓库保管者便请求宝盔国王停止太子如此布施。国王便以方便法令其关闭库门,如此一来,善义则无法再满足广大众生求乞之愿,他便想依其他诸种方式随意满众生之愿。此后之种种经过,诸如询问众人、想去海中取宝等等,皆与前文所述大布施经历大致相同。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急流分断

五百商人与一老年商主,尚有善义太子便一同前去海中探宝。恶义此时则想道:我也要帮兄长前去。宝盔国王则想如若派别人陪同太子,还不如派弟弟帮助哥哥,便同意恶义前往。善义就取了三千两黄金以作盘缠,一千两补贴日用,两千两用于救急。

出发之时,国王、王妃咸来送行,当其离开本地正欲扬帆出海时,所乘轮船开始依次砍断系船绳缆。此船由七根绳子拴在岸边,每天都有人大声宣告:“大海航行危险异常,种种险难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去者众、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虑之人均可自行离开。如不顾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宝者,所取宝物定可使本人七代当中财富圆满。”此番话语每天皆宣读一次,并砍断一根缆绳。连续七天后,绳断船启,轮船飞快驶离岸边,前往海中行去。

到达宝洲后,因善义王子精通探宝术,他就指导众人如何寻觅宝物。众商人随后皆安顿于宝洲,善义则与老商主划小船又驶往别处。

当他们越过金、银、蓝宝石山下,抵达金沙后,老商主告诉善义道:“我已无力再往前行,恐必死于此处,唯愿你勇往直前,直抵七宝所成之龙宫大殿。如大门紧闭,则可取门上金刚杵用力敲开,那时门内五百天女皆会一一供养你珍宝。其中有一天女会供养你蓝色珍宝,此乃真正如意宝,得到后万勿舍弃,定要将之带回。其他美女所供养之珍宝亦需带回,且需牢记切勿与众人提及此事。我死于这里后,望你莫负我恩,请将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0、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19、大布施取宝利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三

–索达吉堪布

 

久远以前,此世界为一大国王统治,其上师名为婆罗门烈卓达,受到众人爱戴恭敬,财富广积同于多闻天子。释迦牟尼佛那时为婆罗门之子,名大布施,年岁尚小时便相貌端严、具足相好,且精通一切学问及技艺。因他财富非常圆满,一次出门赏玩时看见贫穷困苦者后便生悲心。回家以后就对父母请求能允许自己广行布施,蒙父母开许后便行广大布施。他将库中三分之二财物尽皆施舍,只余三分之一时,管理仓库者便告之于大布施父母:“万勿再行布施,否则定会使仓库空虚。”父母因感羞愧而不愿当面数落儿子所为,便对仓库管理者说道:“我们无法直接明示,你可关闭仓库大门,对其言我忙于事务,不为他开门便罢。”

结果当大布施还欲广行布施时,因库门紧闭已无法满足乞讨者愿望。大布施心中暗想:管理仓库者不开门也许是受父母吩咐,况且儿子把父母所有之仓库全部布施也不应理,我最好能想一万全之策以得到如意财宝,如此便可把无量财富布施与无数众生。想及此,大布施便到众人前询问有何方便可令自己如意布施。如是问时,有人说你欲得财定需耕地,有说步行可积财,有说经商能致富,亦有人言取宝需向海中去。大布施内心思索:如我行耕地等事务恐不合适,最好之策当以前往海中取宝为上。大布施想完便向父母请求开许,父母恐其一去不返便坚决不同意。大布施便以决绝态度在父母面前斩钉截铁说道:“如我不能实现此种愿望,则我必将不吃不喝、长伏于地、在你们面前誓不起身。”言毕即按其所说,于六日之中绝食明志。

父母先以种种好言善语迭相规劝,奈何大布施心意已定,绝无妥协之意。万般无奈之下,父母不得不听之任之,大布施此时方才进食。

他与五百人便相伴前往海中取宝,走至路途中间就遇上强盗,全部钱财被洗劫一空。又走至大西巴城时遇一婆罗门嘎西拉,大布施便往其家向其讨要三千两黄金。当大布施张口要金时,嘎西拉家一金色美女闻其声后非常高兴。此金色美女头发呈蓝色,已有四千国王太子欲娶其为妻,但家人皆不赞同。此时金色美女于门口听到大布施声音后,便对父母说:“我愿为此人之妻,他乃为我丈夫。”待嘎西拉打开门后一看,更见大布施身相庄严、与众不同。于是当大布施讨要三千两黄金时,嘎西拉便将黄金与女儿一起赐予大布施。大布施则说道:“如我能从海上顺利归来,我则可带此女人一同归家。”嘎西拉便将三千两黄金及其他路途中所需物品、资具一一备齐交与大布施。正当大布施于岸边即将登船之际,嘎西拉对其又千般叮咛道:“你去海中取宝定有利益,但同时亦含藏风险,你务必千万小心。”大布施点头答应后便登船起航,直往海中驶去。

众商人一路同行,其间大布施因精通探宝术而屡屡通过观察发现众多珍宝。众人从海中捞取后堆放于船上,各种奇珍异宝竟挤满整个船舱。眼见所获甚丰,众商人便欲归去。大布施则独排众议说道:“从龙宫获取如意宝前决不归家。”商主们听后心里非常痛苦难受,便对大布施说:“你若不回,我们也不肯回去,不如我们一起漂泊四方。”他便劝解他们道:“你等实不该如此,你们理应归家,我发愿定加持大家顺利回去。”大布施说完便手捧香炉供养四方,并说谛实语,以此功德愿众商人皆得以顺利返回赡部洲。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耶舍得度

大布施则继续向龙宫进发。他先于水中探寻七日,此时水已漫过双膝;过七天,水淹大腿;又七日,水已浸到腰际;再七日,水过双肩。大布施随即在水中游弋七日,后终抵一山下。他又手攀草木、脚蹬悬崖,爬行七日后到达山顶。于山顶休整七日后,大布施又用七日爬到山下一河边。河里清晰可见毒蛇缠绕之金色莲花,他当场就以跏趺坐入慈悲等持,顿息毒蛇嗔恨心。之后,他足踩莲花又行七日,安稳越过毒蛇阵营。

路途之中又逢罗刹,罗刹觉察到人味袭来立刻猛冲上来。大布施悲心大发,罗刹便转而以温和语气问道:“大士,你从何而来?又欲往何方?”他回答说:“我欲取如意宝。”罗刹闻言心中暗想:此人定有大福报。但如此步行恐始终难以到达,因路途实乃太过遥远。加之一路奔波劳累,我应予他一些方便。作是念已,罗刹便将他带上虚空,过四百由旬后又放至地面。

大布施再继续前行。走不多远,便见一白银宫殿,他当下想到:这里必是龙宫。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19、大布施取宝利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18、月光大国王布施头颅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二

–索达吉堪布

 

久远以前,释迦牟尼佛于赡部洲做月光大国王,那时国王身体有光,似天人一般美妙,且具足显赫权势、广大财富。一次,国王心中想到:我因前世所积善业方得以安享今世荣华富贵,因此我应励力再造善业。想罢便广告天下言自己欲布施国库财富,将饮食、衣物、珍宝、妙药尽皆施予,所有众生均可各取所需。如此布施令国中百姓皆与国王一道分享财富、安居乐业,月光大国王名声也因之传遍整个大地。

此时边地也有一小国王名西马森,西马森国王闻听后即心生嫉妒。他向国师普行外道询问道: “如若月光大国王不消失而继续存在,则他名誉定会超胜于我,我之功德权势将全部隐没。你们有何良策应对?”这些普行外道听后就纷纷说道:“此月光大国王以慈心如对父母一般对待众生,我等根本无法伤害他。”国王听后心生不悦,就立刻宣布道:“有能将月光大国王头颅砍下交予我者,我定将一半王位奉送与他,并将公主赐予他做妻子。”

当时住在山岩中之一凶目婆罗门,听到消息后就答应说自己可担当此任。他于是在七日中苦修护身咒语,又从西马森王那里携带一些口粮,就向月光大国王治下国家奔去。

此时月光大国王国土出现大地震动、流星陨落等种种恶兆,诸大臣也连做恶梦。此时,护城天女见到凶目婆罗门前来后立即使之陷入疯癫状态,且阻止其进入本国。

当时有一净居天人于月光大国王梦中说道:“你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之时机现已成熟。”国王醒后即派大臣大月亮到城门口对护城天女捎口信说:“若有人前来万不可阻挡,应使其顺利进城。”大月亮大臣到达城门时,天女显现身体对大臣说道:“有一外地婆罗门欲以恶行断国王头,我未让其进城。”大月亮大臣随即说道:“你所言正是,此人确实能造大违缘,但国王愿意让他进来,故而我等不应抗命。”护城天女无奈之中只好放其入城。

大月亮大臣做七宝质地之头颅五百个,希冀以此劝化凶目婆罗门勿断国王之头。怎奈凶目非要亲取国王头颅,百般劝请亦不听从。他直入王宫后立即索要国王头颅,而月光大国王竟以欢喜心答应,且约定七日后将头颅交付于他。眼见如此景象,大臣大月亮、王妃持地母皆因痛苦揪心以致昏厥而死。于其死后,两人均转生梵天界。

本行经云。世尊安详渐行。从闭塞城至恒河岸。河水暴涨。平流弥岸。
世尊欲渡。诣船师边。即语船师言。乞愿渡我。向于彼岸。船师报言。尊者当与我渡价。然后我当渡于尊者。世尊报船师言。我今何处得有渡价。但我除断一切财宝。没有见者。观于瓦石土块无殊。我以是故。无有渡价。船师复言。尊者若不能与我渡价。终不相济。
世尊忽见一群雁。从恒河南岸。飞空而来向北。而说偈言。
诸雁群党渡恒河。不曾问彼船师价。
各运自身出己力。飞空自在随所之。
我今应当以神通。腾空翱翔犹彼雁。
若至恒河水南岸。安隐安住如须弥。
时彼船师。见佛过已。心生大悔。我睹大圣福田。而不知施。渡至彼岸。如是念已。闷绝躃地。良久乃苏。从地而起。即诣摩伽陀主频头王边。奏如是事。
王闻此事已。即勅船师。从今已去。凡是出家之人求欲渡者。勿取价直。

月光大国王则向整个国家宣布道:“欲看我布施头颅景观者均可前来。”于是,众多小国国王与臣民便全部集中起来,祈请国王万勿布施自己头颅。但国王心志已定,绝不答应。当其卸下王冠之时,所有世间众人之冠帽全部掉落于地。

城中后方有一宝藏花园,花园中有一瞻匐树,国王就将头拴于树上,且对凶目婆罗门说道:“砍断我头之后务必将头交于我手上,我要亲自送头给你。以我布施功德愿一切众生皆获无上圆满菩提果。”

当凶目婆罗门挥剑正欲砍时,树神发威猛击凶目一拳,凶目顿时扑地。国王便对树神说:“我之头颅于此树下已布施过九百九十九个,加今此一回,正好一千。请勿对我行布施波罗蜜多、得无上菩提果位制造违缘。”树神听罢只得又使凶目复苏。

国王发此大愿之后,凶目婆罗门便砍下王头,大月光国王死后立即转生遍净天。

当时大地六次震动,人、天众生痛苦之泪如大雨倾洒,天人又降下花雨,整个世间大地自然传遍月光国王布施自己头颅之消息。

西马森国王听到后,因感月光大国王名声更远胜以前,便气绝身亡。凶目婆罗门走后,所有小国臣民、王妃,以及余众皆啼泣哀号。有人悲痛至死,有人昏倒在地,有人捶胸顿足、撕扯自己头发脸目,所有人众均痛恨凶目,并殴打之。凶目携头上路,岂料月光国王头颅于路上开始腐烂,臭气远播,无法携带,凶目只得弃头而走。半路上又听闻西马森死讯,更是失望至极,随即吐血而亡。西马森、凶目二人死后,直堕大地狱;为月光大国王而啼泣至死之人则全部转生善趣天界。

西马森国王即是现今之魔王波旬,凶目婆罗门即是现今之提婆达多;大月亮大臣则为舍利子,持地母则是目犍连。另据《报恩经》记载,有一大光国王布施自己头颅之公案与此公案也大致相同。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17、大悲尊者太子以身饲虎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一

–索达吉堪布

 

除此而外,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自他希求无上智、行菩萨道时,所作六度万行实难数计。

无数劫前,赡部洲有一马车国王,统领小国五千。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马车国王最小太子,名大悲尊者太子。一次有老虎母子俩前来,二虎均饥渴难耐之时,母虎便欲食子。大悲尊者太子见状悲心顿起,便以树枝刺穿自己,以自身鲜血供母虎舔舐。母虎喝过太子血后稍长气力,太子就又用自己身肉喂饱饿虎。以此缘故,大悲尊者太子即刻圆寂。

另据史料记载,为利益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前往兜率天为母说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二、发愿品 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二、发愿品 十六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宣讲完广度众生之善巧方便后,又开始叙说令诸佛初发心因缘。佛言:“我以佛陀之智慧现见微尘数十方世界中趋入涅槃之如来,是我令其初发菩提心,如东方花朵盛开刹土之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极喜刹土中之不动如来、瞻洲净水刹土之日藏如来等等。无量无边正在住世转法轮之佛陀,都乃我令其初发心,中行六度万行,并最终得以获我授记。”

正当释迦牟尼佛叙述经过时,花朵盛开刹土中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法座震颤,众眷属皆问缘由。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答道:“此乃娑婆世界之释迦牟尼佛正宣说过去发心经过所致。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曾使我初发菩提心,实为我之善知识,你等皆应前往释迦牟尼佛住持刹土恭敬赞叹。”眷属皆欲前往,但不知娑婆世界究竟处于何方,便请教世尊。

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即伸出手掌,五指放射万丈光芒,光中现出九百一十万佛刹中之如来,娑婆世界亦在其中。整个娑婆世界大地、天空,尽为菩萨、人天、龙王充满,连手杖也无地方放置。众眷属都目睹释迦牟尼佛正面向自己说话,便将之纷纷告知世尊。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即说道:“释迦牟尼佛乃一切智智,娑婆世界大地天空中每一众生均看见释迦牟尼佛面向自己说法,因如来一种显色、形色,即能显现种种显色、形色。众生如信仰梵天、魔众、自在天,佛陀即能以此等形象、语言为众生宣说佛法。”

光显菩萨等菩萨众闻言即欲前往娑婆世界,稍后即向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请问道:“娑婆世界现已遍满菩萨,若我们前去恐无立锥之地。”无垢威严功德王如来则回答说:“善男子,你们无需担忧娑婆世界空间大小,因释迦牟尼佛具不可思议功德,所住持刹土实乃广大无边。

释迦世尊过去以自己发愿力宣说三皈依、三乘法,并传授三乘戒律,又开示三解脱法,从而使无边众生脱离三恶趣并得三寂灭之道。正因其以前世发愿力做此等事情,故而欲往释迦牟尼佛以慈悲所摄之广大刹土就勿需担心。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度富楼那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不久,一次为调伏众生,便住于明眼夜叉所居之芸香树山洞内,并以安乐、欢喜心跏趺坐七天。当时,释迦牟尼佛身躯遍满整个山洞,洞中连一四指大小空闲土地亦难找到。七日过后,十方大菩萨众一百二十亿为顶礼承侍如来且闻受佛法,纷纷来此娑婆世界之芸香树山洞口。此时释迦牟尼佛显示神变,所有亿万菩萨均目睹此山洞宽绰有余,便全部进入其中。在此广大非常之山洞内,每位菩萨均在佛前以各种幻变作种种供养。他们一一幻化出七宝所制成的宝座、宝垫,并在山洞内听受佛法。当这些菩萨结束闻法回归各自刹土之后,此芸香树山洞又恢复成原先模样。

四大部洲中有一具有智慧之帝释天,当时寿命临近终结,将堕旁生,他自己也感异常恐惧。三十三天八万四千天子与此帝释天便一同来到芸香树山洞,并坐于山洞附近。承释迦牟尼佛加持,帝释天此刻想到:我应使五髻寻香子以悦耳动听之妙音赞叹释迦牟尼佛,如此定会使如来出定。想到这里,帝释天便劝请五髻寻香子发美妙音声。蒙释迦牟尼佛加持,五髻寻香子马上拿起琵琶,用歌声乐音五百次赞叹世尊。如此做过之后,释迦牟尼佛便入妙音现前顶等持,以此等持集中整个娑婆世界中所有具足神通之罗刹、夜叉、非天、大鹏、人非人、大腹鬼、寻香者,以及欲界、色界天人。喜歌声妙音之众生听闻后生大信心;喜赞诵之众生听闻对佛陀的赞叹后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喜笛声者则于听闻笛音后顿起信心。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二、发愿品 16、劝请诸佛初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