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语的范围和绮语有哪些过患
— 索达吉堪布
我知道很多都有这个疑问,什么叫绮语?绮语有哪些过患?
什么叫绮语?绮语有哪些过患?
索达吉堪布:
有些人认为说话啰唆就是绮语,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绮语的范围非常广,在很多经论中对此都有宣说。
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绮语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等。
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中提到了七种绮语:
一、依不善意语,以烦恼心说的语言。
二、无义语,没有意义或无关紧要的语言。
三、非时语,语言虽然有意义,但说的时间不恰当。前一段时间我们开会,本来应该轮流发言,可是有个人一直不停地说,结果别人都没办法发言。这样非时说话不是很好,人应该把握好说话的时间和分寸。
四、恶法相应语,一切与不善法——唱歌、跳舞、战争等——相应的语言。
五、作语。
六、不作语。
七、无作语[1]。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提到七种绮语:
一、斗讼竞诤语,宣说斗争、诉讼、竞争的语言。
二、恶咒术语,如对婆罗门的论典和咒语以爱乐心受持讽诵。
三、苦所逼语,为痛苦所逼迫而发出的语言。
四、戏笑游乐语,戏笑、游乐、歌舞、影视方面的语言。
五、处众杂语,在大众场合说世间的杂语。
六、颠狂语,犹如心识不正常者发出的迷乱的语言。
七、邪命语,为得到名闻利养而说的五种邪命之语。
根据这些经论的观点可知:从狭义来讲,吃喝玩乐等与佛法和解脱无关的语言属于绮语;从广义来讲,不仅如此,连妄语、离间语、恶语也都包括在绮语中。
大家很有必要学习绮语的道理,并以此观察自己的语言,之后断除一切绮语。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诵经、念咒非常困难,始终完成不了任务,我不相信这些人一点时间都没有,其实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说绮语上了。
藏地的修行人修持善法很精进,平时很少说废话,因此念完一亿遍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各位佛友能像他们一样断除绮语、精进修持善法。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所谓绮语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之语。
佛陀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
因此,如果要开口说话,必须事先详细观察、深思熟虑,否则,未经观察就随口乱说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绮语。这样的绮语对自他都不利,会导致今生来世的不悦意果报。
有些人本来并不坏,可是一遇到人就说个不停,因为没有守护自己的语言,导致别人对他不信任。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一群人首先互不相识,其中的一个人站出来讲话,如果他的语言很得体,当下会赢得众人的尊敬,人们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的语言颠三倒四,一点意义都 没有,当下就会被众人轻视,得不到众人的信任。
因此我们说话一定要慎重。
如果在大众场合中不经详察随口乱说,这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过失非常大。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想到:这样说会不会让别人产生误解,会不会让别人伤心,会不会让别人退失信心。
藏地的智者说话特别注意,如果没有特殊必要,一般不会揭露别人的过失。今后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不管在大众中发言还是私下与人交谈,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疯狂者一样喋喋不休说了半天,不但没有实义反而伤害了听者。
以上介绍了什么是绮语,大家应该这样理解。
有人问一位法师:“客套话或赞美别人的话是不是绮语?”
那位法师说:“这个不算。绮语是欺骗众生的花言巧语,没有欺骗他人就不是绮语。要是让他上当吃亏,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就是绮语。还有,电视和电影里表演的杀、盗、淫、妄都属于绮语。”
我想他可能是没有详细观察而说的,实际上绮语有特定的定义,不能随便解释。
下面我们分析绮语的过患。在一切绮语中,以在闻法或者念诵仪轨、咒语时胡言乱语、东拉西扯的罪过最为严重。
闻法时本应一心专注,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我听说有些菩提学会的学员听课时吃东西、发短信、接电话,这样很不如法。现在菩提学会只是在周六、周日上几堂课,每堂课最多一个小时,在一个星期中,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难道这几个小时都不能完全用在佛法上吗?
拿关手机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重视闻法,那他在一个星期里关几个小时手机完全没问题,再忙的人也可以做到。在我们学院,由于法师经常强调闻法规矩,大家听课都很如法,外面的很多居士由于不太懂这些道理,所以有很多不如法之处,希望这些人今后要注意了。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诵仪轨、咒语时本应专心,可是由于现在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在念诵仪轨时废话连篇,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闹、交头结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2],或者做喝茶、闲聊等种种非法行。这样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时代,僧团的法规还不算特别松懈,现在僧团的法规真的是很松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对念诵特别认真,从早到晚都不说话,但现在的有些僧人却不是这样。
前一段时间,我听说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念经,本来早上天一亮就该念经,可是他们一直不起床,直到吃午饭时才起来,吃完午饭后,要么喝茶,要么聊天,要么玩耍,要么发短信,经念得很不如法,施主们都很不高兴。
提到喝茶聊天,听说有些居士经常去茶馆喝茶。
我觉得如果比较累,偶尔去茶馆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泡在茶馆里就没必要了。有些菩提学会的道友对听课不重视,敷衍了事地听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不研 讨法义就直奔茶馆而去,在茶馆里呆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还长,这样不是很好。无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我们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 的法,还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