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五、安忍品 69、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五、安忍品 十五

—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这五百人于仙人行、住、坐、卧之时,不放弃分分秒秒地在仙人面前说不悦耳言词,对其进行恶语中伤。但仙人始终以慈心对待他们,从无生出半点恶心,并且只观这些人功德。他心中暗自发愿:为难以调伏之众生利益,我誓修无上菩提,一定要首先度化此等众生。仙人即如是以慈悲心对待所有恶性众生。

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仙人,名为忍力,他自己发愿永远不对任何众生生嗔恨心。当时有一恶意魔王为摧毁忍力安忍,就幻化出专门毁坏别人安忍功德之一千人,用咒语诅咒忍力,用妄语肆意对忍力横加诽谤,还在大庭广众之中用常人难以启齿之言词羞辱他。这些人还于忍力行、住、坐、卧之时加害他,此等非法行持竟长达八万四千年之久。

当仙人前往城市中去时,这些恶性众生竟用不净粪浇洒在仙人头上、所捧钵盂中以及衣服上,还用扫帚猛击忍力头部。但他根本未生丝毫嗔恨心与报复之意,不管别人如何待他,他从未想过以牙还牙,从未怒目相向,从未恶口相加,甚至诸如“我到底做错何事”之类言词都未曾说过。

忍力长久发菩提心,最后诸恶人实在无法毁坏他之安忍力,众人便对他生出信心,并在他面前忏悔各自所造罪业,又对其行供养及承侍。忍力对这些人无私传法,无有任何贪欲心,如此行持更令众人生起大信心。他们真诚在其面前忏悔业障,并行供养,大家最终全部跟随忍力仙人发无上菩提心,并共同趋入真正佛道。

这些人久远之前均已成佛,并示现涅槃。而恶意魔王则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如是受无边损害,但仍坚持安忍行持之事例为数尚多,他为求法而苦行精进、不舍安忍之事迹,下文《精进品》中还要广宣。此外,他对甚深空性之安忍,后面《智慧品》中再行叙说。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动当中,实已修持举不胜举之安忍度。

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安忍之种种公案。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23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23

上师就像一艘负载众生横渡生死苦海的大船;一个领导众生到达解脱之地的伟大船长;一场浇息欲望之火的大雨;有如照彻黑暗无明的日月之光;如同承载善恶力量的坚实大地;一棵含藏短暂快乐和无穷喜悦的如意树;一座埋藏广大精深教法的宝藏;一颗让人觉悟的如意珠宝;一位平等付出爱给所有有情众生的父母亲;一条慈悲的大河;一座超越世俗,不被无明之风摇撼的高山;一片充满雨水可以舒缓众生痛苦的云层。

简而言之,他就是佛陀的化身。不管是看见他,听到他的声音,回忆起他,或碰触他的手,只要与他结缘,就能使我们走向觉悟。对上师绝对的信心是弟子成佛的保证。他的智慧和慈悲的温暖,熔化了我们的生命之矿,显露我们内在佛性的黄金。

— 顶果钦哲仁波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22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22

修习正念可能销毁我们多世以来所累积的负面的、攻击性的和混乱的情绪。你不用去压抑情绪或沉溺其中,重要的是,你要去“看”它们–你的思想和一切生起的东西,而且尽可能用开放和宽广的接纳和宽容来看。

西藏上师说,这种睿智的宽容如同无垠的虚空,如此地温暖舒适,把你包住,保护着你,好像一 条阳光的毯子。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21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21

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我在西方常常看见的“购物心态”:换了一个又一个上师、一个又一个教法,从不肯持续专注地修炼某一种法门。几乎所有的精神大师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专修一种法门。全心全意地遵循一种法门,直到心灵之路的尽头。当然,你要同时保持一颗开放和虔敬的心,兼采不同法门的智慧。

在西藏,我们常说:“解一个(法门),你就完成了所有。” 现代流行的观念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使我们吝于承担任何责任,这正是我们文化最大、最危险的迷惑也是”自我”妨害我们性灵成长的最有效方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3.20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三月

本觉

本初的、纯净的、原始的觉醒,是最深奥的、最精要的自性。

3.20

在死亡的那一刹那,我们的心境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死亡时心存正念,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此生曾经造下恶业;而就算我们曾经善尽此生,死亡时若心意烦乱忧悲苦恼,也会有不利的后果。

这意谓着:我们死亡前的最后一念和情绪,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世有极强大的决定力量。因此,上师们非常强调死亡时周遭的环境气氛。对于即将死去的亲人或朋友,我们应尽全力激起他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心,尽量帮助他放下贪念、欲望和执著 。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