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84、为半偈舍身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一

— 索达吉堪布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

久远之前当如来未出世时,释迦牟尼佛那时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当时他精通一切学问,行为亦调柔寂静,不但烦恼微少,心与行为都清净无染。

他为寻觅大乘经典已四下打探过很多时日,但却连大乘名称都未曾发现、听闻。其后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丰饶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禅定,不过虽苦行多年,因无如来出世故而始终无从听闻大乘教义,他只能独自苦苦寻觅、默默等待。

帝释天与天子有次于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颂方式宣说了人间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况。有天子断言说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获帝释天等天界果位。不过有位天子仙人却批驳道:“此人苦行根本不为获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众生,故而才会不顾惜自己身体与一切财富而精进苦行,他唯一目的即为誓得无上圆满佛果。”帝释天此时则以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之语气说道:“按你所说,此人即为佛陀如意树一般,这样一来,他岂不成为所有众生真正皈依处?他定会以荫凉遣除众生炽热烦恼,我等热恼也应被其息灭。但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虽有无量众生发过菩提心,不过他们发心就如水中月一样,水波稍一动荡,月影也晃荡不平,只要一遇违缘,这些众生所发菩提心便会立刻随之退转。正与我们绘画相似,作画不易,毁坏却易如反掌;真正发心难于上青天,而退转却似顺风行船、一拍即成。好像一人手执兵器,一遇敌军即速后撤;这些所谓发心之众如遇轮回恐怖又怎能不败下阵来?所以很多人虽说以清净行为厉行苦行,但为获无上菩提之发心是否真正稳固,我们还是应到其面前仔细观察一番,看他能否肩负起发无上圆满菩提心之重担。正如车有双轮就能飞驰、飞禽有双翼便容易飞翔一样,一个苦行者虽具清净戒律,有无智慧还得另当别论,我们必须详加观察。若他真有智慧,则必定能肩负起无上菩提之重担。又好比水中鱼儿虽产下众多鱼卵,怎奈真正长成大鱼者却寥寥无几;芒果枝头花朵累累,但结出果实者却少之又少。发菩提心之众人数虽多,又有几人能获真正菩提果?我们还是一同前往,应似冶炼黄金一般再三对其观察、评判。”

帝释天言毕即变现为一令人恐怖之罗刹,飞临雪山仙人苦行地附近,并高声宣说以前于如来前所听闻偈颂之一半:“诸行无常,有生有灭。”旋即便来至仙人前以恐怖眼神打量四方。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杨枝净水

苦行仙人听到这半偈后,就如在恐怖深渊中找到朋友一样,又好似长期疾病忽以良药而得以治愈、落水者发现船只、干旱地找到净水、遭怨敌羁捕今得逃脱、长时身陷囹圄终获释放、久旱逢甘霖、客人远行后终又返回一般,内心欢喜无法言喻。他急忙起身、将头发向后拢齐,又抬头四下扫视声音出处,但除眼前罗刹外一无所获。他不禁满怀疑惑问道:“是谁打开解脱之门?是谁传出如来妙音雷声?是谁将我从轮回睡梦中唤醒?饱受轮回饥荒痛苦之人,是谁赐予其无上菩提妙味?无量众生沉迷轮回大海中时,是谁开来解脱宝舟?无量众生深受烦恼疾病困扰时,是谁赠以解脱妙药?听闻半偈后,我心就似半月出来后莲花全部盛开一般,智慧心花亦倏而打开。”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84、为半偈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