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二十八)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75

无明如同一片牧草地上喷涌不绝的泉水,

听瑞的人们啊,

它无法用堵塞的方式来阻断。

  在无量累世中,你一直持有一个顽固的信念,认为自己和一切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你如此强烈地执守这样的信念,以致於无法藉由否定这些实体的真实存在,来使自己从这个信念中解脱。你所需要的是,清楚且直接地了悟“我”和现象都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如果你尝试用手或一块石头来阻断泉水的水流,那么水压会在几秒钟之内让你前功尽弃。同样的,尝试去遏止经常在禅修时生起的念头巨流,可能功败垂成,甚至可能会面临心理问题的风险。你尝试去压制念头和情绪,将在你禅修时再度浮现,成为你的敌人。

  正确的方法是去认清,你的念头从不真正的存在,因此也不会停留在存在的状态或止灭。无论念头有多少,如果你知道如何在念头生起的那一刻释放它们,念头就不会带来伤害。你的禅修既不会被生起的念头破坏,也不会因为念头的不存在而有所增长。

  旅人从火车车窗看到的乡村和城镇,不会减缓火车的速度,而火车也不会对它们造成影响。两者互不侵扰。当你禅修时,这应该是你看待通过你的心的念头的方式。

76

轮回和涅槃的迷妄,如同和敌人正面交锋,

听瑞的人们啊,

把修持善行当做你的盟友。

  你或许认为,轮回是你不计任何代价都要排拒的事物,而涅槃是你竭力要取得的事物。然而事实上,这种分别的见解是错误的。它们是迷妄的产物,而迷妄则源自於无明。

  消除迷妄如同俘虏一支敌军的将军,将军被掳获之后,以其为首的军队很快就会投降。然而,为了掳获这个将军,你需要盟友–心灵上师和善行。唯有他们的协助,你才能够清净并发展出证悟的潜能。而事实上,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

77

五身之本然明性,如同黄金大陆的广袤无垠,

听瑞的人们啊,

不要有希望或恐惧,贪爱或嗔恨。

  成佛的状态是由五“身“(kayas)或证悟的层面所构成: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向外去寻找五身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它们和我们的心是无二无别的。一旦你认清了它们的存在,迷妄将会消失,你也将没有必要到他处去寻求证悟。在一个完全由黄金构成的岛屿上登陆的探险家,即便四处搜寻,也不会找到寻常的石头。你必须了解,成佛的功德一直存在你的心中。

  去担忧修道的进展缓慢,去想证悟是遥不可及、只会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而感到挫折沮丧,是毫无用处的。这种态度将增加你的焦虑不安,减损你用平静沉稳的心来修行的能力。一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切勿对成佛失去耐心。你要持续修行,直到最后一口气。”

  放下所有的希望和恐惧,安住在金刚般的不变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之中,明觉的本然离戏即是成佛本身。那即是圆满无暇的至极大乐;在这种大乐之中,所有证悟的功德都将毫不费力地蓬勃发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