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缘起支 – 生命轮回的次序

佛说稻秆经云:

“今佛法王正遍知告诸比丘。若见因缘即能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者。此中何者是因缘。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而得生起。如是唯生纯极大苦之聚。此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叹苦忧恼得灭。如是唯灭纯极大苦之聚。此是世尊所说因缘之法。”

轮回的存在是有原因的,而最根本的因叫做“我执”,即每一个人对“我”和“我所”的执著,它也叫“无明”。我执是十二缘起中的第一个法,也是一切轮回的根本。

有了无明后,我们的身、口、意会造作善业、恶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这就是十二缘起中的“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谁,来到这个世界的因,都是无明和行。有了种种业以后,不论善业、恶业都会留在阿赖耶上面,这叫做“识”。心识入胎后就有了十二缘起中的第四个法——“名色”。“名”指的是除了色蕴以外的一种心识,而“色”指的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状态。

十二缘起中的第五个法叫做“六入”,也称“六处”,指的是心识入胎后,胎儿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刚刚形成,但尚未接触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阶段。

第六个法叫做“触”,指的是六根形成以后,接触到外界的六尘,并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阶段。

在六尘和六根结合后,我们会对悦意的对境产生快乐,对不悦意的对境产生嗔恨,对既不悦意也非不悦意的对境产生不苦不乐的心态,这就是十二缘起中的“受”。以上所提到的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前世的无明和行在今世所引发的果。有了这几个果之后,即生当中就会产生“爱、取、有”。

所谓的“爱”,就是指喜欢悦意的感受,不喜欢痛苦的感受,这包括种种的贪爱、嗔爱、痴爱。爱,其实相当于是前世的无明。“取”就是有了对各种感受的爱之后,进而接受。有了爱和取这两个因缘以后,就会产生“有”。它是轮回,也是轮回的因。爱、取、有这三者,就是今生当中所造作的后世的因。

因为我们造作了后世的因,所以肯定就会投生后世。十二缘起中,后世的第一个法叫“生”,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识。在投生后世时,我们可能会降生在人道,也可能在其他道。而有了生以后,肯定就会经历“老死”,这包括了从名色到受之间的全部过程,这也是十二缘起中的最后一个法。

补充学习材料连接:

六道轮回和十二因缘

师兄讲解十二缘起支音频文件

第一次课共修讨论录音

第二次课共修讨论录音

佛说稻秆经原文

上师2017年11月7日从佛说稻秆经谈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十二缘起支开示的文字整理

图解十二缘起支ppt文件:

Loader Loading…
EAD Logo Taking too long?

Reload Reload document
| Open Open in new tab

Download [3.14 MB]

十二缘起支第一次共修ppt文件:

Loader Loading…
EAD Logo Taking too long?

Reload Reload document
| Open Open in new tab

Download [1.73 MB]

十二缘起支第二次共修ppt文件:

Loader Loading…
EAD Logo Taking too long?

Reload Reload document
| Open Open in new tab

Download [0.98 MB]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