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32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2)

《八万四千问》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3.为什么抑郁症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严重问题,并且还在益恶化?

今天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多抑郁症患者,肯定有很多原因。抑郁症的主要成因是,无意识情况下,有一种不确定性徘徊在你的心识深处,就是你并没有可确认的身份。当我们说“我”,即使我们对于自己说的是谁非常自信,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意识到,我们真的无法精确定位我们说的是什么。因为“自我”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努力用很多方式来证明我们自己和“自我”的存在——通过变得时尚、有教养、强壮,或者有时甚至是虚弱。

我们也尝试其他的事,例如性爱、购物、镶金⽛、做吸脂手术,或者把自己整容成韩国男孩子那样。然后我们创造出一系列的标准,来衡量教育程度、长相、财富,以及车子、阴茎、乳房和手指头的大小等等。一旦不能达成那些目标,就会导致那么多的抑郁。而我们永远都不会达到自己想要达到或认为自己应该达到的标准,因为我们有太多贪欲。即使已经达到标准,我们还是认为自己没有达到。不管怎样,这些衡量标准只不过如同水中的涟漪。

所以,我们有太多的以及太不实际的标准要达成,而当不能达成、不能足够快地达成,或者不能达成足够多的标准时,我们就变得抑郁。

 

4.对于治疗抑郁症,理学家并不能起到很的作。但我们知道,佛教是关于灵修持的,那么其中是否有对治抑郁症的有效法呢?

心理学我了解的不多,但总的来说,特别是在那些缺少静思文化与传统的地方,人们总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这时心理学就可能非常有用。在一个像中国那样的传统社会里,心理学可能也正变得越来越有用,因为中国人在追逐现代财富的过程中正在忘掉自己古老的价值,例如儒家的伦理、神圣的寺庙、隐士的传统等。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古代隐士文化的书,并惊讶于在过去的中国,这种修行是多么盛行。那些心理治疗方式真正堪称无价之宝,现在却正在消亡。

我们亚洲人无法抵挡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方文化如此务实——比如一条牛仔裤,容易洗容易⼲,甚至也不用熨烫,而带上一件长衫去旅行就很难。[1] 所以在亚洲,以及心理治疗成为新兴现象的其他地方,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必需。

但最终来讲,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要远远超越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

事实上,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对治抑郁,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对治抑郁并不是终极目标,但作为一种额外的收获,抑郁能够得到解决。有很多技巧可以采用,其中,静思与正念,特别是寂止和胜观[2],属于对治抑郁最为有效的方式。

我们的世界缺乏足够的静思与正念。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也通常是考虑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事情,而几乎从不专注于内在的或者简单的事情。实际上,静思不一定得是复杂或者神秘的,正念也不一定意味着卫道士的说教。相反,静思和正念可以是绝对直截了当的——只是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纯粹而简单的观察。

  • [1] 西方通常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洗牛仔裤很方便,而长衫因材质关系容易起皱,洗起来比较麻烦。
  • [2] 寂止与胜观(梵Shamatha,Vipashyana):禅修的两个主要方面。寂止(或音译为“奢摩他”)的梵文字义是,在思维活动平息后,安住于静定中(calm abiding or remaining in quiescence);指调柔内心以不受念头⼲扰的禅修。胜观(或音译为“毗婆舍那”)的梵文字义是“明见”或“更广阔的见”(clear   or   wider     seeing);通常指对空性的洞察。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