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33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3)

《八万四千问》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5.仁波切,您之前说过,修学佛法并不需要放弃享受。但是,为了证悟成佛,是否所有的欲望都必须抛弃?

享乐与欲望不是一回事。你可以仅仅通过欣赏而享受一件事物,而并不想占有它——换句话说,就是不沉迷于它。所以是的,你不必放弃所有的享受;但是所有的欲望,包括想要获得解脱的欲望,最后的确都需要抛弃。

而眼下,正如寂天菩萨所说,只有一个欲望、一个无明应该作为工具保留,这个无明就是认为有证悟这回事。为什么我们应该保留它呢?因为我们不想受苦。

佛教的全部路径,广义来讲,就像一道道巧妙的用药安排。有一副药是给普通的行者和菩萨的,然后当他们变得不那么普通的时候,再给他们另外一副药来忘掉第一副药。就这样,直到你真的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给你的药物都是为了忘掉前面的药。但最终,只要你还需要吃药,你就还在生病。所以理想的状态是,你根本不需要吃任何药。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的境界被称为“无学道”。

6.佛说有漏皆苦,那命中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幸福,甚至挤青春痘也包括在内,只是一旦做过了头,就变成了痛苦。长青春痘不是好事,但是挤一挤能带给你某种快乐和满足感。在这个例子中,没有人会因为挤青春痘可以体验那种快乐而喜欢长青春痘。

与此同时,简单地说,我们所认为和谈论的所谓“幸福”,永远是部分的痛苦。首先我们需要问,如果所有情绪都是苦,那么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的幸福,实际上是非常令人困惑的。这有点儿像是挤青春痘带来的满足,快乐只依赖于短暂的痛苦的解除,一旦挤完,痛苦就会回来。

这也有点儿像是婚姻,本应对解除孤独有所助益,却也带来痛苦。或者,如果在你面前有很好的食物,例如精致的意大利面条,美味可口,但甚至在吃的时候,你就开始担心多余的碳水化合物,然后关于血压、胃、六块腹肌、失去英俊外表等等一大堆忧虑就突然出现了。

所以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幸福”真的是非常不完美的,并且很快就会发展为痛苦。然而,即使在这个不完美的轮回中,一个人还是可以通过生起满足感而试着拼凑一点点幸福。当你满足的时候,几乎不会感到厌倦。只有当你太过贪心的时候,才几乎不可能感到兴奋。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