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临终时,绝对有利的只有正法,它不但可免除死亡的恐惧和痛苦,而且对生生世世步入光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记得《窍诀宝藏论》里有个教证说:“今生琐事死亦无完时,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纹,死时是否有用当慎思,今起当修解脱之菩提。”我们今生所忙碌的诸般琐事,即使到命终也不会有完结之时,一件做完,马上又有另一件,犹如水中波纹般连绵不断。所以,我们对此应当慎重思维,看自己兢兢业业所做的这一切,临死时到底有没有用?如果没有用,那从今天开始,就应该改变方向,去修持能令自己解脱的菩提之道
在生活中观无常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时,你身体也是无常的,以后不一定再路过这里。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脏乱差的地方。
(三)饮食 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我们若有这样的境界(禅定的境界),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即便没有,饮食也要比较清净,切莫沾染罪业的过患。 我以前一直强调,每人一天三顿饭,千万不要杀生。
(四)睡眠 躺卧睡眠是无常的,如果在贪心、痴心中入睡,则无实在意义,即使做梦也是一种迷乱。但若有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便可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退一步说,纵然没有这种境界,睡时也应观想佛陀发光,遍布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修法中安睡。
(五)财富 拥有的珍宝财富是无常的,故当依止圣者七财——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六)亲友 亲朋近邻是无常的,整天随顺他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应当远离闹市,前往寺院或寂静处激发出离心,到了那时,你自然而然会珍惜时间。
(七)名利 名誉地位是无常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没必要去希求这些,应恒常身居低位。 现在有些人活得特别累,为了小小的地位,一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是没有意义。
(八)语言 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平时说些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应督促自己念咒、诵经。
(九)善念 信心、出离心也是无常的,即使依靠偶尔即使依靠偶尔的因缘生起,“我再也不回家了!再也不踏入红尘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烟消云散、无踪无影了。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和信心,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坚定的誓言来摄持相续。
(十)妄念 想法妄念统统是无常的,故当具备贤善的人格。 如今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分别寻思特别重,总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这也是无常的,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慈悲心,拥有贤善的人格。
(十一)验相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时晚上做一些好梦,白天显现种种境相,看到光、看到圣尊……这些验相和证悟相也是无常的,没有必要太高兴。
其实看到什么并不重要,内心转变才最重要。若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反反复复在心中观修,对此真正产生定解,然后修更高的法才会事半功倍。否则,暂时的一些验相并不稳固。
因此,我们应时时以无常观督促自己,通过各种教证、公案来观修无常,若能如此,久而久之,生起无常观也并不难。
佛陀曾这样赞叹观修无常:“多修无常,已供诸佛;多修无常,得佛安慰;多修无常,得佛授记;多修无常,得佛加持。如众迹中,象迹为最,佛教之内,所有修行,观修无常,堪为之最。”《涅槃经》中也说:“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