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81、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十二

— 索达吉堪布

 

无数劫之前,四大部洲处光显劫时,人寿长达六万八千年。寂光香光明吉祥如来于当时五浊兴盛之时为四众眷属宣说三乘佛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名为莲面。莲面转轮王率众王妃、仆人、军队等人众前往如来前供养、赞叹并闻受佛法,王妃中一名为天丽者于如来前请求能得女身转男身之法,如来即赐予她宝顶陀罗尼法门。凭此法门所具有之大功德,所有闻法女众立即转为男身,且具备男根。

莲面转轮王则将王位交与大太子,然后与九百九十九位太子及变成男人之天丽等八万四千男众,再加九万两千众生全部弃绝俗家、前往如来前出家求法,如理如法修持佛法奥义。

此时有成千上万邪见众生对转轮王等人出家之举大惑不解,他们议论纷纷道:“此沙门(指莲面转轮王)精进于造作魔业,而这狡诈沙门(指如来)在宣说幻化般有魔力之法后,竟让众多男众男根消失,而女众却转为男身。他还将很多人须发剃除,令其皆着袈裟。这狡诈沙门一会儿宣说人、天及三恶趣存在,一会儿又宣说生死皆不存在。这等具有令女变男之魔力的形象沙门,我们连其形象都不欲目睹,更何谈听法?大家实在应远离他。”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金刚请食

这时又有一学瓦童子添油加醋道:“我妻子、仆女、女儿等女眷全部被这恶性沙门变为男人,他将他们须发剃除,还给他们穿上袈裟,最后又将其带走,我真真切切为之苦恼万分。从此之后,我们应迁移到连沙门名字都不可得闻之山岩地方居住。”其他人也凑趣说:“这沙门以仙人形象率成千上万众生到偏僻寂静之地为他们宣说无有解脱、无有业力异熟果报之断灭法,他真正乃造魔业之人。若谁前往朝拜、听闻其教法,均能引发心生散乱。现如今依靠他之众生,全都剃发出家,他们以乞讨为生,又喜居寂静之地,且心生厌离、远离妙欲。以此种表面形象宣说断灭法之沙门,实为众生公敌。可惜多有众生从未见闻接触过此类恶人,这次我们方才如梦初醒。”经过这些恶见众生如此宣扬后,很多人都开始执持邪见,并屡屡造恶。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81、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生死无惧》4.20 4.21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20

如果我们所认识的心,是我们死亡时会消毁的心,我们将对死后的一切了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入实相的崭新面向。

所以在我们活着时,就要先熟悉心性,这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唯有如此,当它在死亡的时刻,强大而自然地显现时,我们才能准备充足,很自然地认出它,就像中阴救度法所说的有如孩子奔向妈妈的怀抱 一样,而藉由安住在此境界中,而得到解脱。


4.21

我们对丧失控制和未知事物的根本恐惧,大多源于自我。我们也许会对自己说: 我好痛苦,我要放下自我;但如果我真的这么做,我会变得怎样呢?

这时自我甜美地说: 我知道有时候我很讨人厌,但请相信我,如果你要我离开,我会乖乖地走开。可是你真的想这样做吗?请你想想看 ,如果我真的走了,你会怎么样?谁来照顾你?谁会像我多年来一样这么护卫你关心你?

纵使我们真的揭穿了自我的谎言,我们还是会恐惧而不敢放弃它;若没有真正了悟我们的心性或本来面目,就不可能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就像酒鬼知道酗酒会毁了自己;吸毒者也明白,在短暂的快感消失后,只留下痛苦和绝望;我们也以同样可怜的自怨自艾,一再地屈服在自我的欲求之下。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80、云驰代龙被啄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十一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有一金色城市,国王名为云顶,育有一非常俊美之太子。此具殊胜功德之太子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他当时已成为众多持明者主尊,名为云驰。父王后将王位交与太子,自己携王妃前往玛拉雅山居住。而云驰觉得离开上师父王后,要那王位又有何用?拥有众多财富又有多少价值与意义?于是他便将王位舍弃,追随父王也前往森林中生活。

后来在吉祥山中,某次春光无限、山美水秀之时,云驰到山中赏玩,忽遇一美艳绝伦之女人正在一金殿内供养一尊郭玛天女像,此像纯由珍宝制成。美女边供养边弹拨琵琶乐器,还轻轻哼唱美妙歌曲。云驰被她美色倾倒,也就用稀奇目光一直专注看她。美女此时也发现了云驰,因前世宿缘,再加上云驰相貌殊胜,美女不觉也用稀奇目光紧盯太子不放。两人就这样互相脉脉对视,含情观望很长时间。

云驰越看越对美女生大欢喜心,他便主动以温柔言辞询问对方种姓、出生地等等情况,那年青女子则略感害羞而不敢正面作答。恰在此时,美女身旁女伴玛达乐嘎解围回答道:“大持明者太子,她哥哥财父早就听闻过你鼎鼎大名,她本人也常常耳闻你美名,并迫切渴望能得你欢心,只不过今日因害羞才不敢开口说话而已。她乃大持明者财部之女,名为玛拉雅见,众多天人非天都喜欢、爱慕她。”

不曾想就在此时,国王派人传语美女玛拉雅见道:“你兄长正与云顶商议欲将你嫁人,请火速回家。”美女万不得已只得快快而返,但心中却未曾片刻割舍对太子云驰之爱恋。云驰心中亦明了美女对自己之情感,他一边对玛拉雅见贪执不舍,一边无奈归家,脑海中一直呈现美女面容,自是难舍情缘。

云驰朋友问他何故如此伤心,他难过答言:“我刚刚见到玛拉雅见美女,对她立刻就生出无穷欢心爱意,故而心境才不由自主变成这般境地。”云驰就将前后经过详细向朋友坦言。正在云驰身心备受煎熬之时,非天适时出现并告诉他说:“你根本不用担心,你之焦虑纯属多余。美女你自会得到,因你父亲索要玛拉雅见不为别人,恰恰就是要将她许配与你,明日你即会实现自己愿望。”非天如是安慰云驰后,云驰高兴难抑地于黄昏时分归家稳坐。

玛拉雅见一直心神不定,尽管天上有皎洁之月,宫殿中不时飘来袭袭水莲花香,但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眠,心中一直挂念着云驰,以致夜不成寐,这一晚竟似百年那么长久、难熬。第二日晨,当阳光普照大地之时,玛拉雅见也开始准备婚宴事宜,她用种种装饰细致打扮自己。而世人尊重之云驰太子则在数百位持明者眷属簇拥下来到举行婚宴之吉祥地,玛拉雅见也在手持拂尘之众人护送下来到此处。两人按当地风俗行盛大婚礼,并互相牵手举行仪式。亲朋好友在宴会上载歌载舞,尽享欢乐,并行供养、布施等善举,喜庆盛宴即如是连开六天。

第七日,云驰独自一人进山,不期然却发现龙母与龙子正在那里哭泣。云驰忙问二龙伤心原因,龙母悲戚说道:“这是护贝龙王之子螺顶龙子,我们龙辈历来都要按顺序轮流被大鹏残食,如今恰好轮到螺顶。被大鹏吃掉之龙骨遗骸堆积如山王,每轮到众龙被大鹏啄食时,我们都要为其换上红色衣服,然后再将之送至丧身之地。奈何螺顶被吃后,我们这支龙种姓便要彻底绝迹,所以我才与螺顶龙子放声痛哭。”

云驰听罢自然生起难忍之强烈悲心,他心下忖度道:如龙子被大鹏吃掉,龙母又该如何生存?我一定要用生命护卫好龙子。想到这里,云驰就对二龙说:“你们母子可安然回去,我来替螺顶赴死,你们将红衣交与我就是。”龙母连忙说:“这太不应理,你乃具功德之人,所具功德早已远胜螺顶龙子。具大功德者乃为一切众生依怙处,唯愿你吉祥圆满、长久住世。我们实在是因前世业力才感得如此苦报,再给你增添麻烦、让你承担我们痛苦于情于理都不适宜。”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佛救婴儿

尽管龙母如是劝阻,但云驰已经发心,他愿为众生受苦之强烈发心任谁也无法阻止。龙子也在此时劝说道:“我本该被大鹏啄食,再要无缘无故给你添烦恼就更不应该。你身乃为功德所严饰,以三界所有之饮食保护、供奉你躯体也不足为过。而如杂草一般的我怎值得你如此舍身?若你为杂草般的我之身躯而舍身,则定会令我心更加痛苦。母亲也请返回,我现在欲往海边郭嘎那神像前顶礼,然后便直接奔赴大鹏食龙之地。”说完,螺顶龙子便无有厌倦心地前往大鹏所居之地。

Continue reading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六、精进品 80、云驰代龙被啄”

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日全环食 宇宙中的完美结合|本世纪仅出现7次的罕见天象

 

今日,202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藏历二月三十,释迦摩尼佛加持日,日全环食。这是一次罕见的日环食+日全食,又叫复合日食,还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呼吸次数是二万一千六百次(每分钟十五次),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业气(不清净、起杂念的因素),智慧气(跟业气的定义相反)的成分很少。但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多数的业气就变成了智慧气,这就是在这些时候修行会有很大功德的原因。


「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吙(huō)

显空轮涅诸幻相 一根二道二因果
觉与无明所化现 普贤如来广大愿
令一切融法界宫 速证圆满佛陀位
真如体性本无为 法尔自在绝妙境
原本轮涅无此名 觉了法尔即佛陀
众生无明堕轮回 普愿三界诸有情
证得离言真实义
普贤如来如实曰 真如本性离因缘
法尔原本自在智 内外增减过犯无
失念暗垢无挂碍 故尔自显离染垢
自性原本清净住 三界纵恶亦无惧
五欲爱执无贪恋 觉显无别自然智
自性明空无挂碍 本净无色无五毒
根本自性具五智 于此五智圆满境
自显五智如来佛 广大无量智慧中
显现寂静四十二 勇猛五智威光力
显现六十饮血尊 本体元明未迷失
我即原始本初佛 悲心发起广大愿
轮回三界有情众 了知自然本觉明
直至圆满无量智
我之化身无间断 刹那化现无量尊
一切所求善调伏 我发广大悲宏愿
三界轮回有情众 六道苦厄悉解脱
众生无始无明故 迷失根本之自性
无知失念住黑暗 此即无明轮回因
从彼惊恐闷绝中 念动惊醒生怖畏
故起自他贪嗔执 习气熏染渐增长
世间习性随生起 五蕴炽盛苦恼逼
五毒恶业无间断 众生迷惑之根源
即是无明与失念 由我普贤广大愿
一切皆明自心性
俱生无明蔽本觉 失念迷蒙散乱心
诸相分别因无明 自他二取执为实
俱生分别与无明 即是众生颠倒因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诸轮回有情众
消除失念之黑暗 清净能所二取执
了知真实自心性
心著二执起犹豫 生起微细贪著心
习气深重令增长 食住衣财及伴侣
亲友眷属五欲等 贪著欲乐炽热恼
彼令世间惑幻生 由是二取业无尽
贪欲果报成熟时 投生贪恼饿鬼中
常受难忍饥渴苦 由我普贤广大愿
普令贪欲诸有情 不舍外来贪欲境
不著贪欲生起处 自心安住本明觉
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妙观察智
外境所显诸幻相 念动微细怖畏生
仇怒习气增长嗔 忿起杀害怨敌心
嗔忿果报成熟时 长受地狱苦煎熬
由我普贤广大愿 普令六道诸众生
嗔忿猛烈增长时 自心放松莫取舍
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大圆镜智
由于自心起傲慢 于他生诸竞争心
如是猛烈盛傲慢 自他争斗起苦恼
彼业果报成熟时 暂生天道报尽堕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傲慢心诸众生
自心放松明心性 真实觉了松坦住
得证胜平等性智 
二取执实染习气 自赞毁他痛苦业
增长争斗嫉妒心 投生杀戮罗刹道
报尽堕入地狱中 由我普贤广大愿
嫉妒争斗生起时 莫起怨恨心松坦
真实觉了宽坦住 得证胜成所作智
失念不正及散乱 昏沉迷糊及忘失
昏睡懈怠愚痴者 果报畜生无依怙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心愚痴黑暗者
显露净心住正念 得证法界体性智
三界所有诸众生 真如体性与佛等
失念故成颠倒因 不断造诸无义业
犹如梦幻投六道 我即原始普贤佛
化身调伏六道众 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诸众生一无余 皆得成就法界中
阿吙!
具慈瑜伽大力者 了知自明离惑幻
已发如是广大愿 闻此誓愿诸众生
于三世内必成佛 尤于日蚀月蚀日
风灾雷暴地震时 冬至夏至或年节
自身观修为普贤 敬诵此愿于众前
令诸三界有情众 由彼瑜伽行者愿
灭苦解脱生死海 获证究竟佛陀位

(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为度六道一切有情众生,发不可思议胜妙大愿,使一切有情众生不由自主,超脱轮回,即可成佛。功德无量。尤其在不吉祥、遇动、大灾大难或高山风口、江海岸边、众生聚集处念颂大愿文,极其殊胜,无量功德,众生听闻后三世之内即可成佛。)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死无惧》4.18 4.19

生死无惧

—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GLIMPSE
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

四月

Gom( སྒོམ་) Meditation 禅定

4.18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实践。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像它代表你所执著的东西。紧握拳头抓住它, 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只要你一松开,你就会失去它。这就是你要紧抓住它的原因了。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你可以松开手掌,但铜板还在你手上。手臂伸直,把掌心转向上, 松开手,铜板还是在你手中。你放开了,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其周围的虚空也是属于你。

4.19

我们需要认识真我(我们可以称之为佛性),因为我们常犯了致命的错误:我们对真我 一无所知,却又用它来判断自己,责备自己,而产生了痛苦。

这是很重要的;要避免评判自己或教法,而要以幽默的心态觉察自己的状况,了解目 前的处境。

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事:从某方面来看,在修行的路上,我们都面临了极大的困难, 但这困难可以帮助你了解教义;然而从另一个观点来看,我们的问题到最后并不那么实在, 那么严重,或不可克服,因为我们曾经这么告诉自己。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