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25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1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在《入菩萨行论》中,寂天大师说:  

你战胜我的时代,
已经过去而不再。
现在我看到你了!
你要往哪里逃?
我要毁灭你不敬的傲慢!

格西夏沃巴(Geshe Shawopa)曾说:“在短暂的人生中,要尽可能地降伏这个魔。”房子闹鬼时,我们会请求喇嘛修法来驱魔。同样的,为了驱除我执的魔,我们应该禅修菩提心,培养空性的见地。如格西夏沃巴所说,我们应该全然了解,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过去善行或恶行的结果。格西夏沃巴有一个习惯,他会替自私的行为取一个俗名,替利他的行为取一个法名。格西班(Geshe Ben)则在心中生起正面念头时,大大地称赞,生起负面念头时,立刻用对治的方法驱逐念头。

运用对治之矛是守卫心门的唯一方式,此外别无他法。当敌人强盛时,我们必须维持警戒。当敌人微弱时,我们可以稍微松懈。举例来说,国家有难时,侍卫会日夜保护国王,晚上不睡觉,白天不松懈。同样的,为了赶走我执这个捣蛋鬼,我们应该在它出现时,立刻用空性来对治。此即格西夏沃巴说的“驱魔仪式”。

把我执视为敌人。当它不再存在时,我们不可能关心自己超过别人。当这种感觉生起时,让我们:

思一切众生之大慈。

因为所有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在过去无数的轮回中,曾经如此善待我们。在此千佛降临的时代,据说释迦牟尼佛拥有最伟大的愿望。当其他诸佛在发愿为众生成佛时,他们祈愿往生净土、长寿、拥有庞大的声闻乘僧团等等。但释迦牟尼佛祈愿投身末法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众生因疾病、饥荒和战争而受苦,极难教导。他刻意投生人道,祈愿任何听到他的名号和法教的众生,能够直接走向解脱之道。这就是为什么,有着如盔甲般愿望和事业的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在此贤劫之中,他是千佛中的白莲花。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18岁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 索达吉堪布 译

18岁

 

我十八岁那年五月初十的一天,在中座(中座:入座修行,将白昼和夜间各分为初、中、后三段时间,中间一段或第二阶段称为中座。的座间,我拎着桶去提水。路上,一个食子从虚空中落到桶里,于是我抬头望望空中,发现有一只乌鸦在飞,我知道是它抛的食子,也明白这是成就的瑞相,于是便取悉地而把食子接触(自己的头顶、喉间、心间)三处,就享受了。

那天夜间,一位说是遍明自在姆空行母的女子说:“昨天的那个食子是尼泊尔众林园中名叫色嘎西日的尼泊尔人的修行食子,由空行金刚亥母委托乌鸦面怙主护法神捎给你,你一定已经获得了共同成就,值得欢喜。”说着就无影无踪了。

在同年十月初十的那一天,我去放牧,途中,看见有九个芝麻大小的石丸圆溜溜地放在一块磐石上,当下我念诵“嘎雅瓦嘎紫大萨瓦司德帕拉吙”(这是取受、享用悉地的咒语),一边将这九个丸子接触自己的五个部位一边吃了。

晚上,说是虚空法界自在母的空行母说:“奇哉奇哉!母亲孩儿请谛听,乘之数目有多种,意义总集大宝藏,彼等即是大圆满,显现九个小丸丸,母亲已经赐予你,了知决定得悉地,具有智慧孩童你,现在必定已获得,至高无上之成就。今若切合要诀修,密意界中自流露,三类密意之伏藏,必将广利诸有情。”说着就消失不见了。

在那一年的十二月十五,当我为施主滚丹诵经的时候,一个老妇女来对我说:“把给你的这个食品全部吃掉。”说完给了我一捧人参果。

正当我准备把这些食品放在口里时,一个骑着红马、身色鲜红的人,用矛打在我的胳膊中间,使那些食品全部撒落。

我一下子生起嗔心,气冲冲大声地质问他:“你到底干什么?”

他回答说:“那是鬼女散播疾病的种子,你还会吃吗?”

我又问他:“你究竟是谁?”

他回答说:“我是赞嘉卓林玛波护法神,在做遣除你违缘的事。”

我问他:“如果我供养你,该怎么念诵呢?”

他说:“没有宣布誓言前呼喊,我不会来,所以要这样宣布誓言再唤,念诵‘吱……凭依坚定信心及誓言,努辛赞嘉眷属速来此,祈祷供养诚心作酬谢,愿行实现所欲之事业。’我就会从住处降临。”说完他就隐没到西方去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24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0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被鬼神缠扰。他对鬼神说:“想吃我的身体,吃吧!想喝我的血,喝吧!立即取走我的性命和呼吸,然后离开!”在他放弃关怀自己的那一刻,所有障碍消失了。制造障碍的鬼神向他顶礼。

这是为什么?《入菩萨行论》的作者针对“自我”说:

  你造成了百种伤害,
  让我在六道轮回中流浪;
  我记得你的恶意,
  我要毁灭你自私的阴谋!
  
从一个人执着于自我的程度,可以看出他受苦的程度。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个人被他人严重伤害,他会想:“是那个人的可怕罪行,使我成为受害者。我必须反击。他应该被处死刑,有关单位至少应该让他坐牢。他应该倾家荡产来补偿我。”如果这个受害者获得伸张,他会被视为一位美好、正直、勇敢的人。但是唯有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消灭我执——从无始以来,它一直为我们带来痛苦和损失——我们才能走上觉醒的道路。

因此,当“我执”生起时,——它只不过是心中的一个念头——我们应该努力去分析探究:这个自我是一个实体,是一个东西吗?它在里面还是外面?当我们想到他人做了某件伤害我们的事而生起嗔恨时,我们应当自问,这嗔恨是敌人的一部分,还是我的一部分?对朋友的执着,也应该用相同的方式来检视:我们所渴望的特质,是朋友的一部分,还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嗔恨和执着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是阴性、阳性或都不是?如果它们真的存在,它们应当具有特质。但事实上。无论如何努力地探究,我们都不会找到任何东西。如果找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要继续执着?直到现在,我们承受的所有痛苦,原来都是一个从不存在的事物造成的!因此当我执生起时,我们应当立刻把它丢弃,尽其所能地阻止它再度生起。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17岁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索达吉堪布 译

17岁

 

接下来的一年是猪年,我到了十七岁,从那年四月初七开始,我一直希望对于所谓的“修行”能出现见闻觉知的行相。于是,我就背靠磐石,身体端直如如不动修了七天,最后我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一个只有一卡高、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茅草和花朵上跑跑跳跳,最后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身体就像空空的舍宅,语言就是由心造的作业,心则是能造形形色色一切的作者。”

接着又出现一个小女孩回应他说:“多么奇妙啊!身体就像空空的纸筒,语言犹如风在管中运行,心是造作种种的作者,这三者当中要认清主体,期待着所谓‘修行’将有见闻觉知,这实在是件稀奇的事。”伴随着她清脆的笑声,我醒过来了。

通过观察而断定:身心造作,显现身体,从而呈现出口中言说,身体原本不存在而显现为身体,其实也是心,语言本不存在而显现言说,其实也是心,实际上除了心以外一无所有。而小孩所说的都成了三个,这是不对的。

我一边想着一边背靠着一块玛夏岩石,心专注木块,正当这时,在后面的岩石面上,一只红色的小鸟以动听的声音说:“小孩我不是说妄言,当今时代有些大师,不了知无有门显现三门的意义,观察讲解成三个,我为此也随同而讲说,你断定三门无别唯显现,此种证悟真稀奇,三种金刚无别而圆满,你千真万确,现在证悟三门为心,然而所谓心的普作者,怎么有形色和显色,倘若了知此理,你是名副其实的智者。”说完它就飞走了。

随后我又靠着那块岩石,过了一会儿,从虚空界中传出一种声音:“心性就是空性,空性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要以智慧剖析。”我以智慧剖析,以心观察,结果见到、了达无境遍空的本体。尽管已经了知,但又如何修行呢?当时我就处在这种心无定准的状态中。

在那一年的十二月初四的夜晚,我出现这样一种觉受境界:前面的大血河,映着蓝黑光犹如湍流一般,从我心虚空的境界中流下,一切显现都融入其中。过了一会儿,一个身色湛蓝、身穿蓝衣、说是邬金莲师的童子说:“你的这种觉受境界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我回答他说:“这种觉受境界最初显现为鲜红的血液,而令我产生一种恐惧感,中间呈现漆黑一片使我的心感到疲惫,最后出现绚丽的彩虹,现在现似蓝光江河流淌,当我观察这种情形时,感觉形形色色的这所有景象除了虚空以外一无所有。独一无二的虚空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现象,就好似空中显现彩虹,水中映现除了水以外没有他体的影像一样。所以,自他一切显现只是虚空,别无所有,而虚空只是空朗朗一片,无功无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所谓的这颗心,比如,如果火不存在,就不会产生火星,如果没有水,就不会出现水声,甚至连水中的星辰相也不会映现。同样,如果心没有一个基础,那么根本就不会浮现出景象和分别念,假设这颗心位于身体当中,就不会有外在显现,梦中坚硬的土石山岩景象不管怎么显现,清晨都会消失无踪无影,如果对此加以观察,我认为就是心的境界中显现心本身。”

当我汇报完毕时,莲师说:“见解,大概已经证悟了,再谈谈实际修行吧。”

我实话实说:“我不会修行,请您给我讲讲修行。”

莲师童子说:“善男子,关于修行有许多解释,每一位阿阇黎都有一种引导方式,有些声称必须灭除这种分别念;有些说必须观此分别念而了知;有些解释说心要与虚空融合一起,就是因为心没有自然安住的过失才导致出现苦乐、病痛,说来真是奇怪;有些则说所谓的空性需要存在意识的细微执著。他们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取名,实际上都决定不是正道。如果真想要步入正道,那么,上方清净刹土和下方不清净轮回的一切器情除了如虚空般的法性以外别无其他。假设认识了如虚空般一味一体的本性,就是现前虚空的本性,所以在这种境界中安住不要散乱。所谓的不散乱,就是指无有指定、无有执著,无有修行、无有所见,无有对治、无有护持,远离言说,就是一如既往。”

我接着问:“那我怎么处理这个分别念呢?”

莲师童子说:“分别念不可知、不可见,无有见闻觉受耽著,顺其自然,所以一定要认识。”

我又进一步说:“那我是眼见虚空吗?”

莲师童子说:“见所未见就是自然现见。”

我还是不解其意地问:“其实,我也不是这样以眼睛见的,如果以心不见心,就是现前虚空的意义,那有什么利益呢?”

莲师童子耐心地回答说:“以心观心,就有观者与观处两个,用心识观分别念,就像年迈的老人看小孩的游戏感到没有意义一样。轮回涅槃的一切法就是虚空性而已,再无其他,只要认识了在虚空性中一味一体的本性,从此之后只是双目专注虚空就可以,意思是说本住的心识显现为眼识,眼睛也只是那个心识,别无他体。死尸中没有显现色的眼根,梦境中也不存在眼根,而能显现色法;中阴身也没有眼睛,能显现色法,由此可知,就是本住的心识。一切众生是由于没有现前本基而迷惑的,而并不是由没有觉知除此之外的分别念而迷惑的,一切有情就是耽著妄念,而要观此理,分别念是所抛弃的东西,一切众生是因为没有现前本基而迷惑的,所以现在要对轮回涅槃的一切法不离开虚空的自性这一点深深生起定解,只要生起深深定解,就称为清净虚空,三世不离开现前此本性。如果修习熟练这一点,切合要点,那么最终现前远离戏论之边的法性界,就如同天亮时黑暗荡然无存一样,必定达到不加勤作而修行的境界。”说着说着就不见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只是眼睛不舍专注虚空,转为道用而一心一意实修,由达到法性离边的法界中而大彻大悟了。

轮涅中现一切法,远离所有戏论法,
本基法界虚空性,虚空外喻不能表。
善逝般若经中说:修行般若之瑜伽,
即修虚空之瑜伽,究竟之义密意理。
犹如外界内亦然,外现是何内自相,
内相是何如外显,名称增益不同法。
无可言思说成理,无诠彼义以诠表,
三时诸佛巧方便,引至胜义之入门。
本觉取境迁至识,觉性妙力慧印持,
经眼嘎德水晶道,外内无别空觉性。
胜乘王语狮吼声,令诸浅慧兽群惧,
极其甚深之法理,凡人反驳乃规律。
内在本住胜法身,本智依目而现见,
若有他义方便法,难证深寂离戏性。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23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19

 

俗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报应皆归一。

所有的痛苦、疾病、被鬼魂缠身、失去财富,法律纠纷等,都源于我执,无一例外。所有的不幸灾难要归咎于我执。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执着于自我。我们不应该归咎他人。就算敌人前来切掉我们的头,或用棍棒打我们,他所造成的只是暂时的伤害。我执是造成伤害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敌人的作为。

充斥世界之伤害,

一切恐惧痛苦,

皆因“自我”之执着!

面对此魔当如何?

当人们认为房子闹鬼,或某件物品被人下咒,他们会认为,必须请人来驱魔。一般人都是如此,不是吗?但魔、鬼只不过是外在的敌人;它们其实无法真正地伤害我们。一旦我执这个内在的魔出现,麻烦才真正开始。

我执从来就不具基础。虽然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执着的,但我们仍执着于“我”。我们执着它,珍爱它,为了它伤害别人,累积恶业,让我们日后在轮回的下三道中承受更多痛苦。

《入菩萨行论》中说:

我的心啊,从无始轮回以来,

寻找的是自己的利益;

这带来多少辛劳!

唯一回报是悲伤。

我们无法指出一个时间点来说:“我就是从此时开始轮回;这就是我开始进入轮回的时间。”我们没有佛的无限智慧,无法计算出如此庞大的时间。

我们一直沉溺在我执的迷妄中,想的都是“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我们觉得自己拥有它们,保护它们。任何对它们有危害的,我们就攻击。对它们有助益的,我们就执着。这些行为带来的一些灾难与损失,皆源于我执的作用。因此我执才是苦的泉源,才是真正的敌人。从无始轮回以来,执着于自我幻象的心,为我们带来痛苦。

为什么会如此?当我们遇到比自己富有、博学或幸运的人,我们心想他们在炫耀,下定决心要赢过他们。我们生起忌妒心,想办法让他们矮一截。当不幸的人向我们求救,我们心想:“帮助这样一个乞丐做什么?他永远不可能回报我。我没有时间管他。”当我们碰到地位相当、拥有财富的人,我们也想拥有一些财富。如果他有名,我们也想出名。如果他的际遇良好,我们也想要拥有相同的际遇。我们永远在竞争。这是我们无法从轮回中挣脱出来的原因。是我执创造了痛苦与伤害,而我们却幻想这些痛苦是魔鬼及其他人造成的。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