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三)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5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暂,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争斗阋墙。

家人之间的联系如同市集人群的聚合般短暂。在我漫长的一生当中,我不只一次亲眼目睹夫妻、亲子反目。大家庭往往是强烈执著与嗔恨上演的地点;这些执著与嗔恨经常引发争执与怨恨。当家庭出现纷争的时候,光是一些片刻的敌意或成见,就可能导致紧张的场面,而使一些家庭成员仿佛被邪魔附身般,彼此杀害或自杀。

当男人和女人因业力结合时,他们应该为了和谐共处而努力。争吵一点好处也没有–它们为每一个陷入争执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你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颜悦色地对待所有的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地用慈爱一点一滴地让家人亲近佛法。

在寺院中,许多比丘或比丘尼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让大家感觉彼此团结一致,持守良好的戒律是重要的。和谐的寺院社群是构成佛法的基础。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弟子与上师维持圆满纯净的关系(这种心灵上的联系在梵文中称为“三味耶”(samaya),他们在修行道上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

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已跨越了金刚乘的门槛,在同一个坛城中心,从同一个上师处接受灌顶,成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因此,我们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争执与不睦,都是严重的错误。如果参加金刚乘竹千(drupchen)大法会的人爆发争执,那么在爆发争端的刹那,整个法会就被糟蹋了,如同一罐被落入老鼠染污的牛奶,因不洁而无法饮用。

 

6

钱财如同魔术表演,不过是诱惑与欺骗,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被贪欲的绳结系缚捆绑。

巨大的财富、精致的华服和美食–即使你拥有你所渴望的每一件事物–都无法永久。有所积聚,势必有所耗尽。无论你积累多少财物,迟早都会用尽。权势和地位也是如此,有起必有落。没有人能够永久占据相同的位阶。所有的聚合注定以分离为收场。在某个时刻,十万人聚集在一起,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解散。生命是短暂的,出生无可避免地皆以死亡为终结。可曾有过任何一个生命逃离死亡?

某个人在累积了巨大财富之后,或许会心满意足地回顾自己的成就,并骄傲地想著:“我是一个富有的人。”然而,他也可能如此深刻反思:那些财富有哪些、有多少是靠著谎言、欺骗、牺牲他人的利益而获取来的。长远来看,这些负面行为只招致痛苦。

只要是以诚实正当的方法来获致财富,用之於正途,那么财富本身并不邪恶。财富可以纾难解困,可以供养三宝,可以资助僧团,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因善心人士资助而受益的人不可贪婪,应把领受的财物仅仅用於修行。施者与受者双方都应离於执著,把财产视为在梦中获得的虚幻礼物。从究竟的观点来看,财富本身不具有真实的存在,同样的,你透过布施所获得的功德,也不具实体,也不是真实的。但是,它仍然能够带领你臻至成佛–成佛的一个面向,即是离於对所有现象的执著。

然而,一旦你被贪欲控制支配,你的双手就会被贪欲系缚,你的心就会被贪欲封闭,不但无法布施,甚至连目睹他人慷慨布施也会令自己痛苦。这种态度制造了投生饿鬼道的因缘。在饿鬼道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受饥渴的煎熬。

强烈的执著甚至会使我们落入地狱道,承受剧烈痛苦。在佛陀住世期间,一个拥有一只美丽托钵的比丘过世了。由於这位比丘对托钵具有强烈的执著,因此甚至在遗体被焚化前,就投生为一条毒蛇。这条毒蛇一出生,就盘蜷在托钵内,对所有接近的人发出威吓的嘶嘶声。这件事传到佛陀耳中。佛陀说明了那条蛇的来由。然后,佛陀用真言规劝毒蛇弃绝恶念。结果那条毒蛇立时离开托钵,逃入森林。然而毒蛇的执著与嗔恨仍然十分强烈,以至於火焰从它口中冒出。它死了以后,即刻投生炎火地狱。在同一刹那,火葬比丘的柴堆被点燃了。於是,同时有三把火–毒蛇口中之火,地狱之火、火葬柴堆之火–燃烧著。人们替那个不幸的比丘取了一个绰号“燃三”(He who burned three times)。

在早晨供养水供食子、於傍晚供养烹煮食物的炊烟,可以纾解饿鬼道众生的饥渴巨苦,尤其当我们用大悲心来做这些供养的时候,效果更大。

爱和了无执著是真正的慷慨布施的基础。我们应该慷慨大方,尽可能地布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