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者的100句心髓 — 顶果钦哲法王讲述(四)

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7

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娇养它,装扮它。

“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著,“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受到最无用的动机的驱使,我们投入商场,与对手竞争,毫不犹豫的撒谎欺诈每一个人,使我们在追求无用目标的同时,增添了恶业。而且到最后,我们永不厌足。我们的财富不够钜大,我们的食物不够美味,我们的欢愉似乎永远不够强烈。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几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短时间使用这个工具,直到我们死亡。因此,我们不应只是尽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著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如此一来,我们有朝一日会变得跟菩萨一样。菩萨毫不执著於身体,随时准备布施他们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来利益他人。

  8

家人朋友不比一场魔术表演来得真实,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被自己对亲友的喜爱所束缚。

光是看到家人和朋友,就会令我们高兴,一旦听到子女的哭喊,我们就满心焦虑。这种情绪支配我们的心,让心偏离正途。在一生当中,我们执著於那些亲近我们的人,并为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惧。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想要独自前往山间闭关,全心修持佛法,然后我们犹豫不决地想著:“谁来照顾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田野呢?”於是,我们持续延后修行的决定。即使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的心仍然执迷於挚爱的人,无法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祈愿投生净土。

把周遭世界、所有亲近自己的人及所有财物视为一场魔术表演,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是重新坚定决心的最佳方式。一个魔术师知道,他变化出来的鸟禽和马匹,是不具任何实体的幻象,因此对它们不起任何执著–但是魔术师仍然可以与它们相处,享受它们的存在。

大多数人过著家庭生活。一个家庭维系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辈子,而通常的状况是,家人相聚的时间往往比一辈了少很多。在这短暂相聚的时间内。我们应该努力维系彼此之间的完美和谐,同时尽可能地遵循佛法。让我们日日夜夜地把心转向善与慈悲。做一次大礼拜、念诵一篇简单的祈愿文、片刻思维心的本质,都是通往证悟的种子。在今生结为夫妇,成为亲子,乃是过去行为与共业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惜代价地避免争吵,和谐共处的原因。

那些能够放弃家庭生活,转而投入寺院生活的人应该祈愿,一旦你获得证悟,朋友和新近自己的人将成为你所带领、通往解脱道的第一批弟子。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