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其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56
贪爱和嗔恨会显现,
但它们应该如同鸟飞过一般不留痕迹,
听瑞的人们啊,
禅修的时候,不要执著於任何觉受。
一般来说,我们执著於家人、财产和地位,憎恨任何伤害或威胁我们的人。试著转移你的注意力,不要把焦点放在诸如此类的外境之上,并检视那个把外境认定为可爱或可恨的心。你的贪爱和嗔恨是否具有任何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如果它们没有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你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被这种情绪的力量所击败?
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释放这些情绪。如果你让念头或感觉自行生起或消融,它们会穿过你的心,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於贪执和嗔恨,也适用於禅修时生起的觉受–大乐、明晰和无念。这些觉受是精进修持的结果,是心本俱创造力的展现。这些觉受如同阳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显现。而执著於这些觉受,将如同追逐一道彩虹,希望能够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劳无益。只要让你的念头和觉受自由来去,不要执著於它们。
57
未来的究竟身(unborn absolute body)如同太阳的核心,
听瑞的人们啊,
它的光耀明性是没有盈亏的。
法身,究竟的面向,万事万物的究竟本质,即是空性。然而,它不是空无一物。它具有认知和光耀的明性,了知所有的现象,并且是自然而然地显现。法身不是因缘聚合所生成的事物;它是心本然呈现的本质。
了悟心的本质,如同智慧之阳生起,穿透无明之暗夜。黑暗在一刹那之间消散,阴影无所遁形。法身的明性不会像月亮有所盈亏;它如同太阳中心不变的光辉。
58
念头像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来去,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所谓的得失。
我们相信有个称为“我”的实体,以及这个实体所产生的念头全都是真实的,并按照这些念头和情绪来行事,造作了善的或恶的业果。事实上,念头如同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小偷一无所获,屋主也一无所失。了悟念头从来都不真实地存在,因此也就没有停留,没有结束,就足以使念头无害。当念头生起时,如此释放念头,就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带来业果。如此,我们将不会对负面的念头有所畏惧,也不会对正面的念头有所希冀。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