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谛

‘圣谛是一丝不挂,一法不立,是无相对的绝对妙体,有谁识谁呢?如何容你计较思量,分是分非,辩得辩失。如击石火,闪电光,不落心机意识,情尘意想,计较生时,早错过了也。’这告诉我们在安住的时候,远离能所,心是无生、无住、无灭,这叫心。这种状态就是佛的状态,敢于承担。

‘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因为是无修,所以不难,没有修的状态,本来圆满,只是安住这种状态所以不难。也不易,要保持这种状态,时时在这种状态下,也不容易。所以饥来吃饭困来眠,在一切行走坐卧当中,去任运这种状态,扫去难易之迹,时时保持这种状态,也不难也并不易。‘归于无住,放任自在,安然受用。’把这种状态受用到我们的行走坐卧中,‘受用’就叫心起用,心起用就叫承担。时间长了,光明就会显发,神通自然现前。当下打灭‘悟处’、‘见处’。安住的时候有‘悟’有‘见’吗?没有,只有了了分明、觉知。

‘无出无入的正定朗然现前’,这个定就叫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本来如是的状态。这种状态又从何而来?从佛的‘如是我闻’,由佛的心印传承,佛的心印而来,佛不讲下这些法,我们根本就听闻不到这些窍诀,听闻不到任何的佛法。今生学佛,第一大恩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这种恩德就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给我们指出了修行的捷径,修行的路,所以才有阿弥陀佛的法门传下来。根是在释迦牟尼佛,这就叫‘闻’义,‘如是我闻’的‘闻’,就叫心印传承。

‘看准时机,当下截断学人的思维,使他有亲见佛性的机会,正是绝妙的接入手段。须是从头与他拈却到无气味处,把他的消息彻底夺去,空白在平地上,本地风光洞然现前。宗师为人,只不得有落地处,打落知见,而现见佛性,如舟子和尚,打弟子落水,问话,弟子刚要答话,即打入水中,连三次,弟子悟而点头。这个故事是说佛不在嘴上,而在一种境界上,这种无生、无住、无灭,就是佛。因为他已经把他所有的思维,妄想分别全给打下去了,已经没有任何妄想分别了,这种境界,这就是佛。什么是佛?就当下安住,这就是佛,上哪找佛呀。

‘去处者,实无去处,以此性如虚空,虚空何有归处,若见有去处,则落空,则着相,落空着相则生死不了,无去处,则处处可去,处处可去,而未尝去,所谓归即无性,无归即归,处处皆归,到处即归。’比如,大海有无数的浪花,浪花生起落下,它有个去处吗?其实没有,它本身就是大海的一种运动,这种生起叫大海的一种庄严,大海的一种本能,生和落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生落就是我们的分别心产生,分别心下的定义,这是生,这是落,其实,是大海的一种运动,生落都没有离开过大海,本身即是大海,知道此就是根本没有个去处。生死也像大海一样,在心上显现,从没有离开过心,心也从来没有个生,也从来没有个死,只是我们执著身体生死而产生了轮回,知道心以后,生死自然解脱。因为生死只是假相,因执著而落于一种假相轮回。就像太阳升起,黑暗自然消失,佛性显现生死本不存在,佛号生起生死自然解脱。这个比喻要好好悟。知道这点后,妄想分别,一切烦恼都融入大海,都归于心。贪嗔痴疑慢都变成了五种智慧,这当下就是极乐。西方极乐世界与此娑婆世界,过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为什么一念就到,因为本来就没有离开过,一念就是这样。

——道济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