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86、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七、寻法品 三

— 索达吉堪布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一日他想到:既然我已成众生君主,他们亦对我信赖、喜爱,那我更应以佛法饶益他们。心意已定,他便对众大臣说:“谁愿为我宣说佛法,我可将全部财产悉数赐予他。”

有一婆罗门名为力得吉者闻言便对国王说:“我掌握有佛法。”国王立刻对他恭敬承侍,并表示愿意听他传法。力得吉对国王说:“如你真想得法,那就必须以自身躯体做成一千盏灯以为供养,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听到这一要求后满口答应下来,他还派人在赡部洲广为宣传道:“国王为听闻佛法,七日后将以自己身肉做成千灯供养。”大众听到如此消息后,尽皆哀伤痛苦,他们纷纷来到他面前顶礼哀恳道:“我等愚痴可怜之众,犹如盲人依赖有目者或儿子依赖母亲般仰仗你为生,若你身成千灯,则必死无疑。为一婆罗门你实在不应将世间众生全部舍弃。”

王妃、继承王位之五百太子、一万大臣此时均祈祷他万勿如此行事,而甘谢讷巴乐国王却意志坚定,谁都无法阻挡。他安慰众人说:“待我获得无上佛果时,我必能度化你们。”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调伏二仙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调伏二仙
因果经云。太子至阿罗逻所。太子问言。生死根本。云何断之。仙人答曰。持戒忍辱。修学禅定。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二禅。舍喜心。得正念。具乐根。得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四禅。获无想报。
太子复问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草木。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则有染着。故非解脱。汝以尽于粗结。而不自知细结犹存。以是之故。谓为究竟。细结滋长。复受下生。以此因故。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
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于时太子为求胜法。辞别而去。仙人白言。汝若成道。愿先度我。太子答言。善哉。
次至迦兰所住之处。论议问答。亦复如是。太子即便辞去。仙人奉送。绝视方还。

言罢,国王即剜肉钻眼做成灯盏,又做一千灯芯插入其中,然后对婆罗门说:“你先说法,我听完即刻便点燃自身。若现在就点,我根本无从听闻法要。”

婆罗门便宣说偈子道:“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国王对他所说非常满意,更加坚定自己布施、供养之心,他以无有后悔之心态发愿道:“我希求佛法只为得到佛果,愿我得佛果时,必能以智慧明灯遣除众生无明黑暗。”

待国王发愿完毕,整个世间开始震动,天人、菩萨相继前往虚空看望国王,并撒下阵阵花雨。帝释天以种种妙音赞叹他并询问道:“大国王,你承受如此巨大痛苦有无生后悔心?”国王掷地有声地回答说:“无丝毫后悔心。”帝释天试探他道:“看你现在身躯抖动、表情不悦,还说自己不后悔,有谁会相信?”

国王即以谛实语发愿说:“从开始至现在,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体即刻恢复如初。”

他话音刚落,身上伤痕便消失不见。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