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开头立誓
入行论释·善说海
顶礼圣者观自在菩萨!
慈爱无余众生搅拌发心二资海中现,
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云层层极密布,
普降离无我等四边戏论妙法甘露雨,
熄众惑火开利乐花净饭王子前顶礼。
仅以圣尊名号光,
传入何者耳畔中,
亦能遣除心暗者,
观音怙主前顶礼。
开示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之法理,
己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遣诸愚见暗,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萨前顶礼。
尽舍国政善开显,
稀奇佛子行之理,
弘扬佛陀教法者,
寂天菩萨前顶礼。
从彼教言莲苑中,
畅饮善说蜂蜜已,
为利持佛子行众,
我当于此释本论。
完整无缺、正确无误开明大乘道的这部入菩萨行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甲一(论名)分二:一、真实论名;二、译礼。
乙一、真实论名:
梵语:菩提萨埵渣呀阿巴达绕
梵语的论名译成汉语,即“菩提”为正觉,“萨埵”为菩萨,“渣呀”为行,“阿巴达绕”为入。那么,这一论名是以什么方式而取的呢?通常而言,命名的方式有以所说之义、能说之量、作用、地点、眷属、时间与比喻来命名。此论是以其中的第一种方式来取名的。取名有何必要呢?一般来说,取名的必要就是为了理解意义。《楞伽经》中云:“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尤其因为此论是以所说的意义来取名的,所以诸位利根者通过论名就能够通达论中所说的大概内容。首先宣说论名,其他根基者依此也容易寻找法本。
论名用梵语的目的是为了在相续中播下梵语的种子,并说明来源可靠,加之忆念译师、智者的恩德。
乙二、译礼:
敬礼一切佛菩萨!
由于此论属于经藏的范畴,因而按照国王规定的顶礼方式,在一切佛菩萨前顶礼膜拜,这是译师所作的顶礼。
对于论义,阿阇黎善天认为:以初善、中善、后善可以包括整个这部论典的内容,按照顺序,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那波瓦阿阇黎则认为,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礼这三部分可包括此论,也就是说,造论之因是从“暇满人身极难得”开始的前三品,回向品宣说布施度,不放逸品与正知正念品宣说戒律度。(其余的内容在颂词中显而易见。)
本注释的分法如下:
甲二(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一(入造论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讲述宣说之必要关联。
丙一(真实宣说)分三:一、礼赞句;二、立誓句;三、示现谦虚。
丁一、礼赞句: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
关于“善逝”,普明论师认为,由于善妙逝去,因而称为善逝,比如说身相善妙、善净瘟疫、善满妙瓶。断除了烦恼障等障碍后庄严逝去,遣除对真如不了知的无明等以后不退而逝去,清除一切习气以后究竟而逝去,这是从断功德的角度而讲的。善天尊者则认为,由于证悟了一切所证,因而称为善逝。总而言之,正因为善妙圆满断证功德或者趋至最胜安乐之地,故而才称为善逝。《菩萨地论》中云:“趋入殊胜处而逝,不退逝故称善逝。”这以上讲的是佛宝。
所谓的“法身”,如《宝性论》中云:“当知法身有二种,法界极清净本体,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说甚深种种法。”按照此论中所说,证法的法身是与法界、具二清净无漏的智慧无二无别,教法的法身是指就二谛而言的一切甚深、种种教典法门,这些是法宝。由于这些法宝对于善逝来说也是具足的,因而称“具”。
关于“佛子”,《宝性论》中云:“具信胜乘之种子,生佛与法智慧母,禅乐胎处悲乳母,彼即随佛生菩萨。”由于生在如来种性当中或者能够成为如来的继承者,因而佛子——诸位圣者菩萨是僧宝。于包括僧宝在内的三皈依处,以及虽不是大乘的皈依处,但总的来说功德超胜的声闻、缘觉、亲教师、阿阇黎等,凡是一切可堪为应礼处的对境前,作者三门恭敬作礼。
关于这样作礼赞的必要,正如《赞佛功德经》中说:“于本师善逝,虽作微供养,亦趋人天乐,得无死圣果。”作礼赞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等。
丁二、立誓句:
今当依教略宣说,趋入佛子律仪法。
所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即是趋入佛子律仪的方法。其中“佛子律仪”是指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行持这些戒的方法通过十品来宣说。那么,这部论典是以什么方式造的呢?“依教”,也就是说,依据经论中所说的意义来造的。
若有人想:如果是经论中所说的内容在这里讲述,那就没有必要了吧。实际上这部论典是将经论中杂乱无章的内容理顺成井井有条,不清楚的内容解释得一清二楚,零零散散的内容汇集一处,并将许多典籍的内容概括起来进行阐述,由此可见并没有你们说的过失。这般宣说立誓句的必要,所有正士均不会舍弃所立下的誓愿,这样立誓就是为了使造论善始善终。
丁三、示现谦虚:
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
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
循此修习善法故,吾信亦得暂增长,
善缘等我诸学人,若得见此容获益。
以前佛经等之中未曾出现过的任何内容在此论中一概没有宣说,前所未有的词藻、诗歌韵律我寂天也并不精通。鉴于这两种原因,我不是为了利益他众而造此论的。那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自相续串习菩提心,我才撰写这部论典的。
倘若如此,那自己了知就可以了,造论有什么必要呢?为了修习菩提心善法,根据自己平时所理解的不同而在论典中陈述,暂时也能使自己的信心越来越增上。善天尊者与普明尊者说:所谓的“暂”字说明有观待他利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万一与我具有同缘分即相同种性百般寻求菩萨行、心术正直的其他诸位学人见到这些内容,也许会有增长菩提心等利益。这样的谦虚之词能使大家了解作者无有我慢,也表明如果出现过失则请求宽恕之义。
丙二(讲述宣说之必要关联)分三:一、各自之本体;二、宣说之必要;三、如何宣说。
丁一、各自之本体:
此论的所说内容即以“趋入菩萨律仪法”这一句颂词为代表完整无缺的大乘之种性、道、果,当然主要是菩萨的所有学处。这些所说内容依靠此论而通达为必要;通达依赖于论典是关联,实修所通达的意义从而获得果位是必要之必要。
丁二、宣说之必要:
诸位智者通过了知论典具有必要等从而才会深入修学。
丁三、如何宣说:
那波瓦尊者的《入行论释难》中说:“这部论的必要等实际上通过论名就已经指明了。”阿阇黎善天说:“趋入佛子律仪法”是所说,为利益自他是必要,论典与必要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即是关联。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