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奥秘(第二十一讲)

因果的奥秘(21/29)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观自在菩萨!

顶礼全知麦彭仁波切!

顶礼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尊!

 

丁二、白业果分二:一、白业  二、果

思惟白业果分二:一、白业;二、果。

戊一、白业分三:一、略说  二、广说  三、殊胜十善业

己一、略说

今初。《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其差别者,谓云语业及云意业。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说:对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生起过患欲解,生起殊胜善心,对这些黑业发起静息方便以及静息究竟。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身业,就是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的白业。举例来说:了知杀生的过患,即“对杀生起过患欲解”;与贪嗔痴的杂染心相反,和无贪、无嗔、无痴俱行,即“对杀生起胜善心”;受持不杀生戒律仪,防护自己的相续,即“对杀生起静息方便”;远离杀生,即“对杀生静息究竟”。其余的语四善业、意三善业都是如此,差别在语业或意业。比如:什么是离妄语?即:对妄语生起过患欲解,生起欲离妄语的殊胜善心,对妄语发起静息的方便,以及对妄语静息究竟。对于从初始到究竟的所有语业、意业,也应如此了知。

己二、广说

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例如:远离杀生业道,事者,谓他有情;意乐者,谓见过患,起远离欲;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究竟者,谓正静息圆满身业。以此道理,余亦应知。

白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应当一一配合而了知。例如:远离杀生业道中,事,是其他具有生命的有情;意乐,是因为见到杀生过患而发起远离杀生的善心;加行,是发起种种止息杀害的行为,也就是受不杀生律仪之后,恐怕杀生的习气发动,而时时防护杀生的内因外缘;究竟,是圆满止息杀生。对其余九种白业也应当依此理类推而了知。

有人问:只是不杀生,是否属于白业呢?回答:不属。如果只是不杀生就属于白业,那么植物人不会杀生,他是否一直在增长功德呢?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终生都被监禁,没有机会作杀、盗、淫等恶业,那么他是不是终生都在积聚功德呢?因此,白业唯一是以善的意乐来安立。例如:只有在认识杀生的过患之后,发起远离杀生的善心,才是属于离杀生的白业。论中“见过患,起远离欲”七个字是关键,而且“见过患”是因,“起远离欲”是果,由此可见观察修的重要性。如果不观察黑业及黑业果,不见过患,就不能发起远离欲,如此一来,即使下士道的十白业道也无法真实趣入,修行将成空中楼阁;相反,若能对黑业果数数思惟,对其过患见得越真切,就越能发起远离黑业的善心。由此才能誓受不杀生等律仪,从而遮止恶趣。

以下举例说明:

晋代的许真君,年轻时喜欢打猎。有一天,他射中一只小鹿,母鹿为小鹿舔伤痕,舔了很久小鹿都没有活过来,母鹿也因过分哀伤而死去。许真君很疑惑,便剖开母鹿的肚子,只见母鹿的肠子寸寸断裂。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杀生的残酷,于是悔过自新,折断弓箭,不再打猎。后来,他得道成仙,全家都升天了。

对应公案来说,许真君后来修的是离杀生的白业:事,是其他有情;意乐,是由于认识到杀生的残忍,良心发现而生起了断杀的强烈愿望;加行,是折断弓箭从此戒杀;究竟,是圆满静息杀生。

再看清朝康熙年间周安士居士的事迹。安士先生曾撰写戒杀、戒淫两本书,他自述每次经过一切神祠时,必定发愿说:我从二十四岁起一直到寿终,在此期间,如果杀害一条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有一人伤害一只蚊虫、蚂蚁,唯愿尊神诛杀,迅雷击碎我所著的书板;我从二十四岁起一直到寿终,临河见鱼,仰面见鸟,如果不思救度,反而萌生杀机,也等同此誓;我从二十四岁起一直到寿终,梦中如果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起救度之心,反而欢喜赞成此事,也等同此誓。

从这一段中,可见安士先生断杀的猛利誓愿。真正的白业,就是需要这种能断的决心,仅仅未杀生不能称为白业,而必须是在见到杀生的过患之后,发起断杀的善心,才能称为白业。

再看,在家居士远离邪淫业道:事,是非所应行、非支、非时、非处;意乐,是认识到行淫的过患之后,发起远离邪淫的善心;加行,是平时努力防护相续,不造邪淫;究竟,是圆满远离邪淫。

宋朝黄庭坚曾作过一篇戒淫、酒、肉的发愿文,其中说: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这是见到过患而生起过患欲解。)今者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这是生起远离欲,发起受持清净律仪的殊胜善心。)”

“设复淫欲,当堕地狱、住火坑,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淫乱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饮酒,当堕地狱、饮烊铜汁,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酒颠倒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食肉,当堕地狱、吞热铁丸,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愿我以此,尽未来际,忍辱誓愿,根尘清净,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随顺如来,于无量众生界中,现作佛事。”

以上是以离杀生和离欲邪行来说明,其它白法的意乐、加行、究竟等,说法相同,事和十黑业中所说一样。

总而言之,先要了知黑业的过患,然后发誓、受持不造这些黑业的清净律仪,也就是应当具有“见过患、发誓不造、励力守护”这三个内涵,才是白业。自己可以在心中观想:永远不杀生或者某时某地不杀生,或者不杀某种众生等。其它九种也照着这样观想,这就成为白业。如果能在上师、三宝等所依前发誓,功德特别大。这个立誓相当重要,如果能立誓尽形寿不造,进而立大誓尽未来际不造,功德更是无量无边。如果暂时做不到永远远离,也可以发愿在某些特定时期不造。比如:发愿一年之中的一月或者四月不杀生,一月之中的十五或三十日不杀生等,也有很大功德。 Continue reading “因果的奥秘(第二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