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29 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7)

《八万四千问》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不是逃避现实,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除了正确的动机和为之外,对于商、政治家、演员、乐家以及其他等,有没有些具体的修持法,例如念诵某个咒?

有很多好的修持方法。对于那些还不是佛教徒的人,我建议他们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短短三分钟,真正地独处并安静地冥思。在此期间,应该关掉手机、不管邮件、不看电视、不读杂志,也不回应其他人的要求。所有那些日常的事情都不要去做,只是安静地坐在某处,并观察你的身体。你曾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有两条腿吗?我知道理论上你知道,现在只要直接地、有意识地留心并观察它们。你记得自己上嘴唇的右边有一颗痣吗?

或者有一天,你可以不观察身体,而代之以静观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会感到焦虑、激动、困倦或者厌烦。不要做任何判断,只是观察。这种每天几分钟的安静注视与观察每个人都能做,我真的相信,这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如果你是个佛教徒,当然你可以用很多佛陀的教授来提醒自己。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那么提醒自己其他人也像你一样有情感、贪欲等问题,并且生起良好的动机,例如发愿对世界有所助益。

如果你想念诵什么的话,缘起咒总是很好的:

嗡耶达玛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儿玛纳梭哈。

(嗡耶达儿玛 嘿德扎巴哇 嘿登得堪达塔嘎 多哈雅巴达 得堪匝友呢若达 诶旺巴德 玛哈夏儿玛纳娑哈)

 

11.我们有时作繁忙,且需要不断与许多世故的交往,在这样的活状态下,还能修佛法吗?

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不被染污,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实际上,莲花也让泥水变得更漂亮。

我们中的一些人,由于某些原因,承担着与人交往的工作或者责任,为此需要穿着讲究,去奢华的餐馆,并去做些徒劳的事。修行者知道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但还是会为了某种更高目的而去做这些事情,比如是为了利益他人,或者至少因为这就是你的工作。知其荒谬的同时而去做,佛教徒称之为方便法门。

很多时候,修行者会像一个伤者混迹人群那样去和别人交往,总是会小心提防,不落入人们的游戏,但也不让他人烦恼。参与他们的游戏,但不沉迷其中,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设法启迪人们的灵感。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28 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6)

《八万四千问》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不是逃避现实,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8.在商界和政界,有时和们共事很难。个信仰佛教的商可以解雇吗?个信仰佛教的政治家应该怎样去领导别?应该严厉吗?应该怎样和很难相处的同事交往呢?

身为佛教徒,并不意味着软弱和没有组织纪律。你可以装作生气,不管怎样,保持恰当的要求和底线,对别人总是有所助益的。所以如果你需要责备别人,甚至给予惩罚,还是应该去做。但重要的是,要思考并观察这些做法有多少是来自你的无明、贪心与盲目。你可能不一定清楚你的行为确实来自贪心、傲慢和坏脾气,可能认识不到这一点,但只要真心地问这个问题,本身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9.应该成为乐家、艺术家或者演员吗?

和商界人士与政治家一样,正确的动机及其所触发的行为可以通过艺术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动机看上去可能是简单而世俗的,比如一个演员的愿望是让在舞台上看到他或者她的人都能体验到真诚的爱、慈悲、和平以及和谐,甚至看到真理本身;与此相似,一个音乐家也可以对于那些听到他或她音乐的人们抱有类似的愿望。

听上去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你心里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和意图,就一定会产生真实的效果。即使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也必将种下一颗种子,最终生长、成熟,并带来实际的利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27 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5)

《八万四千问》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不是逃避现实,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6.我们应该发愿成为位好的吗?

一段作为商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对世界有很大帮助。事实上,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创建一个好的商业社会,那可能是对世界最为关键的贡献之一。

有人认为佛教是反对商业世界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完全不是。即使在佛经里,也有很多富裕的商人——例如给孤独长老——成为佛法非常重要的护持者和捐赠者。

商业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包括我所从事的这种理论上来说是给人们传授佛法的工作。如果一个商业人士的动机错了,牵涉进了傲慢和自私的心,可能将会毁灭世界。与此同时,我认为比尔·盖茨、奥伦·巴菲特以及其他一些人通过慈善捐赠所达成的事业是值得称道的,我们都应该随喜。

不幸的是,商业经常通过减少或者侵蚀别的东西来收获利益,例如自然环境。所以我认为,未来一代的商业人士应该真正地学习在双赢的情况下来赚取钱财,而不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商业社会可以有比现在更大的愿景和规划。起码,即使一个人很自私,他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子孙们,想想他们将会怎样在地球上生存。

7.应该发愿成为政治家吗?如果是的话,该怎么做呢?

就像刚才说到的商人一样,我认为政治家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幸的是,人们一般对政治家有种负面的看法。当然最为不幸的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政治家们做了不少坏事,理应得到这种不信赖。

但是,有着良好动机和执行方式的政治确实可以是很有助益的。有些领导者,例如圣雄⽢地、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前南非总统)、戴克拉克(他解救了曼德拉并废除了种族隔离)以及何塞穆希卡(乌拉圭总统),他们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树立了真正的榜样。

历史上亦是如此,有些伟大的领导者和政治家给无数人带来了幸福、和平与满足。因为政治家们手握重权,他们可以发挥积极的影响,让世界更美好。

不幸的是,看上去很多年轻而聪慧的人,或者说那些最优秀的人,由于人们对于政治家的普遍负面态度而选择进入商界,结果就是最终没有这么聪明的人在政界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八万四千问》26 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4)

《八万四千问》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不是逃避现实,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4.所以看电视、电影、读说是OK的吗?还是说这样是浪费时间?

如果你登记了参加闭关或者强化学习的课程,那么是的,在此期间你可能不应该看电视或者读小说。但总的说来,如果你剥夺了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权利,最终你可能会便秘——既是比喻也是字面意义那样。所以我不强调放弃这些,除非你想要成为苦行僧,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能力这样做。

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佛法修行应该像是弹琴——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我见过以不沉迷娱乐为傲的人,他们充满了傲慢与优越感;我也遇见过让自己的生命在看电视和读小说中消逝的人,但他们善良、慷慨,并且始终为没有实修而感到愧疚。相较之下,我几乎是更喜欢第二种人。

 

5.佛教如何看待世俗的成就?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或式来对待财富?

问题并不在于财富或者世俗的成功本身,那些从来都不是问题,对财富和成功的贪婪与执着才是问题。如果你对财富和成功有很大执着,那么不管拥有多少,你总会认为还不够。执着的心识就是这样运转的。

所以,佛教并不把金钱、权力、职位、好车、劳力士手表或者镶金的⽛齿看作问题。事实上,如果你想把自己嘴里二十八颗⽛全镶成金的,佛教也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对那些的执着。

也许有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越多世俗的成功与收益越好。但是,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因为世俗的成功和收益有时非常容易让人沉醉。可能一开始你有着帮助人们的良好意愿,结果却渐渐沉迷于世俗成功的游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不是你在控制世间的事,而是它们控制了你。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