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敦珠法王自传》22岁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 索达吉堪布 译

22岁

 

在我二十二岁那年,七月的一个早晨,由于施主滚丹家的一个老妇女患病,我来到了念药师经的行列中。当天正是十五日,晚上,一位美丽可爱、令人看不厌足的空行母在一面琉璃宝制的镜子上抛了十三颗白芥子,并说道:“儿你听我言,再过十五年,数千之弟子,逐渐而聚集,趋至永乐地。尤其胜子徒,无定居深山,头上绾发髻,身穿瑜伽衣,成就虹身幻,十三瑜伽士,勇士你友伴。缘起白芥子,空行咒加持,不离而保存。”

她接着又说:“善男子,把白芥子揣在怀里,将来的某一时,你那一生趋至金刚持的果位、有发髻的十三位弟子必定出世。把这面镜子带在胸前,你自己证悟也是等同虚空。”说着她就融入了我的心间,使我出现了空乐的觉受。

第二天早上,我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向勒雄上师陈述。当时在场的一位名叫罗丹的老僧人说:“你如果会涌现这样出色的弟子,那下面的这条老狗为什么不会有这样的弟子?”

上师制止他说:“不能这样说,梦兆极妙,不好确定。”

那个老僧人也带着讽刺的笑声说:“哇,哈哈。”

在十月初九的晚上,一个身色鲜红、容貌十分媚气的女子来到我的对面说:“嗌嗌!来自东方客,双双到此际,依具相师言,到达东方时,昔熟之挚友,不离成眷属,吉祥成顺缘,犹如上弦月,日日而增长。财食利受用,初似无所有,最终无不有。修行生次要,如日破云出,心性流露时,无偏利众生。宛如日月星,个别胜子出,佛教放光彩。心智莫脆弱!前世积福果,时机成熟已,财权自然增。由弱变强时,自明尤重要。人畜财丰际,知足尤重要。有缘众聚时,教授尤重要。非人空行地,道歌作表示,无人语交流,因你极愚笨,故以人言释,莫忘铭刻心,至关重要也!”

她又接着说:“明年六月里一位良友来到,那时你们一同到东方果洛地方,去那里会化到很好的缘。”

我应声说:“阿姨,我到了那里,能化到多少条茶叶啊?”

那位女子说:“化到缘并不是指这个,而是说会涌现出许多心子,广利众生。”说着她就不见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29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5

 

行菩提心

将困境带入道上,

立刻开始修行。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绝对不会受到疾病、邪恶力量的侵害。如果染上重病,我们应当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众生和我一样受苦。”如此生起强大的慈悲。如果我们突发心脏病,应当想:“宇宙中只要有空间存在,就有同样受苦的众生。”同时想象众生的疾病集中在自己的心中。

如果我们遭受邪魔力量的打击,应当想:“这些邪灵藉由让我受苦,帮助我修持菩提心;对于我修道上的进展,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应该驱逐他们,应该感谢他们。”我们应当如同感谢上师般的感激他们。

再者,如果我们看到他人有难,虽然我们无法立即承担他们的痛苦,但至少应该祈愿他们能够减轻负担。此类的祈请终究会有结果。此外,如果他人有强烈的烦恼,我们应当想:“愿他们的烦恼集中在我身上。”用虔诚的信心,坚定地如此思维,直到我们有能力承担他人的痛苦和烦恼的征兆或感受生起为止。这种征兆或许是以自己的烦恼增加,或实际体验到他人的痛苦的形式呈现。

这就是把困难带入修道的方法。目的是让我们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例如,希望自己不生病,或恐惧自己会生病。希望和恐惧将在快乐和痛苦的一味中得到平静。透过菩提心的力量,我们最终会达到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连成就菩提心的希望,以及成就不了菩提心的恐惧,都会得到解脱。因此,我们应该要爱我们的敌人,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们生起嗔恨,或对他们怀有任何负面的念头。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克服对家庭和亲人的执着。如果你把一棵弯曲的树绑到一根大木条上,这棵树最终会长直。直到现在,我们的心是弯曲的,一直在想如何欺骗别人,误导他人。但如同郞桂·丹巴所说,这个修行会令我们的心真实而正直。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21岁(下)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 索达吉堪布 译

21岁

 

在同一年六月初十的那一天,我到色达札隆草原的河畔,在遍地盛开着绚丽多彩鲜花的一处草丛里坐着,期间内心感到无比惬意喜悦。正当这时,一只蜜蜂盘旋在花丛中,在我的境界中它是在吟唱这支给人启迪的歌:

“嗡嗡!绿草荫荫花园中,小小金蜂我多么快活,快乐也决定不会永恒,秋季的白霜一到,竞相开放的莲园即将凋零。

蓝色的玉簪花虽已来到,但它不会永久停留,昨日的蚊蝇已经死去,小小金蜂我的躯体,也不能永远久留。

昔日的人们已经故去,红口孤儿你的身体,也不会永久长存。

即使成为万人的首领,也是担负境内的苦难。

即使成为有名的大师,也是作为俗家的主人。

即使成为财力实足的富翁,也是饱受难忍的辛酸。

即使成为能说会道的人士,也是没有空闲一味散乱。

即使成为一贫如洗的乞丐,也是受尽无法忍受的饥渴。

假设以女人作为伴侣,那是势不两立的冤家。

假设将孩子视为珍惜,那是掠夺财产的强盗。

假设是无作的修行者,那才真正是今生快乐来世幸福。

在金黄色的蜜蜂我看来,轮回的城市,都是无常犹如梦境。

我的欢歌和愚歌,正是对朋友你的教授,我准备前往空行刹土,你也该追随着我的身后。”

说完就飞向远方了。

在那一年七月十八的晚上,感觉上我在一个据说是大乐空行刹土的地方,赏心悦目的林苑里,一位身色洁白、相貌端庄、令人看不厌足的人骑着一头庞大牡鹿,牵着一只佩带绸缎装饰的牝鹿,和一位身佩珍宝的美丽童女结伴来到此处。他对我说:“我们结伴去汉地五台山顶朝拜好吗?”正说着,我们已经行走来到了那里。

一座山上有五个顶,当到了中台高耸入云的山顶上时,那个身色洁白的人说:“你向上望!”我按他所说抬头看,只见上方似乎降下了红红火星般的雨水。

“再向东看!”我向东一看,见到人皮做成帐篷、肠子做成帐篷绳的城市,整个大地都是鲜红的血液。

“再向南看!”我向南方望去,只见一座贝壳色的山脚下,乳汁般鲜白的湖泊岸边,天鹅等各种水鸟聚集,白花绽放的莲园顶端由宛若彩虹般的五彩光雾笼罩着。

“再向西看!”我向西方一瞧,结果浮现出汉人藏人各式各样的城市。

“再向北看!”当我把目光转向北方时,看到猛兽毒蛇群中,长着红黄蓝绿白头发和胡子的许多人正在给它们肉食吃,给它们喝血液饮料。

那人把一个白色海螺递给我说:“一边向四方环顾一边吹这个海螺!”

我依照他所说,吹起海螺,这时东方刮起狂风而没有发出一点儿声息;南方下起暴雪,而海螺也没有发出声音;西方传出巨响,而不知消失何方;北方虽然传出音声,却被高高巍峨的岩山所阻隔而成了回响。

我问那个童子:“请你讲讲这是为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俩究竟是谁?”

童男童女异口同声地说:“奇哉,请听明智的小童子,如果你没有认识我们,我们就是海螺天子和妹妹则乐非天,上方迸射火星,能抖去空行的尘埃,再抖落世间的尘习。见到妙高山王的面孔,就是将恶世抛之脑后。东方的这个丑陋城市,是罪恶野人的城区,山谷中烈火炎炎,是在焚毁解脱的田地。南方白色海螺的山峦,就是普陀山;山脚下百鸟聚集,意味着勇士勇母集聚,鲜花绽放的莲园,是戒律清净者的出生地。山顶上云雾笼罩,象征着不是有障碍者所能见到。西方人类的这个城市,是与你相应的所化众生,漆黑中身穿蓝衣者,是汉地黑暗的城市。北方不同种类的人,是哈拉魔军的城市,给那些食肉的野人含生血肉饮食,意味着使野人鬼神心意转变而能驾驭人心。东方海螺声被风遮蔽,意味着法音被魔遮挡。南方的法螺音被雪阻隔,是远离二障鲜少的因缘,获得解脱罕见的标志。西方发出螺声,象征着你的美名远播。一个地区有一道阳光,那是你的所化地方。北方海螺传出微弱的音声,标志着暂时镇压了边陲蛮人。你听懂了这支歌吗?童子。”

我连声说:“听懂了、听懂了。”

“我们兄妹要回到高空,你也要返回人间,将来你到大乐莲花庄严刹土,那一定是我们兄妹在迎接。”这时我被他的声音吵醒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 28

《觉醒的勇气》

— 顶果钦哲法王 著

开示24

 

当寂护大师来到西藏传法,邪魔和当地的幽灵加以阻挠,各处出现狂风暴雨,连红山宫殿(Red Hill Palace)都被大水冲走。正因为这些灾难,寂护大师和当时的国王延请莲师入藏。莲师入藏后,使佛法在西藏如太阳般照耀。如果负面力量没有生起,尊贵的莲师可能不会受邀入藏。同样的,如果释迦牟尼佛不需面对群魔,他可能永远不会获得证悟。我们必须持续修行,善加利用任何困境。

行菩提心

四种修行为上法。

在此所指的修行是积聚资粮、清净障碍、供养邪魔、以及供养护法。

积聚资粮。承受痛苦时,我们自然希望不要受苦。如果不想受苦,而想要健康安好,我们应该念诵药师佛的名号,供养诸佛菩萨。这一切都是健康与快乐的因。要努力为上师、三宝和寺庙僧团,向各种灵献食子。

我们应该皈依及发菩提心。接着向上师和三宝献曼达,并如是祈请:“倘若生病比较好,那么我祈请您赐我疾病,让我清净恶业的污染和障碍。如果痊愈表示我能够成就佛法,有机会用身心行善,在修道上精进,那么祈请您加持我拥有健康。如果死亡是更好的办法,能够使我投生净土,那么我祈请您赐予我死亡的加持。”经常如此祈请非常重要,能够让我们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出来。

清净障碍。当我们受苦时,要把不舒服视为一种征兆,提醒我们真正要避免任何痛苦(包括任何微小的痛苦)的方式,就是诸恶莫作。在清净负面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四种力量:

第一种是忏悔的力量,对所有过去犯下的恶行,感到强烈的悔意。这种忏悔应当相同于呑下毒药之后的懊悔。对于过去的错误,只有告白而没有后悔是没有用的。简而言之,忏悔的力量就是厌倦了自己的负面行为。第二种是决心进步的力量。在过去,我们根本看不到负面行为的恶;但从现在开始,就算牺牲性命,也决心不从事负面行为。第三种是支持的力量。如果没有忏悔的对象,忏悔是无法成立的。把完全没有分别心,离于身、语、意恶行的三宝视为支持的对象。当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在三宝面前发菩提心,是清净自己的最佳方式。经文说,此劫结束时,所有森林会在刹那中被大火吞噬。同样的,发菩提心可以完全净化所有负面行为。第四种是对治的力量。禅修空性是其中一种对治,因为即使是负面行为,其本质也是空的,并非具有实质存在的独立个体。另一种对治方式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咒。只要想起这个咒语,就能带来觉醒。六字真言咒的六个种子字,相对应于观世音菩萨六度的成就,也是六种成就的化身。听到这个咒,众生就能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想到这个咒,就能成就六度。六字真言咒的利益之广大,如果能够用土地来当纸张,所有的树当作笔,所有的海洋当作墨水,诸佛本身来谈论它,也无法说尽它的好处。禅修空性或念诵六字真言咒,都属于正行的对治。佛陀曾在《妙法莲华经》中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念诵六字真言咒,连寄生在此人体内的寄生虫都会往生观世音净土。

四种力量俱在,才算正确地修持忏悔。噶当派大师说,负面行为只有一个好处:它们可以透过忏悔而清净。

供养邪魔。供养食子给邪灵时,应该非常诚意地说:“当您伤害我时,我修忍辱,因此您在帮助我修持菩提心,我很感激。请用您伟大的力量,让所有众生的痛苦都来到我身上。”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勇气,可以单纯地供养食子,心中充满爱和慈悲地说:“现在及未来,我会努力帮助您们,请勿妨碍我修持佛法。”

供养护法。向大黑天和吉祥天女等护法供养食子时,请求他们协助自己顺利地修持菩提心,如此一来,我们能够像关爱父母和孩子般关爱众生。让我们祈请,愿我们能够脱离对敌人的嗔恨,战胜我执的迷妄。祈请他们遣除修道上引起的冲突的因,让顺缘生起。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21岁(上)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 索达吉堪布 译

21岁(上)

 

接下来一年我就到了二十一岁,在一月十三那天晚上,一位身色湛蓝、穿着白缎裙子、佩带许多珍宝串装饰品的空行母来到我的面前,她刚刚一到,天空中就像升起太阳般一片通明,在一个广阔的地方,黄花遍地的光芒飞射空中,许许多多老老少少的女子们在婉转动听地吟唱着这样的一首歌:

“嗌嗌!在我们无人的空行岛屿,没有夫君,我们不需要愚昧的世间伴侣。

赐予无漏安乐的殊胜方便大乐君王,可有办法得到?令人失望。

殊胜方便大乐跟空乐双运,想要得到一个可爱的童子。

轮回坠石的子孙,人人都有,我们并不需要,

智慧觉性的童子,谁也没有,可否得到?

倘若能够获得,必然大设虚空藏喜宴。”

她们高唱如此动人心弦的歌。

接着,那位空行母引吭高歌一曲:“嗌嗌!欢喜欢喜空行城,快乐快乐空行洲,无有无有别无有,具有具有自皆具。懂懂必须深深懂,知知必须了知义,悟悟需要自然悟,觉觉必须现前觉。解脱解脱自解脱,非人空行这支歌,未来之时向谁示,念念不忘勿忘记!周遍周遍遍一切,流布流布布一切,清净清净本净空,解脱解脱本解脱。成立成立任运幻,本身本身影像真,目的目的为了你,讲说讲说有说词。现在谛听此词句:当今时代如意树,枝叶花瓣皆渺小,果实鲜花不成熟,与其余树相混淆,谁者前悉不需要,然树无生亦无灭。具足妙力白雄狮,跳跃东方之时际,值遇助伴双幼狮,尔后吐露自语时,悦耳动听之妙音,会吸引住禽兽群。未经行走自然至,高高巍峨雪山巅,四足屹立于雪山,双眼凝然视上方。妙力良友共相聚,离作居于岩穴处,精心抚育幼稚崽,缓缓行于虚空中,出现雄鹰二十只。栖身安住森林间,依于吉祥威猛眼,目视辽阔之境域,享受百味之美食,出现猛虎有三十。声音优美又动听,寻觅绿色之草原,已至妙树之顶尖,出现妙音四杜鹃。手中拥有珍宝珠,海底深处妙力圆,腾飞无垠虚空界,声音传遍三地间,七条苍龙现世间。毒物作为口中餐,五彩翎羽光闪闪,无身空行之友伴,出现十六美孔雀。由从轮回泥坑中,获得如意珍宝珠,广兴供养之结果,消除贫困遣衰败,具财富翁有百数。纯金九股金刚杵,尚非挥舞之时刻,南方恶魔之使者,集聚魔类之大军,导致众境不乐果。发动军队起战争,犹如狂风兴起时,必须审观时事也。昨日你所撰写文,切莫展示其余人,于狐狸及猴群中,切莫发出人之声,击中彼众之心已,逃离去往遥远境,如此切切记心中,次第诣至高高处,无身空行此岛屿,无境广大通彻中,不住不灭离戏论,犹如梦境即将醒。”

说着说着这一切就像幻术般化为乌有。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