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20. 为什么我们只能在金刚乘里看到净观?其他教法中有这个概念吗?
因为金刚乘应该是以果作为路径的方法。即使在大乘中,果也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已经在这样思维了。就像你洗盘子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接受并观想它们将会是干净的。
事实上,净观是表达在大乘佛法中所教授的慈悲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在大乘佛法中,所有众生都如同你的母亲一样,他们应该得到照顾。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作为朋友出现,另一些人可能作为敌人出现,但在现实中,大乘佛法要求我们把他们同等地理解为如母有情。这就已经是净观了,即便用的不是那个词。
金刚乘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有情众生不仅是母亲,而且是本尊。把所有众生当做母亲,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生起慈悲心——假设这些过去世做过我们母亲的众生是无明的,并被业和烦恼所禁锢,所以让他们获得解脱是我们的责任。
除此之外,金刚乘里,我们着眼于众生绝对的本性,即他们的佛性。所以他们不仅是无明的、可怜的、无助的母亲,他们的本质是佛。因为金刚乘以果为路径[14],并且因为成佛是果,所以你已经在众生里看到了果。这就像前面举过的例子,你洗盘子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干净的盘子,特别是当你满怀信心时。


21.藏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派?作为利美运动[15] 中最杰出的上师,请您谈谈各教派的异同。您如何评价无宗派运动的意义?
我们应该给治疗不同病症的药品贴上不同的标签,以识别这是治头痛的药,这是治⽛痛的药,这是治鼻子痛的药,而不是说这是黑人吃的药,这是白人吃的药。
不幸的是,当大乘和金刚乘的修行者给佛陀的教法分类时,总有点精英主义的倾向。当人们说,“噢,那是声闻的方法”,他们总是有些看低它。实际上这会造很多不好的业,因为不管是他们看低的,还是他们自己所修学的,都是佛陀亲口教授的。所以笃信教派主义实际上是最有害的特质之一。教派主义也是人类最负面的习性之一,并且未来将成为佛教徒中最大的过患和弱点。
战胜教派主义将是件很难的事,但我认为,谈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至少是有益的。教派主义问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在文化上不是很先进的人们之中。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归属于某个俱乐部,或者某个党派,教派主义给他们带来安慰。
但是,在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当人们更加以理智为导向,我还是抱着一个希望,希望无宗派主义能够盛行。希望在像中国那样的地方,中国人足够聪明,会抛弃西藏的教派主义恶习。我担心有的藏人会刻意教授教派主义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但我却完全反对。

- [14] 因乘与果乘(英Causal and Resultant Vehicles):因乘指小乘和大乘将修道视为获得解脱和证悟的成因的教法。果乘指金刚乘视佛性为本自俱生、视修道为揭示基本状态,因而将佛果作为修行之道的教法系统。
- [15] 利美运动(藏Rimé):字义为“无宗派”、“无偏见”。十九世纪的利美运动指的是蒋扬钦哲旺波与蒋贡康楚洛珠泰耶整理萨迦派、噶举派以及宁玛派等传承的教法的共同努力。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